01.06 大國之殤——雖是海上霸主,卻被惡鄰毆打成小國,再也無法翻身

1648年,綿延數十年的三十年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至此,歐洲大陸迎來了不盡人意的和平。當人們把目光投向海洋時,歐洲各國驚奇的發現,遼闊的大海已經有了新的主人,新的霸主。而這個霸主,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這個國家就是曾經的海上馬車伕——荷蘭。

大國之殤——雖是海上霸主,卻被惡鄰毆打成小國,再也無法翻身

荷蘭,在沒有獨立之前,是西班牙屬地尼德蘭的一個省。尼德蘭,大致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東北部的部分地區,也就是今天的萊茵河入海處的一大片地區。由於尼德蘭優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十分富饒的地區。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後,資本主義發展較早,加上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內部需求的刺激,所以尼德蘭的工商業非常發達。當時的西班牙帝國的一半稅收都來自於尼德蘭地區。但是,西班牙是一個保守的天主教、封建主義非常濃厚的國家,為了限制尼德蘭的資本主義發展,對尼德蘭商人有許多限制,而且禁止尼德蘭商人同美洲殖民地的貿易,宗教上則利用異端裁判所迫害當地人民,當然,該收的稅是一分也不能少的。

自然,尼德蘭當地人自是非常痛恨,以宗教鬥爭為先導,尼德蘭人民開始了反對西班牙的鬥爭。從1568年到1648年,荷蘭和西班牙斷斷續續打了八十年的戰爭。雖然人數眾多的西班牙陸軍,始終無法打敗尼德蘭反抗勢力,反而因為陸軍龐大的軍事開支,拖累西班牙脆弱的國內經濟。到了1648年, 包括西班牙在內的歐洲各國正式承認了荷蘭聯省共和國。而荷蘭從西班牙獨立之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海上貿易和金融業。當時,荷蘭的造船能力世界第一,船廠可以同時開工建造數百艘大船,甚至一段時期內,英國四分之一的船隻都是荷蘭造的。巔峰時期,荷蘭一共擁有商船一萬多艘,佔了歐洲的四分之三,壟斷了當時的海上貿易。而軍艦數量則超過了英法倆國的一倍多。荷蘭的商船在世界各地航行,荷蘭的軍艦在世界各地保護本國的商船。荷蘭,成為了公認的“海上馬車伕”。

大國之殤——雖是海上霸主,卻被惡鄰毆打成小國,再也無法翻身

沿著葡萄牙探索的航路,荷蘭殖民者抵達好望角,並佔領了南部非洲,南部非洲從此成為了荷蘭的殖民地。繞過好望角,荷蘭殖民者抵達了印度和東南亞地區,隨即擊敗了葡萄牙海軍,並攻佔了葡萄牙盤踞的馬六甲,建立著名巴達維亞殖民據點。向北侵擾明朝海疆,搶劫中國商船,壟斷了東方貿易,還一度佔領了我國的臺灣澎湖等地區。在美洲,荷蘭積極擴張,建立以新阿姆斯特丹為中心的殖民地,並壟斷了非洲和美洲的貿易。

大國之殤——雖是海上霸主,卻被惡鄰毆打成小國,再也無法翻身

英國海軍

荷蘭人自稱老大,英國人敢稱老二。雖然荷蘭是海上霸主,但是海上的商業壟斷,嚴重損害了後起之秀英國的海上利益。倆國均獨佔殖民地、獨佔原料產地、獨佔市場,雙方的矛盾不可緩解,戰爭勢在必行。而到了1651年,針對荷蘭的處於優勢地位的海上貿易,英國頒佈著名的《航海條例》,禁止他國船隻運輸貨物到英國。倆國矛盾激化,於次年8月爆發了大規模海戰,雙方不分勝負。但是到了1653年,荷蘭與英國的海軍決戰中被擊敗,英國海軍封鎖荷蘭沿海,荷蘭被迫承認英國的航海條例。

大國之殤——雖是海上霸主,卻被惡鄰毆打成小國,再也無法翻身

十幾年後,英荷倆國再次因為殖民地爆發戰爭,不過這次戰爭,荷蘭海軍倒是取得了優勢,封鎖了泰晤士河口,直接威脅了英國首都倫敦,英國被迫求和。但是,這次戰爭荷蘭並未佔便宜,形勢對荷蘭愈發不利。到了1672年,決定荷蘭命運的時候到了。面對荷蘭的海軍優勢,英國不再單獨挑戰荷蘭,而是聯合法國一同進攻荷蘭。面對富庶的荷蘭,法國垂涎不已,進攻荷蘭正是求之不得。英國從海上進攻荷蘭,法國則從陸上進攻。荷蘭海軍雖然抵擋住英國海軍,但是荷蘭陸軍接連失利,抵擋不住法軍,甚至被迫掘開海堤,放海水淹沒部分國土,才阻擋了法軍的進攻。1673年,荷蘭打退英國海軍,幾個月後,英國再一次聯合法國,同荷蘭進行海上決戰。大概法國發現如果荷蘭戰敗,那麼下一個海上霸主將會是英國,隨即法國退出戰爭 ,英荷倆國無力再戰,戰爭結束。

大國之殤——雖是海上霸主,卻被惡鄰毆打成小國,再也無法翻身

這三次戰爭給荷蘭帶來致命的影響,不僅耗盡了荷蘭的財力,並且削弱了荷蘭的海軍實力。尤其是法國攻入荷蘭本土,更是給荷蘭的經濟帶來了致命的一擊。而隨著制海權的喪失,荷蘭賴以生存的海上貿易日漸萎縮,各行業漸漸陷入了破產的境地。地緣上受到英法的夾擊,經濟上日趨凋敝,荷蘭再也建立不起強大的海軍,逐漸地衰落下去,成為了一個邊緣化的小國,直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