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九一八隨想:中國足球如何能夠“抗日”成功

又到了9月18日,這個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時光流逝,我們註定無法忘記,87年前的今天,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雖然我們以3500萬同胞傷亡的代價,迎來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是中日的對比與競爭卻從未停止。作為一個足球博主,小編就不帶大家溫習歷史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中日足球那點事。

九一八隨想:中國足球如何能夠“抗日”成功

在剛剛結束的俄羅斯世界盃中,亞洲球隊破天荒的有五支隊伍晉級,拋去澳大利亞這個獨特的存在不算,日本、伊朗、沙特、韓國都去了,而中國隊依舊缺席。

其中日本隊雖然2:3輸給了比利時,但卻因擊敗哥倫比亞而創造了新的歷史,畢竟這是在世界盃的舞臺中,亞洲球隊第一次戰勝南美球隊,而且他們贏球的方式居然是南美球隊熟悉的傳控戰術!

九一八隨想:中國足球如何能夠“抗日”成功

果不其然,賽後羨慕嫉妒恨的中國球迷對國足開始了新一輪的口誅筆伐,但是小編想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殊不知,現在人見人踩的國足,曾經在亞洲還穩坐一流球隊的位置。1987年,漢城奧運會男足預選賽打響,中國男足在主場0比1敗給日本隊的情況下,客場2比0戰勝對手,最終挺進奧運會,這也是中國隊首次打進奧運會。在這個時候,國足的整體水平還是高於日本的。1992年亞洲盃在日本開打,日本隊史上首次奪得亞洲盃冠軍,開啟了足球騰飛,並最終在1998年首次打進世界盃,從此穩坐亞洲第一強隊,也再也沒有缺席任何一屆世界盃。而國足除了2002年那次三戰全負淨吞九球的慘痛世界盃之旅,從此就成了世界盃的“絕緣體”。

九一八隨想:中國足球如何能夠“抗日”成功

三十年前,中國隊的水平還是略超過日本隊一籌,而今兩國足球差距這麼大,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球愛小編認為,日本足球的成功,無疑源於對青訓的堅持!《足球小將》深受國內一代人的喜愛,但要知道,動漫中日本青少年的足球生活並不是憑空虛構。據一份調查問卷顯示,在青少年足球方面,日本小球員一年平均可以打100場左右的比賽。這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孩子想打,估計也得被家長打得沒了想法。

九一八隨想:中國足球如何能夠“抗日”成功

踢足球就是不務正業,這樣的想法使得中日兩國足球人口差距巨大!根據國際足聯2010發佈的統計數據,日本足協註冊球員為104萬,中國註冊球員還不足一萬人。除此之外,在日本足球教練的人口數也很龐大。據2011年的相關資料顯示,日本當時有將近六萬持證的青少年教練員。然而,在中國這一數據只有1.05萬名。

可以說,日本成熟的青訓體系,使各年齡段的青少年比賽開展的都非常專業,從組織到傳播都堪比職業足球聯賽。日本球員作為亞洲的代表,雖然身體不佔優勢,但技術紮實,配合的意識更是深入骨髓,這從他們的青少年比賽中就可見一斑。日本的孩子的週末時間,大部分都在訓練場上度過。不僅僅是足球,棒球場,籃球場,也滿是熱愛運動的孩子奔跑的身影。體育文化已經與民族的教育密不可分。曾經一位日本青訓專家稱中日足球相差25年,這話現在看起來並不誇張。

九一八隨想:中國足球如何能夠“抗日”成功

而且,足球也是需要傳承的,日本大部分運動員退役後,要麼投身青訓,要麼投身教練職業,都希望將自己的本領傳承下去,繼續在足壇貢獻自己的力量。反觀我國,也有號稱史上最強的97國家隊的優秀球員,例如曾經頂著“亞洲第一前鋒”郝海東,如今只能逞口頭功夫,靠著“C羅火不過三年”的這個萬年老梗頻頻出鏡,真正的實事並沒有做多少。這也使得中日兩國足球的差距越來越大。

九一八隨想:中國足球如何能夠“抗日”成功

今晚19:30分,2018亞冠聯賽1/4決賽次回合即將打響,由中超球隊天津權健對陣日本球隊鹿島鹿角。在這樣特殊的日子,小編也將化身天津權健的球迷,就像天津權健主帥保羅·索薩所言:“我們要為中國人拿下對手”,今晚大家和天津權健一起“抗日”。但是也希望大家不要被亞冠的假象所欺騙,我們的球員除了髮型,紋身還有私生活上能緊跟潮流之外,其他方面卻被落下的越來越遠,俱樂部的成功只是皇帝的新裝,那是外援的勝利,中國足球不能總靠外國人過日子。不得不承認的是,如果中國足球想要“抗日”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