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驶入快车道 跑出加速度——阿克塞县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民族旅游品牌

今年以来,阿克塞县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有利契机,依托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辐射拉动下,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旅游市场潜力不断挖掘,民族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一是政策惠民,民族旅游发展环境更优。为推进自治县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形成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旅游系统,进一步激发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情。今年年初,阿克塞县研究制定了《阿克塞县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带动、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此办法针对在阿克塞县域内新晋的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规模牧家乐(农家乐)、旅游购物商店、旅行社、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优秀导游以及在阿克塞县依法注册登记,实际入驻并正常经营的文化旅游产业、事业的实体企业和电商企业等方面给予了奖励扶持。此办法的出台,将更好的扶持和引导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使民族旅游逐步成为自治县“三产”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首位产业。

二是项目扶贫,民族旅游发展底蕴更厚。大力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突出哈萨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与兰州大学共同建立了哈萨克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全县整理非遗项目14类56项,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列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力开发海子湿地公园、老县城影视基地等景区,多方融资2500多万元启动了多坝沟胡杨峡景区、沙漠公园旅游开发自驾车营地项目建设;城区四座商务宾馆进展顺利,累计实现投资8100万元;整合资金3.7亿元,开工实施了文化路商业一条街、胡杨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商务宾馆、游客接待中心、星级公厕等一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吸引著名导演张艺谋再次来我县取景拍摄电影,带动上半年全县旅游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9.39万人次,增长18.2%,旅游收入达到1.67亿元,增长31.5%。同时,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开办“农家乐”、“牧家乐”等毡房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延伸民族旅游产业链条,完成劳务输转962人次,劳务收入2803.66万元,使民族旅游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

三是产业融合,民族旅游发展势头更旺。围绕大敦煌文化旅游圈,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普惠工程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游客接待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任务;“三馆”(网球馆、篮球馆、排球馆)建设项目、五分钟体育建身圈、全民健身中心笼式足球场、健身馆全部建成并免费向群众开放。特色旅游活动丰富多彩,累计开展常态化特色文化旅游活动60余场次,成功举办了“阿克塞之鹰”第三届丝绸之路骑射邀请赛、全省少数民族广场舞大赛、阿克塞县第三期赛马汇暨美食文化节、“陇商行古道、寻故阿克塞”文化体验等活动。先后组团参加了“丝路春正好”2018年甘肃省春节联欢晚会、上海“国乐雅韵之哈萨克民歌”等文艺演出活动,完成了央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厉害了我的国》等专题摄制组取景录制工作,进一步扩大了自治县知名度。民族旅游业产业化发展,策划开发了县城至小苏干湖、老县城旧址、多坝沟胡杨峡景区,野生动物园至敦煌阳关景区等4条精品户外运动线路,已经市体育局批准,列入敦煌旅游线路中,正在进行线路的融合布局工作。“旅游+文化”、“旅游+互联网”、“旅游+体育”、“旅游+交通”、“旅游+脱贫”等跨界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呈现出长线游客增多,自驾游客爆长,周边游、民族风情游、错峰游的良好态势,民族旅游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驶入快车道 跑出加速度——阿克塞县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民族旅游品牌
驶入快车道 跑出加速度——阿克塞县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打造民族旅游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