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哇,公安葡萄的味道太美妙了!”在公安县葡萄园,当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滑过法国驻武汉领事馆总领事马天宁的唇齿,这位西装革履的绅士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法国驻武汉领事馆总领事马天宁(右一)品尝公安葡萄。

一直以来,地处长江以南的公安县,能种出与吐鲁番媲美的葡萄,外宾不敢相信,全国著名的果蔬专家不敢相信,慕名前来的游客更不敢相信。

是的,受土壤、气候和雨水等条件的影响,江南不宜种葡萄已成传统,可“不拘格套”的百万公安人,用30年的执着打破了这一传说,还“种”出了个“江南葡萄第一县”。

而今,公安已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占据了湖北省葡萄产业的“半壁江山”。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媒体聚焦。

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公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冲破传统种植观念,不为固有的条条框框所制约,不惧发展中的坎坎坷坷,趟出的一条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化及三产融合的农业转型发展之路。

为了这“甜蜜的事业”,公安人尝够了破题之难、产销之忧、发展之苦、转型之痛。是县委县政府30年的不断扶持,使公安葡萄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是农民顽强的性格和科技就是生产力的信仰,使公安葡萄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是党的助农惠农扶农政策,使公安葡萄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江南葡萄第一县”的诞生,公安县葡萄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无疑是荆州农业大市探索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公安样本”。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葡萄架下的戏曲表演。

思 变

执拗农民打破传说

仲夏清晨,北纬30°的阳光穿过大气层均匀洒在广袤大地上。这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充沛的雨水,适宜的温度,使得这一地带非常适合人类生活,适合植被的生长。

公安县埠河镇天心眼村4组,74岁的陈光中老人站在自家门前的葡萄田里,凝望着葡萄藤上一串串饱满晶莹的红提神情喜悦。别看这4分地,正是公安县葡萄种植的发源地。清风拂来,藤蔓轻摇,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年探索种植葡萄的艰辛往事再次涌上心头。

1985年,陈光中已经是闻名全村的棉花种植能手,但是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他眼见着棉花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开始寻找新出路。

这也是陈光中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机。当时,农村政策放宽,允许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埠河镇有农户在种桃子、梨子、柚子,但陈光中自有一股犟脾气, “要种就种别人没有的。”一番思索后,他决定种葡萄。但不说天心眼村,整个公安县也没有一个人会种葡萄。陈光中于是找到荆州农校。

“种葡萄?江南怎么种得好葡萄,你还是不要瞎折腾,老老实实种棉花吧。”

南方生长季节高温高湿,葡萄易遭受病虫害。一直以来就有“江南不宜种葡萄”的说法。

在荆州农校受到打击后,陈光中又找到了湖北农学院。专家为他分析了种不好葡萄的理由,见陈光中依然不想放弃,于是给他指点了一条路, “你可以去合肥农学院咨询一下,听说他们那里在研究种葡萄。”

埠河土地肥沃,自然气候适宜,怎么会种不好葡萄呢?抱着公安人“不信邪”的念头,陈光中只身来到合肥农学院。恰好这里有个葡萄培训班招生,他毫不犹豫报了名。此后3年,陈光中一边学习种植技术,一边在家里试种葡萄。

1988年夏天,陈光中购回500株巨峰葡萄苗,动员村里的其他4户村民,每家拿出4分自留地,5户人家共计2亩,开始了葡萄种植。

葡萄苗种下后第三年,葡萄挂果,4分地共收获700斤葡萄!从此,以陈光中为首的5户村民打破了“江南不宜种葡萄”的传说!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本地产的新鲜葡萄对于个荆州人来说算是稀罕物,陈光中把葡萄拿到沙市售卖,被一抢而空,获利1700元。而同样4分地,种棉花最多收300斤,籽棉一斤7毛,收入不过200多元。

陈光中等5户村民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几年间,埠河农民种植葡萄的激情点燃了。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裂 变

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碧空如洗,晨风拂面,自带田野的芳香。环顾四周,一畦畦平整的葡萄田连成大片,延伸到远方。今日的成果来之不易,陈光中深知,当年要不是他和同伴们相互鼓励,共同探索,单凭他一个人,可能早就坚持不下来了。同样的,如果不是大伙一起干,形成了集约化,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有了规模效应,也不会有今天公安葡萄这么好的品质。

陈光中种出了葡萄,让村里人看了眼热心动。尝到甜头的他决定带领乡亲们大干一场。既然要扩大生产,单靠点自留地肯定是不行的,得拿出责任田来。而在当时,责任田是村集体承包给农户,由农户自己负责耕种和管理,但不能随意买卖和挪为他用。

无奈之下,陈光中找到镇委书记,阐明埠河葡萄六七月份成熟,而北方葡萄要到八九月份才熟,可以利用季节差,填补市场空白,销路不成问题。书记听后,点头赞许,表示可尝试推广。

有了镇领导的支持,天心眼村磨拳擦掌,葡萄种植迅速扩展开来。当时全国上下都在成立合作社,天心眼村顺势而为,全县首个葡萄种植合作社由此诞生。经过考察,合作社决定引进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新品种藤稔,一次性就从浙江拖回50万株幼苗。

慢慢的,周边谢家村、红光村、意合村也跟着种了起来,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爬”上了公安县葡萄种植“丰收架”,就像一片片灿烂的彩霞,挂在农民的脸上。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2010年7月28日,第二届湖北公安葡萄交易会开幕式现场。

聚 变

种植迈向专业发展

相比起种粮食、种棉花,公安人种葡萄可谓是“大姑娘上花轿 — —头一回”,刚开始都是单打独斗,露天种植。这种“靠天收”的方式抗病虫害能力差,产量波动较大。

在天心眼村的带动下,公安县种葡萄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但那时候大伙还是保持着传统种植模式,规模上去了,但效益却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明显,葡萄种植需要专业化经营的理念逐渐萌发。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基于此,公安县政府在农民种植葡萄问题上,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市场主体意愿,既不盲目鼓吹大干快上,也未消极对待置之不理,种什么放手农民自我摸索,怎么种鼓励企业试验示范。

品种单一、产出集中、产销矛盾、效益低下,却是当时公安葡萄种植户面临的共同问题。农民种田需要技术指导,葡萄种植的蓬勃兴起,使得这种技术上的需求日渐凸显。这时,公安葡萄产业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人物走上了舞台。

1998年,时任公安县埠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刘军,敏锐把握到当下农户的迫切需求,独具慧眼成立湖北省金秋农业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以葡萄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企业。在成立金秋农业公司时,刘军便试图解决这些困扰种植户的问题。

为此,刘军专门建立了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每年引进近10个葡萄品种,不断进行试验、改良。葡萄品种从最初农民自发引进的藤稔、京亚、巨峰等两三个,发展到现有的夏黑、阳光玫瑰、红地球、户太8号等30多个,形成了早中晚熟相结合的品种结构,葡萄销售时段由过去30多天延长到100多天。

“我们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目的就是要通过‘双建双带’(建公司、建基地,带头致富、带动就业),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回忆起当年的创业历程,刘军感慨万千。

随着葡萄合作社的发展,金秋农业、科润农业等规模市场主体的兴起,公安葡萄标准化、集约化逐渐形成。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现场。

这些合作组织积极发展避雨设施、钢架大棚、大冠稀植、肥水一体等栽培模式,大力推广双向调控、双禁栽培、果实套袋、“三沼”综合利用等一些提早、促优的先进栽培技术,常年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帮助解决生产、销售中的实际问题,全县葡萄种植从“单打独斗”走向“规模发展”,有效增强了葡萄产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

进入新世纪,通过流转农户土地、扩大连片种植面积,采取“协会+基地+农户” “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广泛吸纳农户联合经营,公安县渐渐形成了埠河、孟家溪、麻豪口等一批葡萄生产专业镇和天心眼、东风等一批专业村,其中,埠河镇全镇27个村全都种有葡萄,素有“江南葡萄第一镇”美誉。到如今,公安县葡萄市场主体达到90多个,其中葡萄专业合作组织87个、葡萄协会2个、葡萄企业3个,基本网络了所有葡萄种植农户。

蜕 变

转型突破发展瓶颈

2018年7月2日一大早,公安县南平镇杨家村,前来拖葡萄的运输车排成了长龙。尽管这里是公安县的边远小村,但杨家村的葡萄却一直俏销,原因何在?

同其他新生事物的发展历程一样,公安县葡萄种植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度红火的公安葡萄也曾遭遇“严寒”。

在前期,由于农户自主种植,各村一窝蜂全部种相同品种的葡萄,导致农户冒进贪产,一味追求产量,甚至患上化肥农药“依赖症”,从而使得葡萄质量下降,口感不佳。品种单一的葡萄集中上市引起的量升价跌,大家增产不增收,种植户面临着精准细分市场的考验。

“葡萄产量上来了,但品质却下降了,就别谈卖出好价了。这不是市场问题,而是要转换思想观念。“南平镇杨家村的陈章波有十年的种植经历,他自有一本”葡萄经“。 ”优质品种+严格控产“正是该村种植户的不二法门。

改革开放的核心精髓就是要转变思想。2013年起,中央1号文件主题均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再提农业产量而是重视质量。敏锐的公安人也意识到,过硬的品质品牌才是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2015年7月18日,公安县“晶凉田”葡萄武汉推介会现场。

戴着草帽,手持剪刀,晒得黝黑的陈章波穿梭在一个个透明大棚、一缕缕藤蔓中……每年葡萄挂果时,陈章波就忙着给葡萄做“计生”手术。

从几年前一根苗挂12串、每串果重达3斤多,到如今一根苗10串果每串果重量不超2斤;种植户从不理解到认可,再到推广;销售范围从公安县内到湖南、广州……看着挂着各地牌照的运输车辆在村里穿行,陈章波的脑海里浮现出种植探索期间的一幕幕场景。

虽然起步晚,但杨家村的种植起点高,通过给葡萄“计划生育”,实行“优生优育”,迅速在葡萄市场站稳了脚跟,突破了产品质量的瓶颈。

“公安产的葡萄凭什么要贴牌叫卖,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没有形成品牌。”前些年,葡萄经济人皮传雄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每年他联系冷柜车上门收货,发往全国各地,经他手上销售出去的葡萄就达1500吨。销售时,他发现在有些大城市,公安葡萄却被铬上了外省的印记。

第一次与经销商争执的情景,皮传雄历历在目。 “谁让公安葡萄叫不响?”对方的一句话深深刺痛着他的心。

现如今,像皮传雄这样由县里培训发展的葡萄销售经纪人有800多人,其中有500余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大城市。但“贴牌销售”却是他们心中说不出的痛。

公安葡萄要创立自己的品牌。 “独抒性灵”的公安人骨子里流淌的是“不服输”的血液。2009年, “荆秋缘”牌系列鲜食葡萄商标创立,打破了公安葡萄无品牌的局面。经过不断历练,2014年“荆秋缘”商标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荆楚味道”核心品牌之一。

从提篮推车吆喝,到创立品牌统一包装,公安葡萄经历了市场的洗礼,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

2014年,公安县政府以合作社名义注册公用品牌“晶凉田”,并专门设计商标LoGo和外包装,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品牌宣传和推广,推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肥料、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销售的“六统一”品牌运作模式,严格执行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凡符合标准的县内葡萄均可无偿使用。

“目前‘公安葡萄’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晶凉田’葡萄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获评‘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有效避免了各家葡萄味不同、高低价不同,走出了全县统筹发展一盘棋的新路子。”提及公安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公安县葡萄和柑桔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孝桂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大浪淘沙,智者胜。如何做葡萄产业发展的智者,避开南北葡萄的冲击,公安在精准定位、细分市场上下了一番功夫。

多年的耕耘,聪慧的公安人培育出适合高端市场的“慢生长”葡萄,适合长途运输的提子品种,还让葡萄乘上互联网快车,成了网红。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2017年6月19日,第八届荆楚味道·性灵公安葡萄节新闻发布会在武汉举办。

2016年初,金秋公司率先建立微商平台,推广葡萄树众筹认养。在网上发布品种、价格后,4万余株葡萄树被抢认一空,众筹800多万元。初尝甜头后,他们又与网上直播平台合作,在慢生长葡萄园里实现网上实时直播,只要扫描二维码,消费者便可实时观看葡萄的生长情况,发芽、开花、挂果的成长全过程都有图文直播记录。

漫步金秋农业的千亩智能葡萄生产基地,绿油油一片青翠喜人。数万株葡萄被密封大棚包裹着,株距标准划一。基地还配置无线智能网、智能控制器、无线采集器、摄像头等设施设备,建立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利用传感器技术全天候在线,将葡萄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等生产要素自动化、精准化供应。

“我们的葡萄全部是自然‘慢生长’,口感醇正,食用放心。”公司副总经理朱祖发对自己的葡萄畅销充满了信心。

嬗 变

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三十而立,正值芳华,公安葡萄产业发展的初心不变,改革创新的脚步不停,奋勇争先的干劲不息。

在种植葡萄30年的这个重要节点,公安迎来了国家级葡萄年会- — —第二十四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30年前,公安人打破常规,在人们都认为不能种葡萄的地方种出葡萄。30年后,公安人再次刷新认知,凭借着公安葡萄的香甜脆硬,让全国葡萄界最高规格的盛会,首次选择了这个滨江小城。

2018年7月6日晚,荆楚味道第九届性灵公安葡萄节开园仪式在金秋农业公司举行。习习晚风中,数千名观众一边品着刚从葡萄架上采摘的葡萄,一边品尝生产线上研发的葡萄酵素汽水,他们从认知认可到赞许的评价,是对公安葡萄“品质成熟”“市场成熟”的肯定。

从葡萄小镇到葡萄大县,公安县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持续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最终打造出了名符其实的江汉平原葡萄产业强县。在公安县埠河镇东风村有一个名叫何义芳的种植户,本名不是很出名,但说起“发一方”附近乡村的人都知道。

2011年6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荆州抗旱救灾工作时,来到埠河镇东风村。温家宝参观了何义芳家的大棚葡萄,品尝着葡萄,风趣地称何义芳为“发一方”,希望他能带动大家发起来,果然,葡萄让埠河这一方老百姓发了财。

温家宝总理的殷切期望,给了何义芳种植葡萄的信心。在他的带领下,东风村成为了有名的葡萄种植“明星村”。

从单个农户的自发种植到村镇的规模发展,这其中市场规律这只无形之手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从葡萄种植的规模化发展到产业化、现代化,这就需要政府的规划、引导了。

2014年,公安县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葡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避免市场直接竞争,实现产业持久发展,公安县政府深入研究制定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全县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

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农户发展设施栽培、兴建标准种植园。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公安县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葡萄为媒,不断加长加粗产业链,融合农业、加工业、旅游、服务等多个产业, “葡萄经济”正有效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发展。

公安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相关衍生品生产企业落户公安,加快形成完整的产、制、销产业链条,提升葡萄产业附加值,推动葡萄产业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已开发葡萄酒、葡萄精油、葡萄面膜等系列产品,其中葡萄酵素汽水、葡萄果精华面膜和葡萄籽精华精油等产品已经面市。

从2009开始,公安县先后举办了八届葡萄节,一年一度的节庆平台是将公安葡萄推往全国的窗口,它让公安葡萄甜遍公安、甜遍荆州、甜遍湖北、甜遍全国,并获得全国食客甚至是外国友人的认可。

2015年7月,法国驻武汉领事馆总领事马天宁造访金秋科技园时,对长江以南的公安县种出优质葡萄大感吃惊,对10余个葡萄品种的纯正口感大加赞赏,当即确定在领事馆举办法国国庆招待酒会时,使用公安葡萄作为接待水果。

“公安葡萄果大、皮薄、肉厚、清凉、爽口,富含葡萄糖、有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品质十分优良。”这是历届公安葡萄节上,全国各地果农专家对公安葡萄的评价。每年葡萄飘香之时,全国果农专家、客商、食客的目光就会从北方转移至公安。

三产融合多元化发展,提升了公安葡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公安县借助“互联网+”,已推出微信公众号“公安葡萄”,通过与线上销售平台积极对接,基本实现公安葡萄国内销售全覆盖。

在提升品质让公安葡萄外有美誉的同时,公安县政府也想方设法让公安葡萄内有效益。

公安是三袁故里,交通便利,素有“七省孔道”之称。近年来,公安县把特色葡萄产业与本地三袁文化、北闸风光、生态山水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沿207国道20公里葡萄文化长廊”和“葡萄休闲采摘园”等旅游景点,建设以葡萄产业为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地。

不仅如此,公安县对接宜昌峡州国旅开辟专线和全国连线开展旅游观光采摘,每年接待外地采摘游客2万多人次,葡萄产业综合效益持续提升。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公安县借助葡萄产业纳入荆州市“一区多园”总体布局契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全县葡萄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正以占全县葡萄总面积近70%的埠河镇为核心,依托埠河镇成功入选湖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葡萄专业园区,打造埠河葡萄特色小镇。

「深读」长江以南的公安 30年种出“江南葡萄第一县”

2018年7月6日,荆楚味道·第九届性灵公安葡萄节开园仪式现场。

30年不懈探索,成就公安葡萄今日辉煌。截至2017年,公安县葡萄种植已发展到15个乡镇100多个村11万亩,总产量20万吨、产值11亿元,亩平收益达到万元以上,形成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型、致富型产业。 “公安葡萄”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晶凉田”葡萄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获评“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公安县已被列入“国家星火富民工程万亩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 “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示范点” “中国葡萄科普示范基地”和“湖北省万亩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葡萄产业走集约化、专业化之路,抱团发展的成功经验。启发了公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思路。2017年3月,公安县尝试以村组为单位,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本合作社,通过股权界定、分红保底,实现农户、村集体、企业共赢。 “三个合作社”经过一年的运行,已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00多个,土地流转率达65%。

公安县委书记刘润长说, “‘三个合作社’探索,带来了农村生产经营新机制,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提高了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了传统农业对接市场主体的能力。企业家管田、职业农民专业化生产,沉睡的土地、人力、资本等要素资源得以全面激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集聚了无穷力量。”

回眸过去,公安人传承着珍贵的“三袁文化”精神遗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葡萄”传奇。

站在新起点,满怀信心的公安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乘着历史巨轮驶向下一个阳光灿烂的彼岸。

文 记者朱景茂 安娇姣 刘思楫 特约记者夏峻 王文初

图 谷少海 辜烈新 周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