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眾所周知,海軍的更新換代是非常迅猛的,曾經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十年不買新艦,便被日本聯合艦隊拋在了後面。而俄羅斯的公社號竟然服役了100多年。

少年壯志:一戰新式艦艇

“公社號”潛艇救援船,原名“沃爾霍夫號”。這個名字來源於俄羅斯西北地區的一條重要的航線河流“沃爾霍夫河”。該艦是沙皇俄國在1912年11月12日開始建造的,生產單位是布季羅夫斯基船廠。

儘管沙皇俄國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帝國主義列強中,是“腐朽”“守舊”“落後”的代名詞,儘管沙俄的海軍實力並不強,但卻常有軍事工藝方面的創意,例如世界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的戰役就是俄國海軍打的。“沃爾霍夫號”的外形,乃是至今仍然非常時髦的“雙體船”結構。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20世紀初沙俄的潛艇)

兩艘船體並派橫臥水中,兩者之間懸空架上甲板,橫截面形成了近似“門”字形的中空結構。兩艘船體之間空著的海水區域,便是天然的船塢。這樣,排水量不過2740噸的雙體船,形成了一個長度96米,寬18.6米的海上平臺。在甲板中央,還高高架起了4個孔狀框架,彷彿四個巨大的指環,串聯放置,每個框架的間隔8.5米。

這種奇特的造型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主要是用於潛艇的維修工作。雙體之間的船塢,可以方便地供潛艇進入。然後,用孔狀框架將潛艇吊起來,懸空進行維修。在船上,配備了各種海事救援與支援設備,還有大批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潛水員。當然,實際上不光用來修潛艇,其他的小型船隻也可以到這裡來維修。

有了這艘潛艇救援船,沙俄海軍出擊的潛艇,便有了浮動的保障平臺,在發生故障時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持。沃爾霍夫號的最大航程為2000海里,不算太久,但已經比當時的潛艇要長了。

經過整整一年的建造,1913年11月17日,沃爾霍夫號正式下水,並於1914年3月1日開始海試。半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沙皇俄國與英、法等協約國盟友一起夾擊德國、奧匈帝國。

在一戰中,沃爾霍夫號於1915年服役,被作為沙俄波羅的海艦隊中的潛艇母艦,讓潛艇得以在這裡完成補給、維修等項目,再投入新的戰鬥。不過相對而言,在波羅的海方向的海戰並不激烈。因為沙俄海軍的波羅的海艦隊實在太過薄弱,而德國海軍雖強,主要與英國爭霸。這樣,在波羅的海方面的戰鬥,主要是在德國艦隊的航線上反覆佈設水雷(總共佈設了3.5萬個),從而擾襲德國的交通線,另一方面則是阻止德國艦隊突入芬蘭灣和里加灣,免除德軍海陸夾擊的威脅。在這個過程中,俄軍潛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作為潛艇支援艦的沃爾霍夫號也展現了它的價值。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1917年春天,沃爾霍夫號從赫爾辛基開到波羅的海的傳統駐地科拉斯桑德。接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先後爆發。沙皇俄國滅亡了。此時距離沃爾霍夫號下水,僅有4年。

旗號變換:革命勝利開“公社”

在1917年爆發的革命中,波羅的海艦隊是紅軍的中堅力量,其中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轟冬宮,是十月革命的信號彈。此後在俄羅斯內戰中,波羅的海艦隊不但參與了陸地上對白衛軍的戰鬥,還在波羅的海擊退了英國海軍的干涉。

1922年,蘇俄完全擊退白衛軍和協約國干涉,穩定了紅色政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即蘇聯)正式建立。沙皇俄國留存的海軍艦艇,也都更換了名字。就在這一年,

“沃爾霍夫”號正式更名為“公社”號。這個帶有濃厚社會主義特色的名稱,也可見蘇聯對這艘較為新式的潛艇支援船的重視。畢竟,對年輕的蘇聯而言,要在波羅的海方面應付強大得多的協約國海軍壓力,潛艇是以弱抗強的主力戰具,而潛艇支援船的意義也非同小可。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所幸,蘇聯建立的前10多年並沒有再爆發外部戰爭,因此新命名的公社號也得以安享和平。在這些年中,公社號承擔著三方面的任務。首先是繼續作為潛艇母艦,為出擊任務的潛艇提供保障。第二是利用其自身的獨特結構,建造和修理小噸位的船隻。此外,還參與保障其他各種型號戰艦和船隻的海試。

鐵血衛士:二戰中功勳卓著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全面爆發。納粹及其僕從國的500萬大軍潮水般直撲蘇聯,蘇聯全體軍民都投入到偉大衛國戰爭之中。公社號也經歷了這一輪血與火的洗練。就在戰爭爆發前夕的1941 年6月21日,“公社”號加裝了值班警戒用的機關槍。這也標誌著其從和平狀態轉入戰爭狀態。

在蘇德戰爭中,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海軍基地,防範德軍的突襲和登陸,以及抽出兵力支援陸地作戰。尤其在1941年,波羅的海艦隊一面積極襲擾德軍的海上交通線,一面保護喀琅施塔得經塔林、漢科至蒙海峽這一條極為脆弱的本方交通線,同時派出兵力和兵器保衛列寧格勒。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就在1941年9月15日,公社號的23名船員被徵集離開戰艦,加入海軍陸戰隊,參加陸上作戰,其中12人加入了承擔艱鉅任務的殲擊營。一個月後的10月18日,“公社”號遭到德軍空襲,艦身29處受傷。由於蘇軍在戰爭中遭遇巨大的人力損失,海軍部隊等遭受壓力相對較輕的單位,很難得到及時補充。因此,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公社號一直處於人員不滿編制的狀態。

然而,人手的缺乏和德軍的狂轟濫炸,都無法阻礙公社號的奮力作戰。蘇軍將其作為海上浮動的支援平臺,在波羅的海的各處不斷巡弋,哪裡戰鬥激烈就往哪裡去,不斷地維修、建造,為波羅的海艦隊恢復元氣、補充實力。不光是潛艇和小型船隻被它吊起來維修,大型船隻也得到它的幫助,包括派出艦載的潛水員,焊接艦艇受損的部位,以及為艦艇清理螺旋槳。

1941年9月14日,蘇聯重型巡洋艦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號被德軍擊沉,蘇軍方面展開緊急救援,公社號派出32名潛水員,將大批水兵從沉船中搶救,不但挽回了大量寶貴的生命,也為蘇軍保存了可觀的戰力。在1941年年末,公社號又向受創的戰列艦“十月紅色革命”號提供了維修幫助。十月紅色革命號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屢立戰功,離不開公社號的良好保障。甚至連陸軍的坦克和汽車,都有時候都由公社號進行過搶救性的修理。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十月革命號戰列艦)

不光負責維修,公社號還進行小型潛艇和艦船的生產。據稱,小型潛艇M-93就是公社號用僅僅3天時間生產出來的。而蘇聯海員阿列克桑德拉.馬利涅斯克駕駛這條小型潛艇,用用3條魚雷擊毀了一艘龐大的德國運輸艦,導致大批德軍喪生。

舊貌新顏:冷戰中的變遷

蘇德戰爭勝利結束後,公社號繼續承擔著潛艇和艦艇維修的任務。在1956年,“公社”號派出人員,在水下45米救援了M-220號潛艇。1957年,它救助水下75米的M-256號,兩年後又修復了一艘魚雷艇。

1967年,在波羅的海戰鬥了半個世紀的公社號終於挪窩。它告別了波羅的海艦隊,換防到黑海艦隊的駐地塞瓦斯托波爾港。當然,畢竟是年過半百的老船了,總歸有漸漸落伍的時候。於是,在1970年到1973年,公社號進行了第一次現代化改裝。在這次改裝中,它換上了適應深海作業的設備和測繪設備。這樣,就由一艘潛艇支援船,改造成能執行科學考察和事故救援的特種艦隻。1975年12月,公社向2026米的深海投放了稱為AC- 6的1832型深海探測設備。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公社號開始第一次改造的1970年,美國海軍的“鴿子”級潛艇救援船服役。這是美軍的第一款雙體支援船,雖然其比公社號寬得多,排水量幾乎是其2倍,續航力是其4倍,然而,在這一方面,俄羅斯曾比美國領先了50多年。

在冷戰後期的1979年到1984年,公社號又進行了第二次現代化改裝。經過這次改裝,它被賦予了新的任務,就是為新型深海探測器的研製和試驗提供保證,並且作為其載體,進行探索和水文地理的測繪科研工作。這樣,原本戰爭中的支援平臺,完全轉換稱為和平時期科學研製的平臺。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風華如故:跨越三個世紀的滄桑

就在公社號進行第二次改裝後幾年,它所在的國家,政治格局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黑海艦隊最初作為俄羅斯和烏克蘭共有的聯合艦隊,在1994年則拆分為二,俄羅斯獲得約80%的艦艇,烏克蘭獲得約20%,但艦隊駐地塞瓦斯托波爾則歸屬烏克蘭,俄羅斯只能長期租借。

在這翻天覆地的動盪面前,公社號不為所動,繼續自己平凡而又非凡的使命。2004年12月30日,已經年過九旬的公社號再次進入了船塢,進行第3次現代化改裝。它繼續搭載著小型救援潛水艇,同時也是深海探測機器人的母艦。而待到烏克蘭危機發生後,俄羅斯一舉收回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的海軍基地也不再是個問題。2013年11月,俄羅斯黑海艦隊專門為公社號進行了下水100週年的慶典。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在冷戰時期的數十年間,蘇聯海軍建造了大批新式船隻,然而卻一直讓公社號繼續服役,從30多歲一直幹到70多歲,也沒說建造第二艘雙體的潛艇支援船或類似船隻。而冷戰結束後的數十年間,不少在建艦艇被廢棄下馬,年屆百歲的公社號卻繼續發揮餘熱。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蘇聯、俄羅斯方面覺得公社號廉頗雖老,尚有餘勇,足夠滿足和平時期的職能。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當初設計和製造公社號的工藝較為先進,再加上蘇俄武器裝備“皮實耐用”的特色,才打造出這麼一款經久彌堅的神器來。

俄國這艘軍艦太猛,100多歲還在服役!

經歷過沙皇俄國、蘇俄/蘇聯、俄羅斯聯邦的“三朝元老”,正精神矍鑠地駛向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