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輕資產”的萬達心頭之“重”:那個鮮為人知的“小目標”

近日,一份數據引起了社交媒體上不小的關注與討論:最新發布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榜單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方面億萬高淨值人群的身家在2018年蒸發近760億美元。其中,王健林的財富縮水109億美元。

公眾的窺私慾與仇富心理總是會將類似的新聞推上娛樂版頭條,回想2016年,王健林隨口一說的“小目標”迅速成為人人引用的調侃金句,而如今當公眾又紛紛聚焦在經濟寒冬裡企業家財富縮水了幾百個“小目標”時,卻不知道此時的另一份數據才充分彰顯了王健林的萬達真正的“野心”。

“輕資產”的萬達心頭之“重”:那個鮮為人知的“小目標”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統計數據顯示:萬達集團2018年新開業萬達廣場達49個,全年新增就業20.2萬人,其中大學生9.5萬人,約佔2018年全國新增就業總數的1.5%,很可能是全國新創造就業最多的企業。

這個數據是個什麼概念?在當前形勢下又有何意義?

要知道,經濟下行已成為公開的事實,各大企業紛紛開始大批裁員,或者以取消年終獎降低工資等措施變相裁員,企業家擔負著不小的效益壓力,而社會上更是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危機,就業也一時間成為了最核心的民生問題。此時,一家企業卻“逆勢而為”,不做只顧自家門戶的“小我”,而是將民生“大我”放在首位,積極開拓崗位增加機會促進就業,足見萬達強烈的民族使命感與社會責任心。

“輕資產”的萬達心頭之“重”:那個鮮為人知的“小目標”

2018年,並不是萬達開始關注就業問題的第一年,自2009年有統計以來的10年間,萬達廣場等萬達開發產品直接創造出來新就業機會高達117萬個,還不包括萬達旗下各公司15.5萬員工和工地建築工人的數據。尤其是從2016年至今的3年間,萬達每年貢獻新增就業崗位均超過20萬個,新增就業佔比都高達全國的1.5%。

而王健林另一個更大的“小目標”其實從未對外界披露:“我打算從今年算起,要讓萬達連續三年,每年新創造20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如今看來,這個鮮為人知的“小目標”,真的實現了!

自2015年開始轉型的萬達,雖仍在進行商業地產開發活動,但早已從人們印象中的地產開發巨頭,轉變成遠離前臺光環的現代服務集團。歷經大量去槓桿、降負債,變身成為擁有“輕資產”的“輕萬達”。而無論企業如何轉型,架構如何調整,促進就業這份民生之“重”一直在萬達的商業核心領域有著自己不可動搖的特殊位置。

“輕資產”的萬達心頭之“重”:那個鮮為人知的“小目標”

在2018年的萬達年會上,王健林坦言萬達計劃用2-3年將負債降至絕對安全水平,在輕資產之路繼續前行。而私下卻對董事會反覆強調,要在調整、優化基礎上,急政府所急,努力創造就業崗位!

這兩年,作為一個民營企業,萬達經歷著自己跌宕起伏的陣痛期,然而縱使身受磨難,資產收縮,一顆堅定的為社會為民生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決心從未改變。當然憑藉一己之力難以解決所有問題,但萬達的所為無讓世人看到了一個優秀的民族企業應該肩負起的社會責任。

“輕資產”的萬達心頭之“重”:那個鮮為人知的“小目標”

2018對很多企業來說很難,2019也許會更難,但在所謂的寒冬裡,如果能多一些像萬達一樣的熊熊之火,共同扛起民生的重擔,風雨共濟,也許暖春,就在不遠的前方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