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言及古驛道,人們腦海裡浮現的或許是歷史悠久的秦漢古道,或許是梅花遍佈的梅關古道,亦或是古鎮繁多的岐澳古道。

但有一條古道,它的特殊性無人可忽視,那就是八條南粵古驛道中唯一一條水道——雲浮鬱南南江古水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通道。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陸運固然重要,但對於河湖密佈的珠三角來說,水運在以前佔據重要地位。

據記載,自春秋時期,水路交通就成為雲浮主要對外交流方式,因而形成了以西江、南江和新興江為主的古水道。其中南江古水道便作為重要水路交通要道聯繫鬱南與廣州。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南江第一灣 BY廣東旅遊

如今我們見到運河旁許多的古寺廟、寶塔、市場、碼頭以及船閘,不禁讚歎感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殊不知水道才是這一切衍生物的“大功臣”,它如祖國的搖籃,千年來精心孕育著緩慢發展的中國文化。



//////////

繁榮,衰落,重生


在"共享汽車“如此普及的今天,人們很難想象曾經古水道上百舸爭流,以至於帶動了一片地區的經濟與文化繁榮。

南江古水道便是最好的例子。它從南江口碼頭一路南下,途經蘭寨、大灣、六竹等碼頭,最後到達羅定州。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BY南方新聞網

也許上天心疼這些遠離中原的“可憐兒”,將這條漫長的天然水道打造得如此恰到好處。

蘭寨、大灣等村鎮的人民紛紛通過這條水道,將農產品和絲織品運往南江口——南江與西江的交匯點,憑藉西江水路連貫粵桂的優勢,東下廣州,直通香港。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南江口碼頭 BY南粵古驛道網

隋唐時期中國航海事業繁榮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全面興旺,因受海洋文化的影響,南江流域沿岸的經濟、文化發展迅猛,水路交通與海洋對接,相繼出現了大量水運碼頭。

到了明清時期南江古水道更是商賈雲集,對外貿易活動十分頻繁。

通過這條古水道,大量海外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內地,同時,又把絲綢、陶瓷等中原商品輸送到雷州半島、海南島,乃至東南亞、南亞和中東地區。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大灣鎮林葛古村落。蘭寨——大灣段,是古時南江古水道上最為繁華的一段。 BY僑鄉廣記

而南江口碼頭往南的古蓬碼頭也是鬱南縣南部的重要物資集散地。

據調查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個碼頭仍在頻繁使用,保養也較為完善。還有不少村民當年在這裡乘船去廣州,來往運輸物資,做起了小本生意。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古蓬碼頭 BY南粵古驛道網

南江古水道不僅是一條對接海上絲綢之路商業貿易的通道,還一直扮演著傳遞文化的角色,佛教就是由此傳來。

如果說牟子是處在這條海上絲綢之路通道、主動去將佛教進行漢化改造的第一人,那麼在四百多年之後,處在這條通道的古代南江流域又誕生了一位對印度佛教進行中國化的高僧,他就是禪宗六祖惠能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惠能的家鄉在嶺南新州(今天的雲浮市新興縣),當年由於父親早亡,母親和他為了謀生,只能離開新州去了南海,後來他又離開南海去黃梅求法,一生奔波在南江古道傳播佛教文化。

除了宗教文化,還有眾多詩人在此遊歷,揮灑筆墨。

唐代詩人宋之問在《過蠻洞》中留下千年佳律:

“越嶺千重合,蠻溪十里斜。竹迷焦子徑,萍匝釣人家。林蔭交楓葉,門香覆橘花。誰憐荒野外,孤賞足雲霞。”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南江第一灣 BY鞍師老樸的行攝世界

“櫓聲搖盡一枝柔,溯到康州水更幽,一路青山青不斷,青山斷處是瀧州(今羅定市)。”

清代詩人何仁鏡也曾在《答人問羅定》中這樣描述自己沿南江水道而下的所見所感,中國有無數形容山水的詞,偏用“青幽”二字,可見船至盡頭羅定時,滿目青山瞬間消逝給人的震撼之大。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豐富的宗教、詩詞文化在此沉澱,慢慢積聚,南江地區就似一塊寧靜的美玉,由內而外散發著柔美光澤,叫人心醉不已。

隨著物流業迅猛發展,今日的南江,作為主要貨運渠道的作用日漸消失。

兩岸的碼頭亦逐漸荒廢,僅有部分保留輪渡功能,昔日的百舸爭流被寥寥船隻所取代。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蘭寨古碼頭 BY愛泡網

所幸,幾乎陷入“衰落”的南江古水道,又迎來了它第二次“重生”。

“未來我們工作的重點就是賦予古水道新功能,利用南江古水道把蘭寨和大灣古建築群連接起來,把古水道的恢復融入到鄉村旅遊發展中。”當地一位官員說。

這麼多年過去,如今古水道終於以全新的身份重獲重視,並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與周邊鄉鎮融合,帶動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展現它獨特的光芒!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BY雲浮最前線

說不清到底是南江古水道成就了鬱南

還是鬱南成就了南江古水道


這座被南江古水道貫穿的小縣城

竟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引人探索的神秘感

一路下來滿是歲月的故事



//////////

蘭寨,南江文化之魂


鬱南縣有很多古村古鎮,具有非常濃烈的色彩。其中蘭寨村被稱為“南江文化之魂”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蘭寨,因種植蘭花得名,更因蘭的精神品格聞名,“蘭生幽谷,無人自芳”在蘭寨村體現得淋漓盡致。

你難以想象,如此樸素無華的村落,竟在清朝時期就出過3名進士,1名翰林;新中國成立後,村裡考取本科以上的就有160多名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狀元進士館是展示蘭寨歷史文化和名人事蹟、中國科舉制度的一個展館,一進去便被強烈的勤學奮進精神所感染。 BY百度百科


原來,蘭寨的先人們十分有遠見卓識,優先發展教育,注重培養人才,使得多年來蘭寨村崇文尚學蔚然成風。

村人積極學習知識,參加科舉考試,林召棠中了狀元,林劭南、林煥羲、林劭熙等中了進士,多年來舉人秀才層出不窮。“人傑地靈”、“英才輩出”便成了人們對蘭寨的統一評價。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寓意“正人先正己”的正己學校 BY鬱南縣廣播電視臺

連灘鎮第二所新式學校——正己學校,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了。當時村裡的族長林葆初,在沒有政府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四處勞碌奔波,向政府、文化教育界為建正己學校奔走呼號,多方籌資。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多方支持,正己學校終於建成,林葆初被推舉為首位校長。

這裡還有一駐江而立的小涼亭,人稱“狀元亭”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傳說是因為林召棠跟隨老師講學期間,常登亭讀書,後來真的中了高中狀元,引得不少遊客帶自家孩子前來登亭“沾福氣”。

行走在這些老舊斑駁的建築中,昔日學子們寒窗苦讀的畫面立馬浮於腦海。在那個年代,或許別村人只求三餐飽腹,蘭寨人卻已如此重視教育,一定是源於長遠的目光和內心的高雅,村人如“村名”,讓人欽佩不已。



//////////

吾廬可愛,斯道當由


除了考取科舉,最能體現鬱南人民智慧的當屬分散在南江流域獨樹一格的古建築了。

由於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再加上受到南江文化傳統的影響,鬱南建築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南江流域建築風格

,每一處建築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建於明清時期大灣鎮古建築群,融繪畫、書法、雕塑、建築四種因素為一體,早在2002年就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BY百度百科


從蘭寨到大灣鎮,從安寧廟到祺波大屋,初來乍到的人一定會對這裡的建築留下抹不去的印象。

大灣鎮幾乎每間大屋門口都會有一副對聯,祺波大屋門口的對聯是“吾廬可愛,斯道當由”,瞬間讓人聯想到劉禹錫的《陋室銘》。屋主彷彿穿越百年,驕傲地對今來參觀的人說:“瞧,我的房子多好看!”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祺波大屋 BY《古驛道·廣東行》

屋內的彩色灰塑歷經一百多年依然色彩鮮明,毫不褪色,據說其中有一幅雙獅獻瑞裡的松樹幾可亂真,甚至連小鳥都不辨真假,在上面築起巢來,成為祺波大屋的又一個清雅傳奇。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門隔上的圖案是用熒光顏料塗的“熒光色”,在當時非常罕見。 BYwaywei


鬱南縣連灘鎮的“光儀大屋”也頗具特色,村民把它叫做“清朝古堡”,可想而知有多豪華。大屋佔地10畝,呈正方形。高而厚實的圍牆裡,是36間房間,每個房間住一個家庭,最多的時候竟然居住過700多人。

大屋在防火、防洪和防盜方面都做了周密的設計,體現老百姓強悍的求生意志和獨特的生存智慧。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宅院裡曬場、廳堂、倉庫、天井全都具備,即便不與外界交流也能自給自足,因此也被稱為亂世中的“諾亞方舟”。 BY百度百科


然而大屋的主人邱光儀並不是什麼達官顯貴,只是一個靠賣油豆腐為生的普通百姓,在建築理論未能普及的年代,能建造出這麼牢靠的大房屋,足顯當地人的智慧才幹。

一路走來,這一磚一瓦,大到整體佈局,小到屋簷一角,細緻入微的設計令人驚歎。重走斑駁的石板路,輕撫灰瓦青苔,透過窗花看蜘蛛織網,這具有年代感的一切竟也讓人怦然心動。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蘭寨古韻 BY周燊平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我國最早使用雲石作支柱的建築“安寧廟”,為紀念張元勳平瑤功績而建造。 BY 劉燁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雙桂堂,為紀念林氏兄弟倆一同折桂而命名,激勵後代向他們學習。 BY許罡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宣傳我國傳統美德的十德第瑞昌大屋,介紹了林葆初的林氏十德和林氏家訓,以及林氏後人德行雙馨事蹟,從而宣傳我國傳統美德。 BY網易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十德 ”

細節圖奉上~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雙龍戲珠”栩栩如生 BY 劉燁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屋簷一角 BYwaywei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春到蘭寨 BY周燊平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灰雕 BY周燊平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BYwaywei

一邊漫步一邊想下一個目的地會帶來怎樣的驚喜,誰料不經意抬頭一瞥,那精美絕倫的雕欄,栩栩如生的龍鳳瞬間又把注意力引去,讓人流連忘返。



//////////

禾樓舞與“慢工藝”


鬱南蘭寨村瑤族風情濃郁獨特,瑤族文化豐富多彩,以農耕文化為題材的“禾樓舞”就起源於此,堪稱中國民族舞蹈的“活化石”,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禾樓舞是為了感謝紀念禾花仙女的恩德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舞,常用於慶祝豐收,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BY政府官網


悠揚古樸的伴奏下,舞者戴面罩,頭頂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手持火把圍繞火堆亦歌亦舞。“族長”則左執牛頭錫杖,右執銅鈴號召眾族人出場,過火門,拜“族長”,雙手將稻穗舉過頭頂,慶祝豐收,祈求上天再賜恩澤。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舞臺周圍點燃的火堆 BY廣東吃喝玩樂

村民們也很是隨意,依灘而坐,圍著火堆,樂滋滋地觀賞表演。繚繞的煙霧,洗腦的樂曲,以及臉上虔誠的表情,都讓人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純粹。

在大灣鎮還可以看到村民自制草蓆——橫經席,這是可是鬱南有名的傳統工藝品,從明清時代流傳至今。以席草為緯,以麻繩為經,配合默契的兩位師傅分別坐在木機兩側,微微低頭撥弄製作草蓆。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編制橫經席講求的是兩人配合默契。 BYwaywei

這種草蓆製作過程繁複,一天能編制2-3張已是高手。但所謂慢工出細活,編出來的草蓆質地平滑,結實耐用,還冬暖夏涼,因而廣受歡迎,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草蓆成品。 BY YOU品生活

慢而細緻的做工在機械化社會已不可多得,同樣“慢”的還有一種叫

印餈的特色美食。

相傳清末民初年間,連灘鎮有一村婦因家境貧窮,想製作一些餈粑到圩上去賣,但又嫌餈粑好食不好看,難以吸引人們的食慾,她就求一木匠幫她用木頭造了一個有花邊的餈印,做出的餈皮薄餡靚,又香又滑,外表精美。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要做好“印餈”,首先要選好印,往往一條村裡有幾種餈印,大家按需要相互借用。餈印花紋、圖案,以如意吉祥,喜慶圖案居多。 BY嶺南大西關


美名傳開後,村民互相效仿,印餈手藝流傳至今。

做印餈的過程也是非常麻煩的,要挑選晚造糯米,打粉,過“細羅鬥”,加水、加油,煮成“餈乸”,再用邊揉邊加生粉,造成餈撲,壓扁、分條,再用竹尺印位,切割,壓薄,加進餡料,封好,脫印,這才算完成。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BY雲浮發佈

如此繁雜的步驟,連灘人卻樂在其中。

在他們心中,慢,也許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並非快節奏才叫不浪費生命,相反,慢下來的生活更有意思。當你急著去看遍世界,回過頭來卻發現,你已失去了自己的世界。

無論是考科舉,建房屋,做手工藝品,或是別的,靜下心來,慢慢學習,慢慢建造,慢慢編織,慢慢感受生活。不知不覺便會發現,科舉中了,房屋穩固,手工藝品流傳千古。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BY新華網

而生活在南江古水道兩旁的鬱南的先人們似乎早已深知這個道理,他們以超群的智慧和點滴的汗水,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打造出了這個學術之鄉、建築之鄉、民俗之鄉——鬱南!


Tips:

鬱南縣,隸屬廣東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

廣州方向:大巴可從滘口汽車客運站、廣州市汽車客運站上車,車程約3小時;或搭乘D3814、D3822等高鐵,約1小時30分。

自駕遊:自行規劃路線,車程約3小時。

住宿:連灘鎮中心規模較大,有比較好的住宿條件。

特色物產:鬱南無核黃皮(著名地理標誌產品)、無核沙糖桔、東壩蠶繭、簕鼓雞、鬱南筍竹、都城蜜棗、連灘雞仔米粉、鬱南木薯角、印餈、大糠餈、艾餈等。


參考:

南方都市報 《南江古水道 停駐在山水間的歲月故事》 天意人心 《尋南江千年上古水道 訪鬱南百越歷史陳跡》南方新聞網 《尋南江千年上古水道 訪鬱南百越歷史陳跡》雲房網《厲害了!雲浮的這個地方堪比雲南的香格里拉... 》南粵古驛道網 《雲浮古驛道:鬱南古碼頭》封面圖來源:賽事網
廣東鬱南:南江古水道所在地,竟有“大智慧”與“慢工藝”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