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金庸給楊逍的評語是“年老德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楊逍失去了教主陽頂天的信任。

楊逍,金庸先生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少年時候的楊逍武功已經是極高了。楊逍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打敗了峨眉派高手孤鴻子,奪了他的倚天劍卻棄至於地,導致孤鴻子鬱悶而死。

金庸給楊逍的評語是“年老德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楊逍出道非常早,在江湖上久負盛名,三十歲就成了明教的光明左使,是明教僅次於教主的人物。 楊逍此人風流倜儻,孤傲自負,武藝超群,機智多謀。他自己曾經就說過,我就是明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光明左使楊逍!”由此可見楊逍是多麼的狂傲。

金庸給楊逍的評語是“年老德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楊逍在明教的地位確實無人能比,明教教主陽頂天曾傳授他“乾坤大挪移”第一層心法。按道理來說陽頂天去世以後,應該是身為光明左使的楊逍繼任教主之位才是。然而陽頂天臨終的遺言卻是讓金毛獅王謝遜暫代明教副教主之位,以後若是誰尋回聖火令即為明教教主。這樣一來,搞得高居明教第二把交椅的楊逍沒什麼事情了。這一點充分說明了,楊逍在教主陽頂天心中的地位已不如當年,至少他不是教主繼承人的候選人。

楊逍沒有得到明教高層幹部的支持。

在明教教主陽頂天去世後,明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楊逍有意出任明教新一任教主,奈何四大法王、五散人等教眾皆不服他,楊逍出手打碎鐵冠道人張中左肩,導致明教陷於四分五裂,白眉鷹王獨自創立天鷹教。以至於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明教一敗塗地。

金庸給楊逍的評語是“年老德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後來,明教眾人終於找到一個折中的辦法,擁立張無忌為明教新教主。在《倚天屠龍記》的後半部中,張無忌就是一個甩手掌櫃的,而楊逍依然是明教的二把手。只是此時的他權利更大了,因為此時的明教已非昔日可比,紫衫龍王出走,白眉鷹王亡故。

張無忌歸隱以後,楊逍依然不能服眾

在張無忌歸隱以後,楊逍終於得償所願,繼任為明教教主。雖然明教的管理階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楊逍依然無法得到教眾的擁護,反倒是朱元璋後來者居上,建立了大明朝廷。

金庸給楊逍的評語是“年老德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毋庸置疑楊逍的能力是非常出眾的,武功也非常高,按道理是繼任教主的不二人選。那麼,為什麼他不能服眾呢?這主要是因為他性格的原因。楊逍此人性格狂傲不羈,卻又有著文人的三分儒雅,他和東邪黃藥師非常相似,總是讓人敬而遠之。在整個明教的管理層中楊逍的人緣可不是一般的差,除了他的結拜兄弟光明右使範瑤,其他人對他根本沒有什麼好感。金庸先生原著曾這樣寫道,彭和尚道:"六派分進合擊,漸漸合圍。五行旗接了數仗,情勢很不利,眼前之計,咱們只有先上光明頂去。"周顛怒道:"放你媽的狗臭屁!楊逍那小子不來求咱們,五散人便捱上門去嗎?"彭和尚道:"周顛,倘若六派攻破光明頂,滅了聖火,咱們還能做人嗎?楊逍得罪五散人當然不對,但咱們助守光明頂,卻非為了楊逍,而是為了明教。

金庸給楊逍的評語是“年老德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文人的疏狂放蕩和陳腐迂闊其實往往密不可分,楊逍既想追求文人的自在灑脫,又無法放下對明教的責任感(無論怎麼說楊逍對明教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其結果是自困牢籠、深受其害。比如他當年打敗孤鴻子卻沒有取走倚天劍。這種文人的狂放灑脫,令人欽佩,卻為後來的光明頂之戰埋下了禍害,滅絕師太憑藉倚天劍屠戮了多少明教教眾。這在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已充分的表明。

金庸給楊逍的評語是“年老德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楊逍不能成為東邪黃藥師,因為他心中牽絆著明教的責任。可是他又像黃藥師性情孤傲,不近人情,所以他始終不得人心,這也恐怕是陽頂天沒有把明教教主之位傳給他的原因之一。因為以楊逍的性格他根本無法服眾。金庸先生評價他年老德薄也正是這樣的緣由,你同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