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單殼體、小型核反應堆”,我國新型潛艇呼之欲出?

長期以來,我國無論是核潛艇還是常規潛艇,都是師從俄方的風格,因此在艇體結構上一直採用傳統的雙殼體設計。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就已經逐步轉向發展單殼體潛艇。這就導致單/雙殼體設計,一度成為東西方潛艇的標誌性差別之一。當然單殼體潛艇也好雙殼體潛艇也罷,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並不存在技術層面的高低優劣之分。總體來講,雙殼體潛艇儲備浮力大、抗沉性能好、加工難度低,而單殼體潛艇結構簡單、空間利用率高、水下阻力小。

“單殼體、小型核反應堆”,我國新型潛艇呼之欲出?

單殼設計是西方國家潛艇的發展潮流

俄羅斯潛艇由於長期活動在高緯度的寒冷多冰海域,再加上自身的技術可靠性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堅持安全係數更高的雙殼體設計不動搖。美國潛艇則更加傾向於小巧輕便、水下機動性能更好的單殼體設計。對於我國而言,我軍潛艇部隊所面對的地理環境和作戰對象的多樣性是全世界最複雜的;尤其是主要假想敵依託島鏈實施的航空反潛封鎖,極大地限制了我軍潛艇的活動條件。這就要求我國在設計潛艇的時候,不能再單純地考慮使用的安全係數,必須更加註重潛艇的隱蔽性和機動性。

“單殼體、小型核反應堆”,我國新型潛艇呼之欲出?

我國潛艇延續羅斯的雙殼體風格

近些年來我國也在不斷加強對單殼體潛艇的研究,並且優先選擇在常規潛艇領域試水。這是因為一方面常規潛艇的排水量、艇體直徑都比較小,單殼體的設計加工難度相對較低,有利於循序漸進地完善技術儲備;另一方面我國常規潛艇的活動範圍主要是第一島鏈以內的近海區域,採用單殼體可以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死重,儘量縮小常規潛艇的體積尺寸,以便於在水深有限、地形複雜的淺海大陸架隱藏待機、靈活機動。我軍現役的039系列常規潛艇都是雙殼體,後續改進型號向單殼體發展勢在必行。

“單殼體、小型核反應堆”,我國新型潛艇呼之欲出?

中船重工推出的單殼體出口潛艇

在2017年舉行的東南亞國家防務安全博覽會上,中船重工公司對外展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外貿常規潛艇,包括MS200型、MS600型、S1100型這三個規格,噸位從數百噸到一千多噸不等。除了集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艇載聲吶、武器、電子設備、AIP動力以及性能優良的靜音降噪系統以外,還首次應用了單殼體結構設計,傳統國產潛艇標誌性的眾多排水孔消失不見,外形線條更加簡潔流暢。單殼體外貿潛艇的高調亮相,標誌著中國對單殼體技術的掌握程度已經從技術積累階段進入了型號研製階段。

“單殼體、小型核反應堆”,我國新型潛艇呼之欲出?

國產新型技術驗證艇新鮮出爐

當然在展會上擺出來的只是模型,還不能作為確鑿證據。不過最近江南造船廠公開慶賀了一款新型潛艇的誕生,徹底實錘了中國的單殼體潛艇實現了零的突破。根據圖片中相關參照物的大小比例,可以推測這款潛艇的艇體直徑只有六米多,排水量僅有近千噸,外觀特徵酷似縮小版的039B。艇身的排水孔設計充分體現了單殼體的特徵,上層建築採用了突出水下航速的三維流體+艏水平舵,最引人矚目的是指揮塔圍殼小到了人站在地面上就幾乎看不到的地步。

“單殼體、小型核反應堆”,我國新型潛艇呼之欲出?

單殼體、小堆技術,新型潛艇終於來了?

由於傳統常規潛艇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通氣管,指揮塔圍殼難以如此之小,所以不排除其裝備小型核反應堆的可能。另外,艇體外表沒有舷側聲吶陣列、艇首聲吶基陣、魚雷發射管,所以不大可能是用於作戰的潛艇,也基本排除是外銷潛艇。種種跡象表明,這個來歷不明的小傢伙就是我國新一代潛艇的技術驗證艇。該潛艇應用了單殼體設計,若再採用小型核反應堆技術,設計建造難度的跨度很大,先搞出一款縮小版的技術驗證艇來練手也是順理成章的。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有可能會看到史上最強的常規潛艇——單殼體小堆潛艇橫空出世列裝中國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