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海上孟府》三帝一後打造野心劇

《海上孟府》,是一個關於海歸嫩肩挑重擔,國難家仇前實業救國、自強不息的故事。它也是一段漂泊的故事,講的是在荒脊和殘酷的亂世中,仍有真情、犧牲和自我犧牲的溫情瞬間。它更是一個互相救贖的故事,女人救贖男人,弱者救贖了強者。在一九三零年的上海碓,演繹出華麗的亂世傳奇。

《海上孟府》三帝一後打造野心劇

《海上孟府》 "三帝一後"齊飆戲

故事之“野心”——電視劇裡的守望者

故事的背景從山東鄒城亞聖孟家的子系說起,家族旁支遷出後,落腳上海。因洋務運動而公派出國留學,“師夷長技以制夷”,孟家派出的孩子,在德國克虜伯炮廠學習機械製造工藝。回國後,輔佐晚清大臣張之洞,創立漢陽兵械廠,中國有了第一批“漢陽造”。這是中國早期軍工業的發端、亦是上海豪門巨族孟家的起源。

劇本從盂氏子孫孟文祿(段奕宏飾)海外歸來開始,他帶著一腔熱情回到上海,發現父親病危,軍械廠倒閉,雖然家族在上海聲勢依舊,卻已經逐漸沉淪到靠開設鴉片館和賭場來生存的境地。孟文祿雖從小接受新式教育,但仍傳承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儒士精神,回國後極力撇清家族經濟與黑幫非法勢力的勾結,將家族未來寄希望於實業救國的道路,以拯救風雨飄搖的中國軍工業。然而內有親人的篡權及位高權重的軍師背叛,外有虎視眈眈的日本人,於是上海灘這一場權力交換的大戲,正式拉開帷幕。這本該是一場男人間權力的爭奪,無奈捲進一位單純善良的“古董女孩’’張碧蘭,在孟府的恩怨糾葛中與孟文祿演繹了一段曠世絕戀。

編劇兼導演張挺表示:七十五年的歷史烽煙過去之後,重新用電視劇的形式再現這段故事,是為了紀念千千萬萬為國家爭人格,為民族爭生存的仁人志士,他們或者是普通一兵,或者是伏案書生,在祖國受到欺凌時,都願意挺身而出,前仆後繼地犧牲。我們要記住那些青史留名的英雄,也要記住這些倒下的無名英準。他們身上的精神,是民族復興的寶貴財富。這部電視劇,希望從孟文祿的個人命運中,提煉出這種愛國和自強的精神,激勵當代的人們。

《海上孟府》三帝一後打造野心劇

2013年電視劇《海上孟府》詳細演員表,圖片與片花

團隊之“野心”——電視劇當中的“巴薩隊”

如果說《北平無戰事》是“皇馬”,那麼《海上孟府》是當之無隗的“巴薩”。常看足球的朋友應該知道巴薩除了有靈魂式球員,更可貴的是他們的整體團隊配合。在著名編劇兼導演張挺的集結下,《海上孟府》電聚集了三帝一後的豪華陣容,影帝廖凡、影帝段奕宏、影后陳沖、影帝曾江、老戲骨牛犇及馬精武等。

《海上孟府》三帝一後打造野心劇

《海上孟府》揭軍工世家 廖凡選女孩要聰明獨立

廖凡在此劇中飾演了一個專替盂家幹髒活的奴才——榔頭,他身份雖是孟文祿外甥,但帶著上一輩的仇恨活得異常扭曲。張挺表示:“榔頭這個角色是廖凡都有角色裡比較經典的。他就像是一個兇手,是個狠角色。廖凡身上有讓人害舊的力量,冷兵器的味道,嗜血。當時寫劇本的時候,就覺得非他奠屬,換其他任何一個人我部不滿意。找他時,還不認諷他,聊下來才知道他當時已經接了其他劇,但還是撬過來了。”

《海上孟府》三帝一後打造野心劇

段奕宏《海上孟府》大結局 觀眾不捨孟文祿

段奕宏飾演男主人公孟文祿,孟公子是一位極具表現力的角色。在面對家族務時他城府深沉、喜怒不形於色、霸氣外露。只有在自己心愛的姑娘面前他才會輕鬆活潑、含情脈脈。段奕宏在比次表演中有意識地做減法,儘量不動聲色,由內而外收斂,但出來的氣場卻異常強大。與以往的老大形象只流於外表的張牙舞爪不同,這次段奕宏真正做到了節制,更多的是用眼沖和氣場來表現人物的內在張力和內心矛看糾結,一直隱隱於他那深沉的面孔之下鬱郁難抒。

《海上孟府》三帝一後打造野心劇

《海上孟府》陳沖大展旗袍東方之美

陳沖扮演艋家二姐,被導演盛讚為全劇中無一絲紕漏,表現堪稱完美。二姐是此劇中最精彩的女性角色,聰慧、強悍、富有母性,氣場強大,為家族犧牲了一切。陳沖的表現無疑是本劇的一大亮點,她自身的氣質與這個大上海名媛二姐非常契合,舉手投足都透出優雅之氣,同時又不失大家族的霸道。香港著名戲旨曾江先生的表演非常老辣,二姐這個角色如果能力稍弱一些,恐怕會被老先生斃的滿地找牙,可見當初導演選角的用心。

《海上孟府》三帝一後打造野心劇

《教父》上映40週年 全美上映修復版本

華麗歪一下的“野心”——電視劇版“教父”

在輕喜劇、迷你劇甚至雷劇層出不窮時,還有如《海上孟府》般沉得住氣的作品,實屬不易。張挺表示:“像《海上孟府》這種大敘事的作品,需要觀眾耐心瞭解故事背景和前期鋪墊,不要錯過情節上暗藏的燒腦元素及重金購置的古董道具。”據悉,《海上孟府》中的戲服是專門從鎮江請來的老師傅手工縫製,主演們的配飾甚至有從拍賣會上拍來的珍品。

對於網友稱《每上孟府》為電視劇版的《教父》,張挺認為,自己在創作上確實受了《教父》的啟發。《教父》一直是講述黑幫電影的經典,它除了沒有膚淺瘋狂的砍殺場面,著力於砍殺背後的原因以外,還對西方傳統宗教有著若隱若現的討論,善惡的界限被優雅、溫馨、仁慈、家庭所模糊。而《海上孟府》雖然講述的是一個經營軍工產業家族的故事,但依然可以看到導演的“野心”:暴力和權謀只是該劇的外衣,其內核則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

劇中的男主角孟文祿有著一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處理家族事務總是以“仁”為先。對為了奪謀家產而多次在背後向他捅刀子的外甥多次退讓,對裝瘋賣傻實際心懷殺心的大姐始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當外甥執迷不悟最終成為漢奸之後,他便毫不手軟處決外甥。他的仁是有底線的,那就是決不違背民族大義!孟文祿的大仁大義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孟子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以山東孟氏為源頭,也許導演正要告訴大家儒家精神並不是一味強調和平。孔孟精神說到底是知識分子“士”的精神。是知識分子從個人人格上對國家負責任,他不同服於某一政權。孟文祿就是這樣的“士”,他身上有士的精神,這正是當今所缺失的東西,也是本劇創作的意義。

總之,如果說要用什麼通俗易懂的詞來形容這部劇,那就是:低調奢華有內涵。

孟夫子說,“當今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也。”對實業強國的夢想,也是整個家族的夢想,雖然會被歷史暫時遮蔽,但是從不曾真正消失。

劇中更為致命的是,日本人早就做出準備攻陷上海,三週之內滅亡中國的計劃,並已盯上孟家那個倒閉的軍械廠,希望用各種收買、打壓、威脅、利誘的手段,讓孟家交出軍誡廠,作為目軍侵華的武器平臺。孟文祿從一個幼稚的知識分子,在種種驚險的漩渦中,幾次死裡逃生,命懸一發,他同時面對日本人的陷害,漢奸們的圍攻,甚至血親同胞的背叛和謀殺,始終堅持民族氣節和絕不妥協的儒家精神。孟夫子說,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這一點,孟文祿無愧於他的姓氏和他的血脈。

劇中,“八一三”戰爭爆友之前,孟文祿把工廠化整為零,遷移到武漢,他本人毀家紓難,把全部財產捐給十九路軍,自己身陷險境。他聽保留下的這個軍械廣,併入了國家軍械製造廠,是八年抗戰中中國保留下的工業命脈中極重要的一部分。

《海上孟府》三帝一後打造野心劇

《海上孟府》海報

古人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而復後人更知警也。”這部電視劇所努力想達到的,就是這樣一個目的,緬懷先烈,重觀歷史,警示今人,以存這股浩然正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