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中國地名大會》邊防戰士書寫忠誠之歌戳爆觀眾淚點

泱泱華夏千古神州,源遠屹立錦繡山河。我國地名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地名都承載著中國傳統哲學智慧,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給子孫後代以精神薰陶。於11月30日(週六)19:00檔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三期節目,便帶領觀眾透過地名,領略強大的中國精神。

康震、胡阿祥透過地名傳遞民族精神

地名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座標,既承載著大量的歷史記憶,也傳承了許多的民族精神。以小小馬蘭花命名中國“兩彈”試驗基地,象徵著一種堅毅的生命力,也象徵著科研工作者們默默無聞做驚天動地事的“兩彈一星”精神;因紀念紅軍長征而得名的四川紅原縣,繼承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由南宋高宗趙構的第二個年號命名的紹興,以“國運中興”為行動方向,培養出了秋瑾、蔡元培、魯迅等中國的脊樑;女排訓練基地“北侖”,記錄了絕地反擊的女排精神;而“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則在“伶仃洋”裡和“惶恐灘”上留下了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精神……

本期節目,特別嘉賓康震和胡阿祥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普及了地名背後的各種精神。康震認為:“在每一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奮鬥的精神。因為只要中華民族要走向未來,就要不斷地奮鬥,只要我們的奮鬥依然存在,我們這種奮鬥的精神和民族的精神,就會永遠存在。”而這一個個地名背後所蘊含的精神,也讓觀眾不禁感慨,“第一次感受到,簡簡單單的地名背後,竟有如此多的學問。這檔節目已經不單是在輸出地名知識,還在傳遞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和可貴的精神。”

邊防戰士講述生死故事引發全場淚崩

除了兩位特別嘉賓的科普,本期的三位特別出題人,也從各自的親身經歷出發,用不同的故事讓地名文化和其背後的精神更加生動可感。其中,來自西藏詹娘舍的退伍軍人杜江南,便用最樸實的真實故事,向觀眾展現了軍人對祖國、對人民的默默守護。

據節目介紹,詹娘舍哨所位於日喀則市的亞東縣,海拔4655米,哨所建在雪山尖上,四周是接近垂直的懸崖峭壁,壁立千仞,雲遮霧繞。當地藏族群眾說,那是“鷹都飛不過去的地方”,官兵們卻親切地稱它為“雲中哨所”。提及在高寒缺氧的“雲中哨所”戍邊整整8個年頭的原因,杜江南迴憶起了一場意外事故:2007年3月2日中午,杜江南和戰友在執行剷雪任務時遭遇了雪崩。為了照顧傷員於輝,衛生員王鑫、班長靖磊磊自願留下,卻不幸再次遇到雪崩,最終犧牲。痛失戰友,讓原本準備五年服役期滿便退伍的杜江南作出一個承諾:繼承戰友們的心願,站完他們沒能站完的崗,“只要站在邊防線上的地方,那就是中國。”

無論是班長將生的希望留給戰友的犧牲精神,還是杜江南兌現諾言、堅守風雪高原的忠誠之心,都讓現場的嘉賓和選手備受感動。而網友們也被這個生死故事戳中了淚點,“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向最可愛的中國解放軍致敬!”

孫璽濟“錦鯉光環”不再 錯失“二連冠”

在傳遞精神的同時,本期節目的比賽依舊精彩。節目中,來自河南洛陽的核電工程師李科、四川成都的在讀博士王悅笛、福建龍巖的會計江崇瀟從7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走上舞臺中央,與上期冠軍孫璽濟展開對決,為觀眾獻上了一場拼心態、手速、知識儲備的激烈賽事。

其中,王悅笛和孫璽濟在經過了“實至名歸”、“聞名不如見面”兩個環節的比拼後,成功晉級“名揚天下”,角逐本期單場冠軍。在上一期中,孫璽濟幾個燈同時按的“神操作”,讓選手和觀眾們驚歎不已。然而,本期的他竟改變了答題方式——先思考再作答。這下子,讓孫璽濟的答題速度一下子放慢了許多。這也給王悅笛提供了機會。最終,王悅笛以10比7的得分,強勢阻斷了孫璽濟的“二連冠”。

面對這樣的結果,康震老師表示:“隨著比賽漸漸進入到越來越緊張的狀態,這七十人當中真可以說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強手慢慢地都開始露出了崢嶸,也都開始展示出了自己的真本事。”

下期,又會有哪些地名高手脫穎而出?敬請期待12月7日19:00,鎖定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地名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