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8100萬科技人員+700多萬年畢業大學生,中國有實力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深度交流合作

文 張景安

8100萬科技人員+700多萬年畢業大學生,中國有實力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深度交流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一面旗幟。在這面旗幟下,打造全球化新平臺,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地區和國家開展國際科技創新與合作,為共同創新增添發展新動力,是國際科技界共同的願望。

》》》蘋果進化之謎

2017年8月中旬,有報道稱,美國博伊斯湯姆森植物研究所、美國康奈爾大學和中國山東農業大學經過基因測序對比,破解了蘋果進化之謎,並向世界宣佈:蘋果是當年絲綢之路傳播進化而來的。

2000年前的絲綢之路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合作,並留下里程碑式的足跡。今天,源遠流長的絲路文化也在助力科技絲路開闢新時代、新紀元。

8100萬科技人員+700多萬年畢業大學生,中國有實力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深度交流合作

青島港董家口港區30萬噸原油碼頭

從國際情況來看,國際貿易額下降和貧富差距擴大跡象令人擔憂。“一帶一路”倡議可謂應運而生,是推動國際社會走出困境、走向繁榮的發展之路、光明之路、文明之路。

8100萬科技人員+700多萬年畢業大學生,中國有實力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深度交流合作

推動路通財通、實現雙贏

從國內情況來看,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是開展互利合作的抓手。“一帶一路”上的不少國家基礎設施較弱,即便發達國家也有改進的空間。中國在鋼鐵、水泥等多個技術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基礎設施方面具有較強的設計、建設能力。在此背景下,發揮國民儲蓄和外匯儲備優勢,調整金融結構和投資方向,幫助“一帶一路”上有需要的國家建設基礎設施,推動路通財通、實現雙贏,將成為全球經濟再次騰飛的發動機。

》》》建設創新網絡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深刻改變人類社會,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發展強勁,新興經濟體迅速成長。當今世界,創新已成為重塑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的關鍵。

8100萬科技人員+700多萬年畢業大學生,中國有實力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深度交流合作

移動支付

近年來,中國科技事業穩步發展。2018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超過全球總量的20%;科技工作者有8100萬人,年畢業大學生700多萬人;專利申請與授權量連續幾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建設了一批先進的大科學裝置,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嫦娥四號、載人航天、衛星導航、超級計算、量子通信、深海探測、5G、高鐵、半導體照明、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中國有實力也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

8100萬科技人員+700多萬年畢業大學生,中國有實力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深度交流合作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一帶一路”倡議搭建了有益的平臺,可以廣泛聯繫和凝聚相關國家的科學家,深入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創新網絡建設。通過構建戰略諮詢庫,成為高端科技創新中心,共同勾畫“一帶一路”科技發展願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推動創新,促進“一帶一路”科技的互聯互通與互利共贏;深入討論共同關心的科技問題,以高質量的研究搶佔國際科技制高點,譜寫科技創新、互利共贏的凱歌。

8100萬科技人員+700多萬年畢業大學生,中國有實力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深度交流合作

撬動產業新支點

總之,開放的系統充滿活力,封閉則會面臨淘汰。從狹隘到廣泛、從局部到全球,是人類社會交往的發展趨勢。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征程中,依靠科技合作與創新,完全可以結出更多的“蘋果”,引領世界走向精彩未來。

(作者為科技部原黨組成員、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常務副主席。本文為作者在復旦大學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國際論壇上的發言,有刪節)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8100萬科技人員+700多萬年畢業大學生,中國有實力有意願與國際科技界深度交流合作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審核:雷怡安

主編:鄧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