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1. 盧米埃爾兄弟(法國)

哥哥:奧古斯特·盧米埃爾(Auguste Lumière)

弟弟: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

合作短片:1896年《火車進站》(L'arrivée d'un train à La Ciotat)、1896年《在玩牌的人被澆了水》(Joueurs de cartes arrosés)、1896年《水澆園丁》( Arroseur et arrosé)等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盧米埃爾兄弟(法國)

盧米埃爾兄弟是法國的電影發明家和導演。他們發明了電影攝影機,1895年2月13日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首次向公眾放映,這一天被許多歷史學家稱為電影的誕生日。儘管沒有史學家就誰發明了電影院給出明確答案,但發現其中商業價值的盧米埃爾兄弟,很快開設了一家電影院。他們還培訓了一些攝影師,並將他們派往世界各地拍攝短片。很快,盧米埃爾兄弟公司的產品目錄充實了一千多部一分鐘以內的記錄電影。他們拍攝的短片之一《火車進站》,放映引起的反響就是恐慌,當觀眾們看到銀幕中的火車朝自己駛來時,驚恐逃竄!

伴隨著電影的誕生,電影業很快成為了一項獨立產業。拍攝製作和放映電影的專業公司、電影院開始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電影演員也成為了一種光彩奪目的新興職業。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1896年《火車進站》




2. 塔維亞尼兄弟(意大利)

哥哥:維托里奧·塔維亞尼(Vittorio Taviani)

弟弟:保羅·塔維亞尼(Paolo Taviani)

合作電影:1977年《我父我主》(Padre padrone )、1982年《聖洛倫佐之夜》(La notte di San Lorenzo)、1987年《早安巴比倫》(Good morning Babilonia)、2012年《凱撒必須死》(Cesare deve morire)等20餘部

獲獎記錄

第30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我父我主》

第3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聖洛倫佐之夜》

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凱撒必須死》

第43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塔維亞尼兄弟(意大利)

塔維亞尼兄弟在意大利影壇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年輕時闖蕩羅馬,沒有任何資源卻鐵了心要在電影行當混出名堂的塔維亞尼兄弟,誓言五年後仍不能參與電影製作就自殺了結餘生!而此時,正值意大利的電影工業處於低谷,舉步維艱。恰好五年期滿時,塔維亞尼兄弟接到了一個紀錄片的編劇工作,才算是正式入行。

除了玩轉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題材之外,塔維亞尼兄弟還酷愛改編名著。塔維亞尼兄弟的拍片方式絕對是業內絕無僅有的。開拍之前,二人共同合議拍攝方案。正式開拍,兄弟倆會按鏡頭輪流執導,拍完一鏡即時討論修改方案,沒有調整便“輪執”往下推進現場工作。2018年4月,哥哥維托里奧·塔維亞尼仙逝,塔維亞尼兄弟的傳奇,遺憾作古。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1977年《我父我主》


3. 斯科特兄弟(英國)

哥哥: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弟弟:託尼·斯科特(Tony Scott)

合作短片:1965年《男孩和自行車的故事》(Boy and Bicycle)、2003年《代理商的人》(The Men from the Agency)等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斯科特兄弟(英國)


斯科特兄弟是來自英國的著名商業片導演。他們於1967年成立的廣告製作公司RSA(Ridley Scott Associates),在60、70年代打造了許多經典的電視廣告片。兄弟倆早期合作過一些短片,但名氣均來自於各自執導的商業大片。

哥哥雷德利·斯科特輕鬆駕馭各類題材,風格多變。曾以《角鬥士》(Gladiator)榮膺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其他經典作品包括《火星救援》、《天國王朝》、《黑鷹墜落》、《美國黑幫》、《銀翼殺手》、《末路狂花》、《異形》等。因“對英國電影業做出的重大貢獻”,2003年英國女王授予他“大英帝國騎士勳章”。如今80多歲高齡仍舊活躍在導演崗位上,他被電影製片人邁克爾·迪利(Michael Deeley)形容為“行業中最好的眼睛”!

弟弟託尼·斯科特是好萊塢的最佳動作片導演之一,執導作品包括《壯志凌雲》、《國家公敵》、《怒火救援》、《危情時速》等。2012年8月19日,託尼·斯科特從加州第四大懸索橋文森特·托馬斯大橋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8歲。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1965年《男孩和自行車的故事》


4. 達內兄弟(比利時)

哥哥:讓-皮埃爾·達內(Jean-Pierre Dardenne)

弟弟:呂克·達內(Luc Dardenne)

合作電影:1999年《羅塞塔》(Rosetta)、2005年《孩子》(L’enfant)、2008年《羅爾娜的沉默》(Le silence de Lorna) 、2011年《單車少年》(Le gamin au vélo)、2014年《兩天一夜》(Deux jours, une nuit)、2019年《年輕的阿邁德》(Le jeune Ahmed)等20餘部

獲獎記錄

第52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羅塞塔》

第58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孩子》

第6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獎《羅爾娜的沉默》

第64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單車少年》

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年輕的阿邁德》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達內兄弟(比利時)

比利時著名的兄弟導演達內兄弟,上世紀70年代以激進的紀錄片創作者身份入行,一直到90年代初期,達內兄弟的製作公司已經制作了60多部紀錄片。他們將紀錄片風格的手持攝影融入到劇情電影的創作中,用簡短乾脆的鏡頭參與敘事,令觀眾不必分心揣摩分解鏡頭的動機,全神貫注於角色的心理活動中。達內兄弟對現實主義題材有超高的駕馭能力,體現著他們深度的人文關懷。


讓-皮埃爾·達內語錄:

事實總是不如小說有趣。

我們不是斯皮爾伯格。 斯皮爾伯格是成功的,但那不是我們,我們正在製作和將嘗試的電影都非常簡單。

呂克·達內語錄:

有經驗的演員經常發生這種情況, 他們關閉並保護自己,然後您得到的都是相同的行為方式,相同的技巧和相同的性格。

比利時是一個小國,這裡根本沒有電影業,這裡的電影製片人被視為藝術品和手工藝品的製作人。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2005年《孩子》


5. 科恩兄弟(美國)

哥哥:喬爾·科恩(Joel Coen)

弟弟:伊桑·科恩(Ethan Coen)

合作電影:1991年《巴頓·芬克》(Barton Fink) 、1996年《冰血暴》(Fargo)、2001年《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2007年《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2013年《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2018年《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等30餘部

獲獎記錄

第44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巴頓·芬克》

第49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冰血暴》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冰血暴》

第54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缺席的人》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獎《老無所依》

第66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獎《醉鄉民謠》

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劇本獎《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科恩兄弟(美國)

科恩兄弟是美國著名的電影編劇、導演、製片人。科恩兄弟的每一部作品都獨立製片,以保證從劇本創作到最終剪輯權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正是他們的堅持,才得以在技術上保證自己的獨立性,創造出個性鮮明的作品。另外,他們相對固定的工作團隊延續至今。

兄弟倆的合作親密無間、步調一致,從編導到製片,現實工作中難以明確區分。他們的作品帶著魔幻色彩的黑色風格,往往強調命運的某種不確定性。截然不同的敘事手法和獨具魅力的個人影像,與好萊塢娛樂片有著天壤之別。


喬爾·科恩語錄:

通常,我們正在寫人物,並且在思考:“看到這樣的人會不會很有趣?”,並且在編寫人物時,人物會逐漸成長。這是所組合的情節與對演員的瞭解結合進行的。

這是一件有趣的事。人們有時候會指責我們以某種方式屈服於角色,對我來說這是莫名其妙的。我討厭人們在電影中哭泣!當您看著一部非常糟糕的電影,並且聽到周圍的所有人都在哭泣和擤鼻涕時,尤其令人不安。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2007年《老無所依》


6. 沃卓斯基兄弟(美國)

哥哥:拉里·沃卓斯基(現改名為拉娜·沃卓斯基 Lana Wachowski)

弟弟:安迪·沃卓斯基(現改名為莉莉·沃卓斯基 Lilly Wachowski)

合作電影:2001-2003年《黑客帝國》系列、2008年《極速賽車手》(Speed Racer)、2012年《雲圖》(Cloud Atlas)、2015年《木星上行》(Jupiter Ascending)等20餘部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沃卓斯基兄弟(美國)

沃卓斯基兄弟,因執導經典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黑客帝國》系列影片而受全球影迷膜拜。他們將互聯網時代對於現實與科幻理念的探討融入自己的哲學思考中,並根據這些獨創性的見解,用現代特效技巧打造和呈現,成就了風靡全球的《黑客帝國》。

正當《黑客帝國》系列電影席捲全球時,拉里·沃卓斯基宣稱自己要變性。成功變性之後改名為“拉娜·沃卓斯基”,遷居舊金山。2016年3月,弟弟安迪·沃卓斯基追隨姐姐拉娜的腳步,也宣告自己成為變性人,並更名為莉莉·沃卓斯基。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2001年 《黑客帝國》


7. 羅素兄弟(美國)

哥哥:安東尼·羅素(Anthony Russo)

弟弟:喬·羅素(Joe Russo)

合作電影:2002年《歡迎來到科林伍德》(Welcome to Collinwood)、2006年《同居三人行》(You, Me and Dupree)、2014年《美國隊長2》(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 )、2016年《美國隊長3》(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2018年《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Avengers: Infinity War)、2019年《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等10餘部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羅素兄弟(美國)

羅素兄弟是美國的電影、電視劇導演、編劇、製片人。2013年加入漫威宇宙後,執導動作電影《美國隊長2》和《美國隊長3》,扭轉了之前漫威電影插科打諢的固定套路,以嚴肅敘事呈現人物自身的價值。2019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打破了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Avatar)保持十年之久的票房紀錄,登頂影史最高票房。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2019年《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8. 諾蘭兄弟(英國)

哥哥: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

弟弟:喬納森·諾蘭(Jonathan Nolan)

合作電影:2000年《記憶碎片》(Memento)、2006年《致命魔術》(The Prestige)、20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2012年《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2014年《星際穿越》(Interstellar)等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諾蘭兄弟(英國)

諾蘭兄弟是英國原創力十足的著名編劇、導演、製作人。諾蘭的電影始終圍繞著哲學、社會學的概念,探索人類的道德、時間與記憶理念。

喬納森·諾蘭大學畢業不久便參與了哥哥的電影《記憶碎片》的製片工作,與此同時,電影也是基於自己的短篇小說改編。電影大獲成功之後,喬納森·諾蘭繼續擔任哥哥的合作編劇以及聯合制片人,參與制作了諾蘭多部廣受好評並且賣座的電影。另外,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妻子艾瑪·托馬斯(Emma Thomas)也是製片人。不少電影雜誌將諾蘭兄弟,製片人妻子,攝影指導稱為“諾蘭電影大家族”。

近年,喬納森·諾蘭也參與執導了幾部自己編劇的電視劇,《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第四季、《西部世界》(Westworld)第一季。

叱吒國際影壇的八對兄弟編導搭檔

2014年《星際穿越》

人物以出生年月先後排序



另外,美國的“

韋茲兄弟”,哥哥保羅·韋茲(Paul Weitz),弟弟克里斯·韋茲(Chris Weitz),他們合作的電影作品有《美國派》(American Pie)、《關於一個男孩》(About a Boy)、《來去天堂》(Down to Earth)等。

美國的“阿弗萊克兄弟”,哥哥本·阿弗萊克(Ben Affleck),弟弟卡西·阿弗萊克(Casey Affleck),他們早年合作出演過幾部電影《200支香》(200 Cigarettes)、《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猜·情·尋》Chasing Amy。本·阿弗萊克獨立執導的《逃離德黑蘭》(Argo)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編劇的《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獲得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弟弟卡西·阿弗萊克則憑藉《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的出色演出,喜提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些兄弟檔編導組合之所以能夠佳作不斷,除了離不開自身的才華與努力之外,會不會也與他們共同的基因產生的心靈默契度有關係呢,元芳你怎麼看?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