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跨境支付(一):跨境電商

本文介紹了跨境電商的發展歷程和現有問題,闡述了當前問題的解決方向和未來發展趨勢,如果你對跨境電商感興趣,一定不能錯過。

跨境支付(一):跨境电商

一、概念界定

收付款雙方(交易主體)其中一方在境外(中國大陸以外)的交易業務。

從狹義上來說,跨境電商實際上基本等同於跨境零售,而跨境零售是分屬於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藉助計算機網絡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採用快件、小包等行郵的方式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交易過程。

而從廣義上來看,跨境電商也等同於外貿電商,主要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將傳統進出口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電子化,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二、發展歷程及現狀

1. 發展歷程

1.1 1998—2002:信息服務階段

該時期,中國製造網、環球市場、阿里巴巴B2B、一達通等公司先後成立,早起的跨境電商B2B網站主要提供信息發佈和撮合交易服務,建立買賣雙方之間的橋樑,收取一定的會員費和營銷推廣費。

但這種簡單地信息撮合平臺存在一些問題:對各個行業的服務不夠專業深入、物流和支付的問題沒有解決;平臺服務基本為交易信息撮合服務,缺乏更深度、廣度的專業服務;詢盤後企業轉為線下溝通與交易。

1.2 2003—2005:交易服務階段

該時期內,出口易、敦煌網、遞四方、四海商舟等公司先後成立,此發展階段,企業的盈利模式主要以交易佣金為主,並開始提供一些增值服務。

1.3 2006—至今:資源整合階段

2006年,DealExtreme、蘭亭集勢、易唐網、米蘭網、大龍網、洋碼頭等一批B2C跨境電商企業先後成立。這批企業最大化地縮減了產業鏈的中間環節,收取佣金和服務費,從產品進銷差價中賺取了豐厚利潤,近幾年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2. 發展現狀

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規模達到5.2萬億,增長率為29.3%,佔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7.6%,預計在2017年跨境電商在進出口貿易總額中的滲透率將達到20%左右;

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佔比達到85.4%,進口占比在14.6%,目前我國跨境電商進口還處於起步階段,預計未來幾年跨境電商進口的份額佔比將不斷提升;

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B2B交易佔比達到90.8%,由於B2B交易量級比較大,且訂單較為穩定,所以未來跨境電商交易中B2B交易仍是主流,但隨著跨境貿易主體越來越小,跨境交易訂單趨向於碎片化和小額化,所以未來B2C交易佔比也會出現一定的提升,預計2017年中國跨境電商中B2C交易佔比將達到10%左右。

三、產業鏈及相關環節

1. 中國跨境電商流程

從跨境電商出口的流程看(圖001),生產商/製造商將生產的商品在跨境電商企業的平臺上上線展示,在商品被選購下單並完成支付後,跨境電商企業將商品交付給物流企業進行投遞,經過兩次(出口國和進口國)海關通關商檢後,最終送達消費者或企業手中。

也有的跨境電商企業直接與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合作,讓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代辦物流、通關商檢等一系列環節,從而完成整個跨境電商交易的過程。

跨境電商進口的流程除了與出口流程的方向相反外,其他內容基本相同(圖002)。

跨境支付(一):跨境电商

2. 中國跨境產業鏈

跨境支付(一):跨境电商跨境支付(一):跨境电商

四、通關方式及海關監管

1. 貨物方式通關

通過互聯網線上進行產品展示和交易,線下按一般貿易完成的貨物進出口,即跨境電商的企業對企業進出口,本質上仍屬於傳統貿易,該部分以貨物貿易方式進出境的商品,已經全部納入海關貿易統計。

由於是按照傳統的一般貿易方式完成的貨物進出口,在通關商檢、結匯及退稅等方面運作相對成熟和規範。該方式主要用於跨境電商B2B進出口。

2. 快件方式通關

跨境電商成交的商品通關快件的方式運輸進境或出境。大部分的快件商品都是按照進出口貨物向海關進行報關,海關納入貨物統計範疇內,僅有一小部分是按照個人自用物品向海關申報,而這部分暫時還沒有納入海關貿易統計。該方式主要用於跨境電商B2C進出口。

3. 郵件方式通關

通關郵局的郵政渠道,郵寄進出口跨境電商成交的商品,這部分主要是消費者所購買的日常消費用品,供自己自用,只要個人自用的商品在自用合理數量的範圍內,可以不納入海關統計。該方式主要用於跨境電商B2C進出口。

五、跨境電商的業務模式

1. 出口方面

目前主要採用“清單核放、彙總申報”的管理模式,解決電商出口退稅、結匯問題。

2. 進口方面

2.1 直郵進口模式

跨境支付(一):跨境电商

1)運作方式

消費者購買境外商品,境外商戶通過國際運輸的方式發送商品,直接送達境內消費者。

2)優缺點

產品豐富多樣,中國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稀缺、優質、新奇的全球商品,並可與海外賣家直接溝通;但收貨時間稍長,7-10天左右。

3)商品價格構成:商品標價+物流費用+行郵稅(具體依據商家有所調整)。

2.2 保稅進口模式

跨境支付(一):跨境电商

1)運作方式

境外商品入境後暫存保稅區內,消費者購買後以個人物品出區,包裹通過國內物流的方式送達境內消費者。

2)優缺點

縮短物流時間,海關監管保證質量,方便退換貨等售後服務,優化購物體驗;但商品可供選擇的範圍有限。

3)商品價格構成

商品標價+行郵稅(具體依據商家有所調整)。

2.3 集貨進口模式

跨境支付(一):跨境电商

該模式相當於直郵模式的升級版,以集運代替零散的運輸,節約成本。

六、發展特點及未來趨勢

1. 發展特點

1.1 參與主體

2012年以前,跨境電商的參與者主要以小微的草根企業、個體工商戶及網商為主,2013年以來,傳統貿易中的主流參與者如外貿企業、工廠和品牌商家開始進入這個領域,並逐漸走向規模化運作。

1.2 產業鏈

針對影響跨境電商發展的營銷、通關商檢、物流、支付等環節的問題,跨境電商企業級服務企業不斷向產業鏈其他環節延伸,整合多方資源提供一體化服務,新的服務商也在不斷湧現,整個產業鏈和生態系統的服務鏈條越來越清晰和完美。

1.3 運營方式

早起跨境電商借助中國製造大國的優勢,以銷售物美價廉的產品及OEM代工為主,近幾年來,大量企業開始考慮走品牌化運營之路,特別是一些較大的企業開始考慮規模化,建立自己的平臺,把品牌引向海外市場,通過品牌來提升自在跨境電商中的價值。

2. 發展問題

2.1 產品同質化嚴重

近幾年跨境電商發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商家的湧入,行業競爭加劇,一些熱銷且利潤空間較大的產品,眾多跨境電商公司都在銷售,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行業內甚至出現惡劣的價格戰。

2.2 品牌化未建立

跨境電商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中國製造大國的優勢,以價格低廉的產品吸引消費者。

目前,跨境電商行業很多產品是從一些小工廠出貨,包括一些3C、服裝等,整個產品質量控制相對來說還有一定的問題,大部分跨境電商企業還未涉及品牌化建設階段。

2.3 物流時間長且浮動範圍大

跨境電商由於涉及跨境較複雜且各國間政策差異較大,很難像內貿電商一樣通過自建物流的方式來解決跨境電商的物流問題。

2.4 通關結匯難

隨著跨境貿易逐漸向小批量碎片化發展,除了B2C外,小額貿易B2B企業同樣面臨通關的問題,由於小額B2B和B2C跨境貿易電商與一般出口貿易也有差異,在出口過程中存在難以快速通關、規範結匯、享受退稅等問題。

在進口過程中,存在以非法進口渠道逃避海關監管,以及進口商品品質難以鑑別,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障等問題。

2.5 跨境電商人才缺失

由於語種限制、能力要求高,綜合性外貿人才缺口嚴重。

3. 未來趨勢

3.1 交易特徵:產品品類和銷售市場更加多元化

跨境電商企業銷售的產品品類從服裝服飾、3C電子、計算機配件、家居園藝、珠寶、汽車配件、食品藥品等便捷運輸產品向家居、汽車等大型產品擴展。

以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成熟市場,由於跨境網購觀念普及、消費習慣成熟、整體商業文明規範程度較高、物流配置設施完善等優勢,在未來仍是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產業的主要目標市場,且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等不斷崛起的新興市場正成為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產業的新動力。

3.2 交易結構:B2C佔比提升,B2B和B2C協同發展

隨著物流、金融、互聯網等國際貿易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新技術的出現,由於利潤空間大;有利於樹立品牌形象;把握市場需求;市場廣闊等原因,跨境電商B2C業務模式逐漸受到企業重視。

3.3 交易渠道:移動端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移動技術的進步使線上與線下商務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以互聯、無縫、多屏為核心的“全渠道”購物方式將快速發展,未來移動端和PC端兩個平臺將深度融合,組合式採購。

從B2C方面看,移動購物使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隨心購物,極大地拉動市場需求,增加跨境零售出口電商企業的機會。

從B2B方面看,全球貿易小額、碎片化發展的趨勢明顯,移動可以讓跨國交易無縫完成,賣家隨時隨地做生意,白天賣家可以在倉庫或工廠用手機上傳產品圖片,實現立時銷售,晚上賣家可以回覆詢盤、接收訂單,基於移動端為媒介,買賣雙方溝通變得非常便捷。

3.4 產業生態:產業生態更加完善,各環節協同發展

跨境電商涵蓋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單證流,隨著跨境電商經濟的不斷髮展,軟件公司、代運營公司、在線支付、物流公司等配套企業都開始圍繞跨境電商企業進行集聚,服務內容涵蓋網店裝修、圖片翻譯描述、網站運營、營銷、物流、退換貨、金融服務、質檢、保險等內容,整個行業生態體系越來越健全,分工更清晰,並逐漸呈現出生態化的特徵。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