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听」浦东代表团联组审议:立足当下,登高望远

「听」浦东代表团联组审议:立足当下,登高望远

登高才能望远。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浦东代表团联组审议会上,代表们不仅立足当下,更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献计献策,助推浦东这艘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巨轮,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请听上海电台记者俞倩、汤丽薇发来的报道: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站在开放最前沿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该如何找准最佳“航线”,快速前行?市人大代表、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建议,要在做强做优功能上下功夫。

刘宏:“要进一步提高贸易的自由化和投资的便利化,特别是在完善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的功能跟税收方面还是要有突破。要建立全员全面招商的工作机制,打造产业加基地加基金的新的一种招商模式,还要发挥新片区对老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在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这些新时代浦东开发开放的“样本间”被赋予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除了加速打造中国芯、智能造、蓝天梦等重点产业,发展“创新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也成了不少代表们“眺望远方”的方向。市人大代表、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的发言,聚焦干细胞:

刘中民:“当前以干细胞和基因治疗为代表的细胞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是否可以在研究型医院的基础上给予特区许可制度,打造上海干细胞产业创新策源地的核心地位。”

市人大代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则将视线放在更远的极地。在他看来浦东与南极之间14000多公里的距离看似很远,但是站在建设科创中心的高度上去看,二者之间实则“很近”:

杨惠根:“我建议上海在发展创新药、蓝天梦之外,再添一扇极地门,建立上海极地研究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一个极地的信息港,来推动全球集体信息的资源共享,把极地的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极地门户城市。”

“美好蓝图是通过一项项工作抓出来的,是通过一件件事情干出来的。”代表们畅谈“远方”之时,更不忘献计一条条“实招”。陆晓炜代表是一名“老张江”,她在工作中发现张江地区虽有5条轨道交通线,看似不少,但是线网密度与中心城区有着不小差距,其中南北走向交通更为薄弱,只有解决了交通不便的当务之急,才能更好地助力科学城的加速建设。

陆晓炜:“金科路康新公路上有将近二十几个红绿灯,这条路贯穿了整个张江科学城的南北,连接了集成电路产业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药谷,目前没有轨交贯通,建议是将张江科学城规划新增的轨交27号线尽快提上建设日程,打通整个张江的南北创新走廊。”

「听」浦东代表团联组审议:立足当下,登高望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