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下沉基层火线考验 战疫社区党旗鲜艳——市科协精兵强将支援社区防控一线


下沉基层火线考验 战疫社区党旗鲜艳——市科协精兵强将支援社区防控一线

随着市委一声令下,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连夜行动,所有党员干部都争先恐后报名下沉一线,131名精兵强将入选全市阵容,有的支援基层社区,有的直奔复工复产,让鲜艳的党旗飘扬在社区一线。

下沉基层火线考验 战疫社区党旗鲜艳——市科协精兵强将支援社区防控一线

“您带出入证了么,我给您测一下体温,不碰到您,您放心。”“您要戴好口罩没,虽然有点麻烦,但特殊时期,请您配合一下。”“请做个登记,再扫一下码,这个我可以帮您”。测温消毒、扫码登记、提醒提示、隔离服务等,这是下沉干部的日常写照。外面站,冒风寒,听调遣,没早晚,打起百倍精神,时刻严防死守,这是每天一线防控的工作常态。从2月17日陆续报到至今,第一批45名同志在一线已连续值守了十余天。科协下沉干部用自己的行动擦亮了胸前的党徽,亮出了心中的党旗。

到社区急难险重的岗位去

下沉到社区后,党员干部主动要求到最急难的地方,承担最危重的工作。科技馆的焦彤在社区防控一直坚持夜间值守,除了日常执勤与登记等,还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清理有风险的共享单车,维护社区秩序环境。马瑞是新到科技馆的军转干部,他夜间在下沉社区值守,白天到馆驻地社区服务,体现出连续作战的过硬作风。

反邪教协会办公室赵洪韵到社区后,要求做冲在前面的普通一兵,拖着腰间盘病痛,正常值守之外,请缨负责服务隔离的一个五口之家。科普部的齐伟下沉的小区,外来租户占1/4,紧邻眼科医院,是街道险要部位。他顾不上家中孩子高考,每天都值班到位。每当社区同志说“齐姐,您来居委会喝口水、歇一歇。”她总是笑着回答:“没关系,能帮社区守护好疫情防线,不累!”

下沉基层火线考验 战疫社区党旗鲜艳——市科协精兵强将支援社区防控一线

  科技馆唐龙龙转到泰安道社区后,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值夜班,把疲惫的社区干部从最累人的岗位替换下来。企事业部苏雅宁还主动担起了所在河新里社区一位家住五楼80多岁老奶奶的送菜任务,即使不当班,老奶奶电话一响,她就立刻热心投入,买菜购物,五楼爬上爬下绝不耽搁,为老人解除后顾之忧。科技馆赵菁则主动承担任务,担任社区成立的临时党支部委员,协助支部书记进行相关文字材料的审核、编辑,多了一份火线上的职责和任务。用他们的话说,关键的时候我们不上谁上,要紧的地方我们不去谁去。

舍小家为大家战疫如天

在下沉一线考验面前,科协党员干部都把疫情防控当作头等大事,视战疫任务如天,克服了个人和家庭的许多困难。科技馆夏露一边要安排好年近九旬母亲的生活,一边每天坚持到社区执勤,有时还让女儿到小区门口参加值守,“母女岗”成为了社区值守点位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科技馆张洋家中父亲常年重病卧床,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料,但仍然报名参战。她下沉的社区没有规范物业,且有两户正处于居家隔离,点位值守工作琐碎复杂,她一丝不苟、细致周到,而且还主动帮助社区年龄大的老人送药送菜上门,受到街道社区称赞。科技馆孙佳慧口袋中揣着医院休假证明,但看到社区人员人手不够,主动带病坚守一线,承担岗位值守任务。科技馆邢潮文被社区安排的工作地点离家较远,她克服困难每次骑车一小时往返于驻地和家之间,每天社区门口都能准时看到她羸弱而忙碌的身影,测量体温、战疫扫码等等,以实际行动体现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决心。学会部郭琳到社区的第一天也是推行“津门战疫”扫码的第一天,她参加值守的中山路菜市场,日客流量四五千人。她每天耐心维护现场秩序,逐一帮助、指导买菜居民注册扫码,忙的脚不沾地,而家中老人孩子只能在家安装摄像头,通过手机在中间休息时照看。科普部李杉和爱人同一天下沉社区报到,二人把刚满2岁的孩子寄放到爷爷奶奶家,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所值守社区附近情况复杂、人员流动极大,他不仅做好出入值守,而且主动承担周边公园的巡查。
科技馆张鑫培,家中孩子还不满周岁,接到“下沉”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每天按时坚守岗位。同样是科技馆的王勇,要照顾好年迈的老娘负担重,妻子说:“能不能和组织说说,要照顾老娘少值会儿。”他却说,你怎么这么不知轻重,这个时候组织交我的任务,必须要完成。在他们心里,个人和家里的困难算不得什么,疫情防控大于天。

奋勇争先总是冲在前面

下沉基层火线考验 战疫社区党旗鲜艳——市科协精兵强将支援社区防控一线

科协下沉干部牢记使命,把社区作为单位,要求自己成为骨干,一切行动听指挥,主动抢干多干,在基层火线接受锻炼,许多同志都成了多面手。科普部韩晋江下沉的老旧小区,老人多上楼下楼不方便,他就在正常防控之外,做起了快递员。他还兼职临时党支部委员,社区的临时党小组组长。下沉之余,他挤出时间,组织应急全域科普信息上报,推送防疫科普宣传。科服中心温雅文下沉值守期间,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记录下了抗“疫”期间民贤里社区的暖心故事,这故事里有冲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有不改本色的退役军人、有无私奉献党员志愿者,也有善良热心的社区居民,是她帮基层记录下了这些社区健康的“守门人”。调宣部付彧一到社区就忙了起来,贴通告、测体温、发放出入证、登记来津返津人员信息、排查重点人员、帮助老人扫码等,很快她就成了熟手骨干,大家说,这个干部特“踏实认头”。她还不落宣传工作,组织编辑信息,向媒体推送科协战疫行动,媒体宣传不误不停。如果说还有一个多面手,就是

反邪教办公室的李铮,他一直值晚班,除了全套规定动作外,他还代收快递,监督聚集,尽管群众工作不好做,但耐心和执着总能打动群众。一天不仅忙时是小跑的节奏,而且为工作不间断,晚上8点后才能吃饭,但居民时不时的问候关心,让他很有成就感。办公室的胡晓鑫下沉一线很快成了社区值守的骨干,他不仅工作细致又热情,而且设备物资门门清,成了多面手和智多星。办公室的靳娟娟值守期间任劳任怨,检测、扫码、排查样样精,值班之外,单位的业务也一刻没放松。在金领国际值守的办公室的邱春生除了抓好车辆检查管控外,更是发挥特长,志愿当起了小区车库库管,受到居民信任好评。科技馆的李响、刘睿婧、徐琳、崔震、贾迟、王在增、刘鹏、张喆等同志也都第一时间下沉社区,他们积极承担关键岗位和重要任务,主动做好科普宣传,帮助纠正不规范现象,关键时候冲在一线。在下沉一线科协人身上,都有那么一股劲,干部下基层就要甩开膀子,干出样子,成为多面手,当好过河卒,不让群众觉得一般,不让基层感到平平,不能给市级机关和科协丢脸。

下沉基层火线考验 战疫社区党旗鲜艳——市科协精兵强将支援社区防控一线

就地报到亮出“硬核”表现

不用组织动员,一声令下,立刻报到,就地入编。机关和直属单位15名同志迅速投入到滨海新区、静海区、汉沽区、蓟州区社区一线。学会部吴学高住在静海区,涉农区卡口多、工作人员少,他坚持白班、夜班两班倒,每班12小时,从不因在岗时间长而有丝毫懈怠。不久他又接受组织安排转战复产复工一线。

办公室程先龙每天下午到保税空港经济区欣欣家园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把守小区门口开展出入人员体温检测、检查出入证、无证人员信息登记、发放疫情防护科普资料、电话摸底来津人员信息等工作。时不时还要放弃休息回到科协坚守值班。办公室潘玉伟下沉津南区葛沽镇慈水园社区,站岗执勤,车辆核查登记等什么都干,连续作战十分疲倦,即便如此办公室的信息工作没有间断。科技馆徐玉龙下沉社区后,每天在岗工作7小时,特别是“硬核”值守中午和晚饭时间。由于工作繁杂,一天的角色不断转换,既是社工又是监督员,既是志愿者又是外卖小哥,还是科普宣传员。他的认真踏实,得到社区党组织好评,被社区安排担任值守组长岗位。科技馆周志强,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年前老父亲刚做完手术,春节期间小儿子又生病,但接到“下沉”任务后,毫不犹豫参加到社区防疫工作中,他一直坚持每天执勤不少于7小时,从不叫苦叫难。科技馆岳桐树报到当日即全力投入,仅出入证就办理了317张。他既当疫情“监督员”,还当疫情知识“宣传员”,总是不厌其烦的宣传防疫科普知识。他还下沉和工作两不误,利用不当班时间,更新维护市科协网站,发布信息数百篇。
科技馆荆茂廷接到任务后立即报到,不仅购买消毒液捐赠社区,从23日开始全天12小时执勤守岗(早7点半到晚7点半)。科技馆张育豪不仅在下沉社区值守6小时,还坚持每天上午及下午各抽出一个小时时间进入小区,发放防疫宣传单,进行小区防疫宣传。下沉一线还有学会部的张颖,科技馆的陈彬、程芳、宋媛媛、李佳兴、王金、唐淑慧、陈宝亮等,他们听从社区调遣,忠于岗位职守,热情周到全面,有的把测温计放到衣服内保暖,确保每次测量准确;有的给返津隔离人员送粮送菜;还有的给值班人员送去电暖气等等。值守滨海新区等郊区,条件差、人少事多、难度大,让我们记住这些闪亮的科协人名字。

科协干部下沉社区走上一线,受到了非常锻炼,接受了火线考验。同样,在值守单位巩固把好自身阵地也是科协疫情防控一线。关键时期的科协值守人,一个顶俩顶仨,工作不断档,任务不减量。他们有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有的六日不休连续工作加班加点,有的伤病也工作不停任务不减,有的站好最后一班岗干劲不懈,有的线上服务从不间断,有的志愿到社区值守奉献,科协人战疫和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努力拼搏在把失去时间往回夺,我们看到的是党旗高高飘扬在科协的天际线。就在两天前,又有一批7名科协干部刚刚出发服务企业复产复工,第二批科协干部下沉社区也正整装待发,科协人战疫的故事在继续。

下沉基层火线考验 战疫社区党旗鲜艳——市科协精兵强将支援社区防控一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