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人活於世,其實就是處在各種各樣的人群之中,每個人來到世界之後,便有了一個因著血脈建立起來的牢固關係。這個關係網中人的行為舉止,會對我們有巨大的影響力。

在我們尚未邁出社會之前,家庭成員是我們首先親密接觸到的人,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睦融洽,便會讓我們產生極大的安全感。這個信任感與安全感建立的第一步,有了這紮實的一步之後,我們才能穩健地獨立行走。

所以,在研究很多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時,人們會把視線拉長,去看看他在幼年的時候,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便很容易發現,這些人的童年都是殘缺的,他們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安全與信任。

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我們常說原地家庭的影響,甚至會說這種影響會覆蓋到一個人的終生。這種感覺不免讓人感到害怕起來,難道童年過的不幸的孩子,真的沒有翻身的可能了嗎?

凡事沒有絕對,人一生的境遇我們不得而知,那些能改變一個人觀念的點滴都在生活的細節之中。人心不是不能被治癒的,相反,那些深深的苦,也許只需要一點點的甜便會填平。

原生家庭的影響確實有巨大的力量,但是我們又不能無限地誇大這種力量。人內心的信念才是足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力量。如果人到中年,仍然把自己所有的人生不幸,全歸結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上,那隻能說你在為自己找藉口了。

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播灑善意的種子,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很多時候便是在為自己鋪路。善有善因,惡有惡果,當你需要別人的溫暖時,會猛然發現,自己曾經種下的善,已經開花結果。​

人有時候總是埋怨別人對自己太過冷漠,為什麼同樣是遭遇困苦,有的人就會受到很多的幫助,自己卻什麼都沒有呢?

其實,如同我們都有一個果園,你只看到了別人的收穫之時,並未看到別人辛苦勞作的時刻。耕耘了,才有可能有收穫。當你羨慕別人的時候,不如好好問問自己,有沒有善待別人。

別人如何待你,都是你曾經種下的因,受到幫助的人,會心懷感恩,默默在心裡記下這份情。待到被需要之時,這份情的果實便自然地被拿了出來。

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們待別人好,並不是為了索取什麼。我們內心的信念如此,如同路上澆了澆枯萎的花朵,卻並未盼望它結出誘人的果實。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心安。​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處殿堂,我們不停地向前,只是為了更接近自己心中的信仰。所以,我們善意地對待了別人,只是出於自己的本能,與他無關,與回報無關。

相反的,如果我們看見了,卻沒有做點什麼,這樣的路過會打擾了我們整個修行的心境。會讓自己對自己產生懷疑,所謂的善行,只為求一個心安。

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我們的一生,都處於人群之中,有人的地方便有故事,有故事的情節裡便有悲喜,亦有離合。我們每個人,都無法脫離人群而存在,人聲喧囂,我們卻可以從中獲得安寧。

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只不過有的世界大而精彩,有的世界小而乏味。我們終生都無法脫離人群而存在,所以,我們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無論我們如何做,都有人喜歡,有人厭惡。我們無法聽任於誰,聲音雖然那麼多,但如果我們自己的內心堅定無比,所有的一切都會退為淡淡的背景,不能再對我們造成絲毫的影響。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看得了與自己相悖的,也做得了自己堅信的。

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人生一世,最終真正屬於我們的,便是這一世行走後飽滿的深情。這才是不枉此生的活法,這一世我並沒有白來一遭。

擁有再多的美味佳餚,我們也只能是一日三餐;有數不盡的華麗衣服,也只能是包裹一個身體。擁有的再多,我們只是一顆心,一個身體。

但是,情深卻可以無限,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人,相識便是一種緣分,無論緣深緣淺。尊重自己的人生,這是唯一真切的屬於自己的東西,你活成什麼樣,只有你自己說了算。

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結語:

別人如何待我,都是我自己種下的因果,好也罷,壞也罷,都統統屬於我。

我待別人如何,卻因著我內心的選擇,並不是求什麼回報,唯一所求的,只是自己的心安。


願我們的相逢,不早不晚,恰在最好的時候。喜歡就留下,點擊【關注】,餘生漫漫,唯願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