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作為世界知名的頂尖高校聯盟,藤校是眾多學子心中最理想的選擇。然而八所藤校的招生也極為嚴格,每年錄取率非常低。


以2019年為例,八所藤校中錄取率最高的是康奈爾大學,錄取率10.6%,其他七所學校的錄取率均在10%以下


尤其是哈佛大學,新生錄取率跌破5%,僅為4.5%,超過4萬份的申請中,最終通過錄取的不足2000份,競爭相當激烈。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那麼什麼樣的學生才能進入哈佛大學這樣的頂級名校呢,有沒有哪些學校非常有優勢?


7所被稱為哈佛生源校的頂尖美高


哈佛大學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曾經做過一次統計,分析入讀哈佛的學生,都來自於哪些高中。統計結果顯示,2017屆哈佛學生高中畢業母校中,有74%的學校僅有1人進入哈佛大學


有7所學校畢業生進入哈佛的人數非常多,平均每20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學生來自於這7所學校中的某一所,這七所學校也被成為哈佛的生源校(feeder school)。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圖源:Harvard Crimson


這七所高中分別是波士頓拉丁學校(Boston Latin School)、安多佛菲利普斯學校(Phillips Academy in Andover)、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 格里諾貴族學校(Noble and Greenough School), 菲利普斯艾斯特中學(Phillips Exeter Academy), 三一學校(Trinity School in New York City)以及列剋星敦高中(Lexington High School)。


培養出諾獎得主的生源校


這些學校的升學成績到底如何?


從學校官方公佈的升學結果來看,七所學校的升學成績結果優異。特別是波士頓拉丁學校,四年有99人升入哈佛大學,在格里諾貴族學校五年的升學情況中,升入哈佛大學的學生數量遠高於其他學校。


波士頓拉丁學校


波士頓拉丁學校成立於1635年,是美國最古老的公立學校之一,比哈佛大學成立的時間還早一年。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者中,有五位是波士頓拉丁學校的校友,包括第一個簽署人約翰·漢考克,美國革命之父塞繆爾·亞當斯,知名外交家、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創始人羅伯特·特里特·佩因以及美國政治家、律師威廉·霍珀。


學校以人文社科類為核心課程,為學生進入大學,成為負責人和敬業的公民以及未來有意義的生活做準備。


學校2016-2019屆畢業生升學成績優異,哈佛位居升學人數最多的學校第4位,四年間共計有99名學生進入哈佛大學。此外,還有學生進入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等藤校。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安多佛菲利普斯學校


安多佛菲利普斯學校是美國知名的十校聯盟之一,在美國知名排名機構Niche的排名中,位居全美最佳寄宿學校第2位,在麻省最佳STEM學校、最佳私立學校、最佳寄宿學校中均位居榜首


學校為學生提供300門課程選擇,學校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條件,鼓勵學生對一切保持好奇,培養學生積極追求的學習狀態。學生們每天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參與課外活動,在多元的活動中開拓視野、培養創新力、領導力和責任感。


學校2018屆學生獲得藤校升學大滿貫,其中升入耶魯大學布朗大學

的人數最多,為14人;當年進入哈佛大學的有11人,位居藤校升學人數第三位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史岱文森高中


史岱文森高中成立於1904年,位於紐約,是美國最好的公立高中之一。學校以科學和數學項目而聞名,學校的計算機科學系為學生提供的計算機項目,是全美最好的計算機項目之一。學校的所有學生都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課程。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圖源:史岱文森高中


曾有谷歌的高管表示,史岱文森高中是美國為數不多能培養谷歌工程師的高中之一。


截止目前,共有4位校友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喬舒亞·萊德伯格、理查德·阿克塞爾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福格爾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阿爾德·霍夫曼


美國財經雜誌《價值》的調查顯示,史岱文森高中3.67%的學生進入了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耶魯大學


格里諾貴族學校


格里諾貴族學校成立於1866年,在建校之初是作為哈佛大學的預科學校,1892年正式命名為“Noble and Greenough”。學校同時接收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校600餘名學生中,有112名是初中生。


從學校近5年的升學數據來看,升學數量最多的就是哈佛大學,共計有50人升入哈佛。此外,歷年也有十人以上升入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布朗大學等藤校以及明德學院、威廉姆斯學院等提供高質量本科教育的文理學院。


格里諾貴族學校為學生提供長達30個月的大學諮詢項目,採用“發現-連接-行動”的步驟,探尋學生最感興趣的科目,結合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以及在學術上的表現,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升學方案。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菲利普斯艾斯特中學


菲利普斯艾斯特中學創始人John Phillips,在11歲時就進入哈佛學習,曾經一度是班裡面小的學生。美國知名的圓桌教學法,最早在這所學校被應用,這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全員討論,通過平等交流的方式發散思維、解決問題。


在美國知名學校排名機構Niche的榜單中,菲利普斯艾斯特中學曾同時獲得最佳私立高中榜單和最佳寄宿高中榜單的榜首,在學術能力、師資水平、社交活動和多元化等指標上,都獲得了A+的評分。


學校2016-2018年的畢業生中,藤校錄取數量前五名的學校分別是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哈佛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其中共有19人升入哈佛大學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三一學校


三一學校位於美國紐約,建校之初,學校是一所慈善學校,致力於為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教育,在三一教堂辦學。建校三百餘年來,學校培養出了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傑克·伯恩斯坦、招聘平臺PowerToFly的創始人凱瑟琳·扎萊斯基以及紐約市首席檢察官埃裡克·施內德曼等。


如今,學校的辦學層次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基礎教育。學校將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視為學校的核心之一,在安全的學校環境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自信心,學會奉獻社會和幫助他人,建立自尊和相互尊重的能力。


2014-2018年,升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以及芝加哥大學等名你笑人數在5人以上;升入卡內基梅隆大學、阿姆斯特學院及威廉姆斯學院的學生則在

10人以上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列剋星敦高中


列剋星敦高中致力於在相互尊重、安全和相互支持的環境中健康、積極的學生,鼓勵學生培養學術思維和想象力。學校目前有6個小學、2個初中、1個高中,在校學生總計約7000人。


學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選擇,畢業學生需要完成104個學分的學習,至少需要完成16學分的英語、16學分的社會研究、16學分的數學、8學分的視覺或表演藝術、18學分的科學、8學分的世界語言以及8學分的體育健康課程,還必須完成至少40小時的社區服務。


學校2019屆畢業生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芝加哥大學等。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競爭激烈,比哈佛錄取率還低


進入生源校的優勢顯而易見,意味著你比其他人有更高的概率進入哈佛。曾有菲利普斯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在美國知識問答社區Quora上幽默的說,“那些沒有進入哈佛大學的’笨小孩’,扎克伯格正看著你們呢”。


除了扎克伯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William Howard Stei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Lloyd Shapley、Paul Romer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ames P. Gordon等也都曾就讀於菲利普斯艾斯特中學。


對於那些想要進入名校的學生來說,還可以直接從同校的學長學界那裡獲得寶貴的一首經驗,無論是在學科學習、課外活動還是文書申請和麵試,都能有更多指導。


但是想要進入這些學校也並不容易,這些頂尖美高的錄取率極低,競爭非常激烈。


比如七所學校中的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屬於紐約九所特殊學校之一。想要進入史岱文森高中,學生需要參加紐約市統一的特殊高中考試( Specialized High Schools admission test,SHSAT),每年約有近30000人想要進入這所中學,最終僅有800人左右成為學校的新生,新生錄取比率約為3%,甚至比哈佛大學還要低。


進入這些學校後,也將面臨著極強的學習壓力,畢竟想要在高手如林的同學中表現突出,是非常難的。但是學業方面,《芝加哥論壇報》的一篇報道中就提到,


哈佛大學新生一年級所學的內容,幾乎上是和安多佛菲利普斯學校中學高年級學習內容一樣。


更不要說學生們在體育、藝術以及其他課外活動中需要投入的大量精力了。


小結


升學時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大事,踏入優質高中的大門,意味著有更高的概率進入頂尖大學,同時也意味著將要承受更高的競爭和學習壓力。對於每個學生來說,在奮力進入名校的同時,也要思考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在未來能為社會做什麼,正如哈佛大學招生官網上所說


我們試圖尋找這樣的人-他們在校期間和畢業後都能激勵他們周圍的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這七所學校,憑什麼被稱為哈佛的“生源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