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質疑性別不公、迴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安家》是投入一季度劇集市場的一枚石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安家》播出14天累積播放量超過19億,熱搜不斷,且熱搜內容往往為角色和劇中事件,如“朱閃閃”、“張乘乘戲精”、“985開單”、“徐姑姑好暖”,其中,“房似錦媽媽”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2億。一系列表現都讓《安家》坐實2020開年話題劇的名頭。


但與此同時,《安家》目前的豆瓣分數剛過及格線。“狗血”、“看《安家》被氣死”等詞也成為很多觀眾吐槽的重點。其中男主角徐姑姑與前妻張乘乘的感情線最觸觀眾逆鱗。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有趣的是,採訪過程中六六提到她特意設置了張乘乘和闞先生兩個出軌的角色,最後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同樣的事情,張乘乘被罵死,大家對闞先生沒什麼反應?”


除了性別平等問題,《安家》的原生家庭議題也讓觀眾真情實感被氣到。又有觀眾提出,總是圍繞“出軌”、“原生家庭”這幾個國產都市劇的老問題創作劇情是否過於狗血、審美疲勞?


六六提到一個理論,所有人類問題都可以歸為三個類型,即上錯床、站錯隊、拿錯錢。“歷史上反覆上演,所以你不用擔心故事的狗血性和戲劇性,只有更狗血和更戲劇。而且也不用擔心重複性,換一個人、一件事演出來後觀眾依舊有新鮮感。”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在人設問題上,六六也有自己的考量,張乘乘和潘貴雨分別補充了徐姑姑和房似錦的人物經歷。在六六的創作人物世界中,這些人是完整的,但每個觀眾get到的信息量不同,所以有時會質疑戲的完整性或真實性。


儘管有爭議,但《安家》確實借房子問題討論了很多現實社會問題。六六告訴我們,後面劇情還有養老、普通家庭遭遇大病等現實問題的討論。如果說10年前的《蝸居》反映的是買房難問題,那麼《安家》作為後蝸居時代的作品,反映的是因為擁有房子而引起的種種現實故事。


以下是河豚君與六六的對話: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關於人物,徐姑姑這麼佛系的店長真的存在麼?

六六:每個人讀出了什麼,是個人價值取向的體現


河豚君:整體人物形象、人物關係最初是怎麼考慮的?


六六:寫戲還是要有群像。你沒發現我所有的戲主線強、群像也並不弱。《蝸居》裡海萍是主線,但海藻的副線不弱。《心術》裡面主線是二師兄霍思邈,但大師兄跟三師兄也不弱。所以寫戲的時候一定要有群像思維,單線架構是比較淺的能力,只有多線並行,好像一個立體的城市交通系統,故事才會有生命力。確切地講,我在設計人物的時候要確保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


其實播出幾天後最火的人居然是樓山關。很多人點評,說樓山關焦急地等著衝屎的樣子,像極了生活中的自己。你一定要相信這個社會是分級的,能夠成為社會某個領域尖端人物的人是非常少的。有幾個房屋中介能出書?能成全國銷售冠軍?這種人是非常少的。但大家都能夠從樓山關身上找到剛剛從業、在社會上打拼、尚未立足的人的影子。自己曾經做過多少錯事、有過多少窘態?但是每天都給自己打氣,第二天早上重新蓬勃地來過。所以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身上的優勢。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這些人物都是您在調查裡面看到原型的嗎?


六六:對。我這個人有個優點是會提煉,以我一個人的生活不可能寫出醫療劇、媒體劇、高考少年、賣房子,我一個人的生命沒那麼豐富,豐富的故事只能從採訪來。


河豚君:安家小分隊的名字都蠻有趣的。


六六:起名字還是很重要的,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對名字的設定花了很久。我記得戲都快開始寫了名字還沒定下來,包括女主的名字。後來有一天晚上坐在車上,突然想起來,就定下來了。最主要的是名字要跟人性格聯繫在一起,能夠讓人一下記住。徐姑姑是有原型的你知道吧?那個人特別逗,是鏈家的一個副總。他說我不能看這戲,一看這戲覺得滿屏幕都在喊我。


河豚君:觀眾說徐姑姑這種沒鬥志的人現實中好像不太存在。


六六:你怎麼知道人家沒有鬥志?你可以看到,他跟翟雲霄是同班同學,翟雲霄已經幹到集團副總,他還是個店經理。這種事情在社會上有還是沒有?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您個人認為徐姑姑這種角色堅守他比較佛系的事業觀是比較重要的?


六六:我是一個描述者,對社會現象進行一種白描,他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我不能無故改變他的走向。每個人都問我這個人真實存在嗎?我只是反問你一個現象,同班同學過10年,有人當院長,有人還在做最普通的員工,這種現象存在嗎?我把我看到的故事集合在一起,用我習慣的方式去描述,但最終每個人從戲裡讀出了什麼,是個人價值取向的體現。


觀眾如果說徐姑姑這個人太沒有進取心,在這個社會不合時宜,像這樣沒有任何競爭性的店長不可能存在十幾年,就說明問出這個觀點的人本身是一個非常aggressive的人,他是一個具有攻擊性和進發性的人物。但同時又有另一部分人說,房似錦這種工作起來連同事單子都敲叫沒有人性,說明你不認同房似錦這種人物的存在,你性格溫和、不是具有侵略性的人,所以你不接受這樣的人物。但是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無論是徐姑姑還是房似錦,現實生活中一定是存在的,你們在生活中也會見到。我寫戲的目的不就是把人的極致性放大嗎?如果我平鋪直敘地把日常生活中的每個人寫出來,它就不是一部好看的電視劇。你覺得好看是因為你既發現有這類人,同時這類人又把你看到的事做到極致,才覺得這個戲好看。


河豚君:設計人物時會預設觀眾的想法嗎?


六六:我不會。因為有爭議才說明這個戲是話題劇。一部戲如果從頭到尾每個人觀感都一致就不叫話題劇,包括《少年派》,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少年派》。你無論怎麼寫都不能讓觀眾滿意,原因是他恨不得自己操刀,《少年派》就有人自己寫續集,自己操刀,把心目中的人物寫得乾乾淨淨。其實能夠引起每個人的發言欲和創作欲,就是這個戲在社會上有反響的標誌。


當年我知道《都挺好》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評論,無論贊揚還是罵,就說明一點,我一個不看電視劇的人都知道這部戲,就知道這部戲拍得很好。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怎麼把人物放大到極致的同時又平衡真實性?


六六:人物性格一旦確立,你在做故事的時候就要把發生在這一類人身上的最好看的部分都放在一起。因為我們採訪可能有上百個店長,給徐姑姑做故事的時候,我把性格比較溫和、比較人性化的這一類人的故事都放在這個人身上,因為一個人的故事是不足以支撐一個電視劇的。


我的微博底下一天到晚有很多人跟我講,六六老師你一定要聽聽我的故事,我的故事絕對構成一部戲,比你寫的每一部戲都精彩。我心裡面都默默地想,這是你個人的意見。根據我這麼多年的經驗,一個人的故事絕對不足以構成一部戲,連像我這樣驚心動魄的人都不夠,哈哈。


河豚君:現在觀眾都在說張乘乘這條線的感情戲好像比較多。


六六:實際上張乘乘確實是個比較爭議的話題,這個人物天生就比較有爭議性,所以當時找演員真的像張萌講的一樣,不好找。其實這個女孩非常簡單。有人問,張乘乘這樣的女人徐姑姑都能看得上?我說誰談戀愛的時候知道對方會出軌?你看張乘乘人物的塑造,她不是蓄謀已久、壞到骨子裡的女人。她的原話就是激情犯罪,她跟所有出這事的人是一樣的,以為不會被發現。因為正常時間徐姑姑天天在上班,那天是因為意外提前回家。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張乘乘這條線對於整部劇主線的作用是什麼?


六六:如果我們只寫賣房子,跟日劇是一樣的。日劇裡面的角色像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她沒有前戲和後戲,就是賣房子。你看日劇會疑問,女主角為什麼是這樣的性格?我們在寫這個戲的時候把人物拼完整了,讓每一個人物都是立體、有血有肉的。


你們有沒有發現房似錦是個有生存危機感的人?她不苟言笑、沒有安全感。她被翟雲霄派到上海,以她“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性格一定是“殺無赦”的,而且她對徐姑姑的帶店風格不屑一顧。以她的想法,一個人混了十幾年還在當店長就是沒出息。她和翟雲霄以前是一路人,升職特別快,最早做新人培訓,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當店長、當區經理。


徐姑姑這個角色是個超聰明的人。房似錦剛開始問他為什麼十幾年都在這裡,其實帶有嘲諷和挑釁的味道。結果徐姑姑笑笑地回,人挪活樹挪死,我是活死人。所以他們倆剛開始就有交鋒。


這樣就看得出來,我把每個人的人物線延長了。房似錦的延長線是她的原生家庭、她的母親。徐姑姑的延長線是張乘乘。徐姑姑這個人的原型其實更可憐,他是無父無母。房似錦的痛苦是她媽糾纏不放、不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印記,而徐姑姑的痛苦在於他沒有親情。所以徐姑姑原本對張乘乘是非常珍惜的,張乘乘給了他一個家庭。他能把全部身家給張乘乘是因為他們計劃要生孩子,這對他來講是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等於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他是帶著這樣的心去迎接未來生活的,沒想到突然中斷。這個戲其實是給了兩個店長以身份交代。


很多人講,徐姑姑為什麼還要理張乘乘?其實很多人沒有看出言下之意。在過去的婚姻裡,張乘乘是非常聰明的,她不怕徐姑姑,她瞭解徐姑姑的性格。實際上我第一次審片的時候就提出一個疑問,有一個鏡頭是徐姑姑發現張乘乘出軌,吵完架走的時候把杯子砸到地上。我當時就提出,杯子不能摔,摔了就不是徐姑姑。因為當時張乘乘光著腳,徐姑姑內心就算有再多憤怒都不會讓他造成的危險傷害別人。徐姑姑跟房似錦一起住,颱風刮破玻璃,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說你別動,我去打掃乾淨。

徐姑姑的天性裡面是裝著他人的,而房似錦是沒有這個個性的,她從來不考慮他人的意見。但徐姑姑心裡面都是別人。這兩個人正好是一個是我為人人,一個是人人為我,但是最後他們能夠和諧地統一到一起。


河豚君:徐姑姑這個角色如果要完整,張乘乘的作用到他們出軌之後就差不多了,但因為又有了孩子,後面好像會鋪開來寫這段戲?


六六:所以我告訴你最有意思的一點,我們這個故事發展到很遠都沒有感情線的原因,就是因為徐姑姑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現在有沒有孩子,他還跟別人談什麼戀愛?


河豚君:所以您說的感情線其實是指男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六六:對,沒有辦法發展。無論彼此之間再怎麼喜歡都有各種各樣的障礙要逾越。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安家》到底是職場劇還是都市情感劇?

六六:開什麼玩笑,好好的一個職場劇,大家不要有那麼多期待好吧

河豚君:創作過程中在男女主身上增加很多內容塑造角色,那麼要怎麼平衡賣房子和感情戲?


六六:在我的人物世界裡,這些人是完整的,我描述出來的時候,你能夠拿到多少信息,每個觀眾達到的點都是不一樣的。有些非常厲害的觀眾能夠看得出來,但因為這個戲的節奏很快,有一些觀眾就只能夠get到他要的信息,所以有時候會質疑戲的完整性或真實性,原因是他沒有get到你給他的信息。就像高考做閱讀理解的時候,為什麼有人拿滿分,有的人就不及格。但是對我來講,寫戲的時候肯定要把整個人物的框架和細節做得非常完整,人物在邏輯體系、理論體系上是成立的。


河豚君:現在大家在討論《安家》到底是職場劇還是都市情感劇,您自己怎麼定調?


六六:開什麼玩笑,咱能不能認真看戲,好好的一個職場劇,大家不要有那麼多期待好吧。


河豚君:所以您覺得這是一部正兒八經的職場劇?


六六:我經常跟觀眾說,客官請自重,我們是隻賣房子不賣笑。好多人說孫儷演戲不開笑臉。評論都很有意思,說你們能不能給我們一點額外好處,老讓我們看賣房子,沒有感情線嗎?我說客官請自重,你看看孫儷,她只對給她錢的人笑,你們又不給錢,還指望人家給你笑,憑什麼?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職場部分好像始終在簽單一個環節上,沒有關於中介走合同類似的細節?


六六:我們剛開始寫戲的節奏不是這樣的,是按照正常流程把幾個月過程中的幾件事穿插著寫。比如ABCD4個人,4條線同時走,幾個月之後A簽了,B沒簽, C出現問題,D又出現什麼問題。但當時導演和演員都有一個顧慮,認為如果按照正常故事線發展,過10集就會把前面兩個故事走丟。


我們開場寫的是宮蓓蓓一條線。老油條上來就交代,說這人看房子看了大半年,確切地講已經看了兩年。這已經是一個很長的前情,我們就把這部分省掉,從房似錦接活開始。如果中間穿插買兇宅和其他幾個故事,等到宮蓓蓓這套房子裝修完再收口,你會忘記前面那個故事。所以劇本寫到15集進行了結構調整,把一個個故事提出來單獨成章節,但人物情感走向沒有改變。我們像紀錄片一樣記錄故事,但拍戲有情節要求,所以我們就把一個個故事單拎出來。觀眾就會覺得,開單怎麼那麼容易?實際上是非常難的。


河豚君:所以我們看到前期一些人物的性格、作用不是特別明顯?


六六:賣房子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房子是單獨成冊的,但人物線是裹挾前進的。因為總共有53集,有足夠長的時間去看人物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大家都不要著急,你可以看到人物就像畫卷一樣一點點推開。你有很多疑問、想不明白的地方,未來會呈現。這是連續劇,不要那麼著急,不是一天就捅到底的。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家庭倫理部分,現在劇裡有一些原生家庭、出軌懷孕的橋段,確實是國產電視劇會比較常用的。


六六:我經常說,

上天給人類犯的錯誤沒有設計很多款,具體來講就三款,第一個叫上錯床、第二個叫站錯隊、第三個叫拿錯錢。人類社會其實有點像上帝設計的遊戲。遊戲有個特點,無論場景怎麼變化,海里、陸地、天空、山洞、礦山、沙漠, 第一是打怪,第二個是挖礦攢錢或者做生意攢錢,第三個是交友,在遊戲裡面交朋友甚至愛人,其實就這三個事兒。人類社會就是上天設計的一個遊戲,無論什麼環境都離不開上錯床、站錯隊、拿錯錢,歷史上反覆上演,所以你不用擔心故事的狗血性和戲劇性,只有更狗血和更戲劇。而且也不用擔心重複性,換一個人、一件事演出來後觀眾依舊有新鮮感。


有一個故事我其實做了男版和女版。張乘乘出軌死乞白賴地跟姑姑求複合,每個人都跟我講“討厭死了,這個人什麼時候拿盒飯?”這是觀眾的想法。第二個人,郭濤飾演的闞先生,你注意他跟徐姑姑的對話,“輕輕地她來了,輕輕地她走了,輕輕地她又來了,輕輕地她又走了。”張乘乘只出軌過一次,闞先生好多好多次。但結果是,闞先生強烈求複合,觀眾其實不討厭他,而且最後(觀眾)一定是希望“在一起、在一起”。你就知道故事不怕重複,同一個故事只要換一張臉、換一個性別,結局都不一樣。


我特別想坐等觀眾打臉。為什麼張乘乘你就希望她拿盒飯,闞先生天天纏闞太太,給她買炒板栗、喝醉酒跟警察叔叔說讓前妻來領。前妻來領他的時候,你知道那種感覺,你就想讓他們倆在一塊,我想知道為什麼。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現在確實有這種爭論,所以您是想通過這種設計傳遞一種性別不公?


六六:這是長久存在的,不用討論吧?


河豚君:其實這是男權社會里經常發生的現象,彈幕裡一直在罵張乘乘,但闞先生說這段臺詞的時候好像確實沒幾個人罵。


六六:為什麼?我很想知道。你們天天問我為什麼,編劇能不能問一下觀眾,為什麼同樣的事情,張乘乘被罵死,闞先生大家都沒什麼反應,覺得很正常。張乘乘說得很清楚,“我只是犯了一個男人會犯的錯而已。”


河豚君:《安家》的社會話題您是怎麼選擇的?為什麼選擇討論這些議題?


六六:《安家》涉及很多倫理話題,未來會逐漸展現出來,後面會推進,比方一套房子祖孫住在一起,姨媽要求賣房,侄子、外甥不同意,因為看病把錢花完了,你自己老了誰照顧?這是養老問題。1000多萬花在一個癌症晚期病人身上,該花不該花?夫妻兩個自己都沒有統一,還要讓小孩子表態。


其實我們只要活著,每天能夠討論的話題很多。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題,人生就是選擇題,每個關口做出的重要決定直接決定下一步命運走向。


河豚君:這些問題都是您在前期採訪裡得到的嗎?


六六:對。相當一部分都是。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安家》算是一個按照話題向來創作的劇本嗎?


六六:不算,我採訪到什麼就寫什麼,不會為了話題去寫。像原生家庭,是因為生活中的房似錦真的有原生家庭的問題。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安家》沒有《蝸居》那麼犀利

六六:心態不一樣,更加綿裡藏針了


河豚君:《蝸居》10年之後再做房子題材的,兩部劇的基調和關注點好像完全不一樣,是在準備《安家》的時候感受到不一樣的社會情緒和關注焦點嗎?


六六:我覺得是作者本身的心態也不一樣了。我寫《蝸居》的時候三十二三歲,今年我都46了。13年來作者本身看世界的眼光也會變化。我覺得我現在比以前好的地方在於順應時代的需求,最多也就是綿裡藏針了,以綿為主。


河豚君:成片是感覺到有刪減的地方。


六六:不多,說實話這部戲還真的不多。我都很詫異很多對話都播出來了。什麼馬中赤兔、狗中泰迪都能播,我覺得也是不容易的。總體來說刪減的確實不多。


河豚君:是相對於成片來說,還是劇本?


六六:相對劇本。基本上拍得還是比較完整的,沒什麼漏拍。總體來講這個戲的還原度很高。


河豚君:賣房子的時候房似錦有找自己的鄰居當託,這一段好像有刪減。您在寫劇本的過程中是不是自己會有意識做調整?


六六:我們寫劇本也要受投資人的管理,你天天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人家不拍也不行對吧?做工作要做有效工作。


河豚君:如果《蝸居》的時候要表達的是買房難這個問題,現在《安家》想表達什麼?


六六:根據中國現在的人口發展情況來看,如果給足夠長的時間,買房不會再是大難題。因為人口在衰減,有生孩子意願的人也越來越少,每一家頭上都有三五套房,所以未來的問題根本不是買房難,而是那個房子怎麼打理。一個人如果擁有爺爺奶奶、父母和自己的住房,下面的問題就在於,第一租給誰,第二,房屋時間久導致的維修保養問題。所以未來房價和租金的趨勢應該會下跌或者至少持平。但只要是持平,其實就意味著在走下跌通道。因為你它的指數在上漲。


河豚君:那算是一個比較有超前意識的議題?


六六:對,所以實際上房屋原本很尖刻的問題,隨著歲月的推移會越來越不尖刻。

質疑性別不公、回應狗血與戲劇性,“描述者”六六的“綿裡藏針”


河豚君:所以在寫《安家》的時候,臺詞、基調都是比較輕鬆的?


六六:也不輕鬆吧,要是輕鬆的話為什麼大家爭議這麼大。


河豚君:這部劇好像用了更年輕化的表達方式?


六六:可能是我心態比較年輕。這部戲讓我比較高興的是,這段時間大家心情都比較沉重,這個時候如果有一部戲能夠舉家上下坐在一起同看的戲還是很不容易的,說明這部戲受眾的年齡差消除了,老人能看到心目中的房子,年輕人看到自己心目中的故事,所以我覺得這樣來看,至少《安家》是成功的,因為必須有話題性,一定是廣泛的、社會的。比方說流量明星的戲有個特點,在關注明星的人群裡有話題,不關注明星的人不會去看他的戲。這樣戲的群體限制在年齡段上。


河豚君:劇裡有喜劇的橋段,包括臺詞設計得都很好。


六六:臺詞總體來講也是我的強項,我過往的每部戲基本上臺詞很經典的、可以拉出來作為宣傳點的還是很多的。這次的改進可能是在劇情的緊湊性方面,節奏上比較快。這就是為什麼這部戲開播一兩集收視率極高的原因,它推進得比較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