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特斯拉落戶上海,利好國內鋰電行業

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由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標誌著特斯拉正式落戶上海。

特斯拉本次設廠並非傳說中的“超級工廠”,而是研發中心。工商資料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為: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佣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可以看出公司業務主要為技術研發和配套服務,並不包括整車製造。然而研發中心的落成對於特斯拉“超級工廠”的設立會有巨大的帶動作用,預計工廠會在一至一年半開始建設,工廠建設後,特斯拉對於國內新能源企業的帶動作用才會正式顯現出來。

特斯拉已成為外資企業落戶中國的先行者。近年來特斯拉不斷傳出要在中國建廠的消息,5月2日CEO埃隆·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透露,特斯拉下一家超級工廠已確定在中國,算是對於市面種種傳言的回應。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雖然只是研發中心,但它的成立也算是部分落實了之前的消息。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但由於補貼政策的影響以及外資企業股比限制等因素,海外車企一直未能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2018 年我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特斯拉落戶上海將成為外資企業在華設廠的先行者,未來會有更多外資新能源車企進駐中國,擁有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的外資車企的進入,將加速市場競爭,迫使國內車企積極推進技術升級,從而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後補貼時代”拉開序幕,高端產業鏈加速發展。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整體退坡,但高續駛里程車型補貼不降反升,政策對於系統能量密度、百公里耗電量等技術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誌著“後補貼政策”的來臨。目前補貼政策對於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影響正逐漸減弱,人們更多關注車的本身的性能而不是補貼,2020年補貼正式退坡,再加上“雙積分”政策的影響,這種趨勢將會更加明顯。“後補貼時代”的來臨,新能源汽車將更專注於提升技術水平以及整車性能,4月A0級、A級車以及B級車銷量佔比大增,證實了這一觀點,特斯拉等擁有核心技術的外資企業進駐中國,其鯰魚效應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水平,未來新能源汽車高端產業鏈將加速發展。

特斯拉提升鋰電需求,利好中國電池產業。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成本佔比近50%的重要零部件,是新能源汽車重要競爭環節。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超過200G,中國需求110G,預計特斯拉2019年產量超過50萬臺,電池需求量超過30Gwh,目前特斯拉電池廠商為日本松下,松下2017年電池銷量10Gwh,雖然松下CEO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將與特斯拉聯合在中國建電池廠,但也無法滿足特斯拉對於電池的巨大需求,這將給中國的電池廠商帶來機遇。中國電池企業技術方面與國外並無差距,只是電池穩定性方面不如國際電池名企,而且中國電池廠商具有本地優勢,服務響應及時,有望獲得大額訂單。在中國的電池企業中,寧德時代2017年銷量全球第一,已經進入大眾戴姆勒,路虎寶馬等公司,有能力參與全球競爭,未來有望進入特斯拉產業鏈。

特斯拉建廠有利於中國鋰電池全產業鏈走向全球化。特斯拉建廠擴產,電芯組件,包括正負極、隔膜、六氟磷酸鋰等都會存在明顯缺口,只有中國廠商能夠滿足特斯拉產能需求。負極廠商貝特瑞目前已經進入特斯拉供應鏈,當升科技作為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先行者,目前已經給特斯拉儲能供應正極。鋰電設備方面,雖然短期內由於我國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電池企業擴產放緩,鋰電設備企業短期訂單形勢不佳,但特斯拉的進入以及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長期鋰電設備發展空間很大。先導智能作為寧德時代供應商,現已進入松下供應鏈,“超級工廠”建成後有望打入特斯拉供應鏈。

評論員:陶倩倩

特斯拉落戶上海,利好國內鋰電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