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風水玄學為你揭祕:北京七個不為人知的風水祕密,你知道幾個?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它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起初周武王封堯的後代於此,當時叫薊丘,後來成了燕國的國都。遼代以北京為陪都,稱燕京或南京。金代於1153年遷都北京,改名為中都,從此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然而風水上認為,國都的西北要有龍脈。看來,北京的許多風水秘密並不為人所知。

風水玄學為你揭秘:北京七個不為人知的風水秘密,你知道幾個?

一、北京為“國家首都”比西安、南京都遲

北京在三大古代都城中,成為“國家首都”的時間比西安和南京都要晚。北京的歷史最早可上溯到周武王時期,堯的後代被封於這個地方,時稱薊丘,後為燕國國都。

從西周到唐代,北京稱為薊。自西周燕國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帶肥沃之地,盛產一種奇異之草,人稱薊草,尤其是西北隅的山丘,薊草十分繁茂,人稱薊丘,因此,人們習慣於稱這裡為薊。從薊丘到週末的燕都,從唐代的幽州城到遼代的燕京,從金中都到元大都到北平、北京,八朝古都,數百年的興衰繁華,在這風水吉地輪番上演。

明清時期北京城區圖西漢時,北京地區稱為燕國、燕都、涿郡、幽州、廣陽國、廣陽郡。東漢時,又稱為上谷郡。隋時稱為幽州、范陽,唐人稱為漁陽。遼代時,正式改稱為燕京。金代稱北京為聖都、中都,元代稱為中都、大都。明代時,稱為北平、北京,清代改稱為燕京。民國時,稱為京都、北平,1949年以後,稱為北京。

二、12世紀中葉:北京才“龍翻身”

所謂龍脈,就是連綿起伏的青山。龍脈的中心為祖山,是王氣鬱積之處。以此起始,引入京城,到達宮殿背後的靠山即“主山”。主山兩翼,左以河流為青龍,右引道路為白虎。主山之前、青龍白虎之間的最佳選點,是萬物精華的“氣”的凝結點,為龍穴,明堂就應座落此處。

北京第一次“龍翻身”在公元12世紀中葉,時金主將國都由東北遷到這裡。真正的龍興應該是在元朝。但之後,北京也遭受了一次劫難,整個城市幾乎被燒光了。此事發生於公元1216年,之前一年,成吉思汗將金政權逼離燕去,遷都汴京。蒙古軍隊輕易就佔領了燕京。成吉思汗的軍隊進城後,將金的宮室整個焚燬。

成吉思汗無意於定都北京,但都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時期,情況發生變化。深得忽必烈信任的和尚劉秉忠建議,元的都城遷定到燕京為佳,忽必烈接受了這一建議,改燕京為大都。並指定劉秉忠主持大都的設計和建設。劉秉忠依漢人傳統的風水觀點,按“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式安排了大都的功能佈局,歷時24年方建成,遂現代北京城的輪廓。

北京在風水定義中,有人也曾稱“龍盤虎踞”,如元時人即認為,“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據說這也是元從上都遷到大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北京的地理形勢符合傳統的風水要義

北京坐落在華北平原的北部,位於平原與山地奇絕的交會處和交通要衝,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於一身,以藏風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北京的西邊是太行山山脈、西山拱衛,北邊是太行山、軍都山形成一處半圓形山灣,東北部就是著名的北龍燕山山脈構成的天然屏障。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對堪輿術也頗為在行,曾對北京所在的冀州一帶風水大加讚賞,“冀州好一風水,雲中諸山,來龍也;岱嶽,青龍也;華山,白虎也:嵩山,案也;淮南諸山,案外山也。”從朱熹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地理形勢是全符合傳統的風水要義“左青龍右白虎”格局的,呈“四方朝覲”態勢:

風水玄學為你揭秘:北京七個不為人知的風水秘密,你知道幾個?

北京坐落在華北平原的北部,位於平原與山地奇絕的交會處和交通要衝,集山脈之險峻、河流之幽靜、平原之肥沃於一身,在藏風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太行山巍峨雄渾,自北向南,氣勢磅礴,奔騰而來。燕山莽莽蒼蒼,蜿蜒曲折,像兩條巨龍守衛著京師。森林密佈,山色青蒼,如歌的山風在林海中激盪,霧氣鬱集,雲蒸霞蔚。東邊是潮白河、溫榆河,西邊是永定河、小清河,自西北向東南,繞城蜿蜒流淌。雄渾的桑乾河夾雜著大量的黃土高原的泥沙呼嘯而來,與來自蒙古草原的洋河匯合,在北京地區形成浩浩蕩蕩的永定河,一路奔騰澎湃,洶湧激盪,如入無人之境地穿梭在青山密林之間。在北京西部的三家店,永定河彷彿從天而降,呼嘯著衝出山谷,衝向胸懷博大、幽靜美麗的平原,這就是有小江南之稱的北京小平原。其間,玉泉河、高梁河、溼餘河等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滋潤著這塊土地,在蛛網般的河流之間,構成星羅棋佈的湖海、水澱和河泊。

北京就建築在這太行山和燕山兩條山脈交會之地,永定河與潮白河之間的永定河沖積扇平原的頂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滄海之畔的永定河古渡口之上,南臨大河。這裡是龍脈之地,是藏風蓄水、聚氣蓄勢的龍虎奔騰之都會,更是三大地理區域和文化區域的交匯之區。

華北大平原、東北大平原、蒙古高原,在北京地區交會。華北大平原是以農耕種植業為主,是中原農業經濟文化區域。東北大平原是以林業和種植相結合,是北方型的經濟文化區域。蒙古高原是以遊牧業為主,是沙漠高原的經濟文化區域。三種地理形態,三種經濟類型,三種文化形式,在這裡交會、融合、衝撞和吸收,將一座古渡口演化為一座文化古都,進而成為政治、文化中心,巍然聳立數百年,依舊風華正茂。

四、歷代帝王營建北京蓋由於地理特殊

北京北面、西面、東北面三面高山環繞,形成天然屏障,拱衛著這座氣勢非凡的文化古都。北京北扼居庸關,右聳太行山,左面是滄海,南襟河、濟。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周武王封功臣召公奭於燕地,北京成了燕都邑,時稱薊城,城址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鄉董家村。當時營造的薊城呈長方形,東西850米,南北600米,城牆都是用細土夯築而成。早期的薊城城牆十分獨特,分為三個部分:主牆、內附牆、護城坡。這是為了有效的防禦和自衛。燕王在燕都薊城營建了輝煌壯麗的宮殿,著名的有寧臺、元英宮、燕昭王建碣石宮,築黃金臺,招納天下英豪才俊。

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鮮卑貴族慕容傍統兵打敗了大將石季龍,佔領薊城,建立前燕,作為燕都。前燕正式建築太廟、宮城、正陽殿。隋唐時,北京稱為幽州城,城牆高大結實,四面設門,南北7裡,東西9裡,周長32裡。

五代時期,劉守光囚禁他的父親,奪取幽州城,建立大燕,以幽州城為都城。遼主耶律德光升幽州為燕京,就是遼南京。燕京牆高三丈,牆厚一丈五尺,城周36裡,四周設8個門。遼燕京城店鋪林立,十分熱鬧。大內位於燕京西南,宮室樓閣鱗次櫛比。著名的宮室包括永興宮、積慶宮、興聖宮、延慶宮、太和宮、延和宮、長春宮、永昌宮、延昌宮、長寧宮、洪武殿、昭慶殿、元和殿、臨水殿。金王完顏亮改燕京為聖都,不久改稱中都。金中都在遼寧省燕京城址上仿北宋汴京宮室規制大規模營建,由漢人張浩、孔彥舟主持。徵用民夫一百萬,歷時三年,中都建成。金中都城分三重:大城、皇城、宮城。金中都宮城位於大城正中。宮城前有千步廊,正門是通天門,門樓系琉璃瓦頂,高8丈,深11間。宮城中主要宮殿有仁政殿、仁政門、大安殿。元世祖忽必烈在開平府即蒙古汗位。開平府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四年後,忽必烈下詔升開平府為上都。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頒詔,以燕京為中都。至元八年,忽必烈建元。第二年,改中都為大都。

元大都的營建早在至元四年便已著手進行,主持營建工程的是漢人劉秉忠,歷時二十餘年方基本完成。元大都是在元中都東北郊大寧宮元大都城圖的基礎上,利用高梁河的水源加以全面、系統地改造,形成一座宮殿密佈、水網交錯的繁榮大都城。

元大都系三重城結構:大城、皇城、宮城。元大都大城周長60裡,城呈長方形,四周城牆設門11座。城牆都是用上好的細土夯築而成,堅固結實,牆基厚度達24米,土中間夾雜永定柱和纖木。城牆上部有半圓形瓦管,用以排水。城牆外表覆以蘆葦編成的草蓆。大城城牆四隅建有巍峨的角樓,城外還設有墩臺。

元大城內前為宮殿,後為坊市,五十條街坊錯落有致,星羅棋佈。大旅遊家馬可波羅來到大都,置身於一片繁華之中,不禁由衷感嘆:“大都城實在太美了,城市佈局這樣巧妙,我簡直是無法形容、無以描述!”

元皇城在大都城內,城周20裡,俗稱闌馬牆。皇城中心是萬歲山和太液池,以此將宮室分成三個宮殿群:大內、隆福宮、興聖宮。元宮城在皇城東部,位於太液池延東一帶,城周9裡,四周設6個城門:南面三門是星拱門、崇天門、雲從門;北為厚載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風水玄學為你揭秘:北京七個不為人知的風水秘密,你知道幾個?

元宮城正門是位於南面正中的崇天門。門樓是琉璃瓦頂,深11間。崇天門後為大明門,門內是宮城正殿大明殿。大明殿是元朝皇帝舉行大典的所在,登極、朝會、節令等一應重大典儀都在這裡舉行。大明殿深11間,南北120尺,東西200尺,彩磚玉石,威嚴壯觀。大明殿戒備森嚴。元宮城大明殿東為文思殿,西為紫檀殿,後為寶雲殿。寶雲殿後是皇后正宮延春閣。

五、紫禁城裡風水為何好

紫禁城處於北京城最佳位置,三大殿所處即明堂所在,它居天下中心,與天空中央天皇大帝所居紫微宮對應。

在紫禁城營建的時候,原來沒有金水河和萬歲山(後改名為景山),基於風水格局的考慮,紫禁城正北設有玄武門(後改名為神武門),犯了古人不宜正北開門的忌諱,其後需建山為屏障。萬歲山與十三陵的天壽山遙相呼應,將天壽山的龍脈之氣引入紫禁城,既成為紫禁城的鎮山,又可阻擋北風穿堂。金水河從萬歲山西北方而來,沿萬歲山西麓注入紫禁城的護城河中,河水再由西北角樓下引入紫禁城內,流入太和殿前。在八卦中西北方屬幹位,代表天門,因此古人賦予金水河一個美麗的寓言:來自天河之水,通過金水河的流動,將天上的“生氣”源源不絕地引入紫禁城。

紫禁城嚴格按照中軸對稱的原則進行佈局,中軸兩端的建築陰陽對稱。中軸即是中央子午線,是規劃紫禁城全部宮殿及北京城的基準線。紫禁城內的朝政三大殿,即奉天殿、即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後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後寢三宮(幹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均位於中軸線上。其它宮殿若不建在中軸線上。也是嚴格按照對稱規則進行佈局,分佈在中軸線兩端。

目前北京奧運村的建設也是符合中軸對稱的原則進行的。

風水玄學為你揭秘:北京七個不為人知的風水秘密,你知道幾個?

六、北京的風水無疑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在長期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中,講究自然環境的風水說無疑具有許多現實意義。北京最重要的禮制建築——位於老北京內城郊外南、北、東、西四處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它們分別與先天八卦中幹南、坤北、離東、坎西或天南、地北、朝日、夕月的方位相一致。其中天壇是號稱“天子”的古代帝王在陰極陽生的冬至日祭天的場所,其中的是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天壇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築,它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樂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

地壇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壇拜臺周圍設計有方形澤渠,故原名方澤壇,明朝嘉靖13年改名為地壇。地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國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築。

日壇、月壇均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東方,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陽神”的地方。月壇又叫夕月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諸星宿神的地方。

七、莊嚴厚重之都正發生鉅變

首都風水的選址和佈局主要考慮天地人三才如何配合的問題,如果三者結合完美,那效果就明顯;如果其中任何兩方的結合存在問題,都會影響到效果的快慢和大小。

“天”是指天時,天運,具體的是指河圖和洛書的三元九運,六十花甲的年月日時等。“地”是指地理學上陰陽宅的巒頭和城市具體的佈局。“人”是當家人的生辰八字。

太極分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為陰陽相濟。八卦圖有先後天之分,先天八卦是河圖,後天八卦是洛書。先天八卦是陰陽相對,“乾坤天地定位,震巽雷風相博,艮兌山澤通氣,坎離水火不相射”,是相對的陰陽平衡。而後天八卦是動態的整體平衡,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兩者同時參合,那風水的真締就全出來了。

從目前北京來說,三碧木所主宰的六十年間最旺之地當然在正東(北京以天安門為圓心座標)。諸如國貿商圈、中央商務區、東方廣場等等不必說,就連中央電視臺都即將遷到正東。所以,位居東部的朝陽區最為興旺是個不爭的事實。北京市東邊的房子賣得價位高且火爆也是必然。同時,兌卦在後天八卦中所代表的正西方氣數亦旺,拿西邊來說,又是改造西單地區又是建金融街等等,同樣熱鬧非凡。正建造的北四環原亞運村附近的一系列建築也另有玄機!

另外,後天的兌卦又是先天的坎卦所居之位,坎卦為正北,所以北京的中軸線以北同樣興旺。除亞運村、奧運村在中軸線正北,還有數不清的高檔樓盤在北部紮根,且銷售暢旺。

結善緣請關注我,將會給您帶來好運勢!周易、玄學不是迷信,正確利用易經風水,化解命中難題。個人運勢預測、事業運、財運、桃花運生旺、婚姻緣分分析以及學業運問題的化解等方面的問題可私信諮詢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