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不可不知的教學方法


不可不知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概述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以達到教學目的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

為推進素質教育,教育部發文倡導的新的教學方法:

1,愉快教學法 (藉助於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著力於兒童的全面發展。它要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情景教學法 (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李吉林首創的。情景教學法提出的根據是情感和認知活動相互作用、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心理活動相互統一、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動與情意活動〉相互統一等原理。)

3,嘗試教學法 (由江蘇常州特級教師邱學華首創。)(它的特點是變先講後練為先練後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先嚐試練習,然後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容易。嘗試教學法綜合了講授、自學、討論、發現、練習等方法的優點。)

4,成功教學法 (基本要求有三個:1,積極的期望 2,成功的機會 3,鼓勵性評價)

運用到我國教學實踐中的國外的教學方法:

1,發現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倡導的)

2,範例教學法 (是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典型事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一種教學方法。所謂範例,是指教材中那些隱含著本質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是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創造的)其基本原則是:教學與德育相統一,解決問題的學習與系統知識學習相統一,基礎知識學習與智能培養相統一,主體與客體相統一)

3,目標教學法 (布盧姆教育理論的核心是“掌握學習”。目標教學法是依據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與“掌握學習策略”。目標教學法的實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系統,它包括“定標”,“實施”與“評價”三個環節。目標教學法的流程是雙向信息溝通式傳遞,隨時調整教學節奏,達到課堂教學優化控制。教學流程以目標為靈魂,師生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4,程序教學法 (斯金納--建立了操作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並據此提出了程序教學法,他認為,人類的學習也是一種操作反應的強化過程)

5,暗示教學法 (又稱啟發式外語教學法或啟示法,是教師通過各種暗示手段,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情感傾向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提高其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暗示教學法堅持的原則:愉快而不緊張的原則、 有意識與無意識統一的原則、 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則)(是保加利亞教學心理學家喬治 洛扎諾夫提出的)

6,非指導性教學法 (又叫促進教學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的首創,該教學法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義教育價值觀基礎上的。)(人際關係式非指導性教學法的核心和關鍵。)(要求學生通過實際活動,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來提高學習效果。)

當代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特點: 1,重視實現學生的主體性 2,重視教學中學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統一 3,加強學習方法的研究 4,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5,教學方法的模式化

教學設計的方法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具體來講就是教師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經驗、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教學要素,為優化教學效果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

教學計劃的意義在於優化教學程序,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學設計的主要特徵:1,以學生學習為中心 2,關注真實生活 3,以“研究”超越“經驗” 4,創造性和靈活性

教學設計的依據主要有:1,現代教學理論 2,系統科學的原理和方法 3,依據教學的實際需要 4,依據學生的特點 5,依據教師的教學經驗

教學設計四個基本要素: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評價。

比較有影響的教學設計模式有:1,系統分析模式 (是在借鑑了工程管理科學的某些原理的基礎形成的。) 2目標模式(呈直線型) 3,過程模式(非直線型)

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設計具體而明確的教學目標石教學設計中最先要考慮的問題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中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

教學目標的功能:1,導向功能 2,激勵功能 3,標準功能

教學目標的分類中影響較大的是美國的教育學家布魯姆等人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將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

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要求:1,一般目標和具體目標相結合 2,集體目標和個人目標相結合 3,難度適中 4,便於檢測

教學目標的表述:布魯姆關於行為目標的研究表明,教學的完成是學生行為的改變,這些行為是可觀察的,也是可測量的。一個好的教學目標的表述,就是要將一般性的目標具體化為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目標,要說明學生在教學後能學會什麼,學到什麼程度,說明教師預期學生行為改變的結果,這樣才有利於教師在教學時對目標的把握與評定。

課堂教學的方法

傳統教學常用的方法分為四大類: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四種

講授法是整個教學方法體系中運用最多,最廣的一種方法。它的主要特點是教師以口頭語言作為傳遞知識的媒體,向學生意向輸入信息,學生經過思維把知識存儲在自己的頭腦中。優點在於:省時,高效,系統化。

講授法的具體方式:1,講解 2,講述 3,講讀 4,講演

講授法基本要求:1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和思想性 2講授要系統完整,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符合知識的系統性和啟發性教學原則的要求 3教師要努力提高語言表達水平(準、精、美)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把教材內容概括成一系列問題,向學生一一提出,引導他們根據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問答、質疑、反問、補充和討論,使學生從所得結論中來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倡導並運用過這種教學方法。 《學記》中就要求教師教學要做到“善問”、“善待問”)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獨立的閱讀教材、收集資料,並進行群體性的討論,藉以交流信息,深化認識,發展智能的一種教學方法。

討論法的特點是: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中心,學生處在主動地位,有利於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求實精神及創造精神。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是指教師通過對事物或直觀教具的演示和組織教學性參觀等(演示法,參觀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並培養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是指教師通過對實物或直觀教具的演示和組織教學性參觀等,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客觀事物或現象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演示法,是指向學生展示實物等直觀教具,或做示範性實驗,使學生獲得關於事物現象的感性知識,以促使其獲取新知識,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特點在於直觀性強。常常配合講授法、談話法進行。

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是通過練習、實驗、實習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鞏固和完善知識、技能、技巧的方法。主要包括:實驗法、練習法、實習作業法等。

實驗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一定的儀器進行獨立作業,並通過觀察事物的變化來獲取知識,培養實驗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特點是讓學生親自動手,手腦並用,進行獨立操作。

實習法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書本知識運用於被中的一種教學方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特點在於應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學了會用的目的。

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欣賞法),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景,或利用一定教材內容和藝術形式,使學生通過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們的性情,培養他們正確的態度、興趣、理想和審美能力的方法。

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方法:1,主體參與性教學的方法 2,合作學習型教學的方法3,研究學習型教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1,教學目的和任務 2,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

3,每節課的重點、難點 4,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5,教師自身的素養 6,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

若教學目的和任務是傳授新知識--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等

若是讓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練習法、實習法等

若是為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並發展智力--談話法、討論法等。

教學組織的方法

教學組織是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圍繞一定的教育內容或學習經驗,在一定的時空環境中,通過一定的媒體,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結構和程序。

教學組織的特點:1,特殊的師生互動 2,特殊的時空安排 3,教學因素的特殊組合(教學目標、內容、媒體、手法手段等因素在教學中各具獨特的作用)

貝爾--蘭喀斯特製,也稱導生制,產生於19世紀初的英國。

道爾頓制,由美國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在道爾頓中學提出並實行的。

特朗普制,由美國教育家勞伊德*特朗普在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

教學組織發展的特點:1,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化 2,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綜合化 3,教學組織形式的個別化 4,更加重視課外、校外活動

班級授課制也稱班級教學或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年齡和文化程度編成有固定人數的班級,由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統一規定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時數,根據課程表進行分科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它是我國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為班、課、時三個特點。

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1,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從時間和空間看,課堂教學都是培養人才的有效、經濟的形式) 2,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有利於發揮學生集體的教育作用。

班級授課制的侷限性:1,不利於對學生因材施教,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體地位、獨立性和創新精神等方面的發展。3,以“課”為基本的教學活動單位,某些情況下會割裂內容的整體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間的合作。

班級授課組織的具體形式:1,全班上課 2,班內分組上課 3,班內個別教學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 2,上課 3,課外作業的佈置、指導和批改4,課外輔導

教師要全面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學習態度,思想特點和個性特徵。

要上好課就要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1,目標明確 2,內容正確 3,方法恰當 4,教學組織嚴密 5,教學效果優異(教學成功與否最終要看教學效果。)

可以把課分為兩類:單一課(特點:一堂課內主要完成一種教學任務)和綜合課(“混合課”,特點:一堂課內同時完成兩種或兩種以上主要教學任務的課)

課的結構是指一堂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順序和時間分配。課的類型不同,相應的結構也不同,每種類型的課都有一定的結構。

綜合課的一般結構是:組織教學--檢查複習--學習新教材--鞏固新教材--佈置課外作業

條目式教案的基本結構:1,課題名稱2,教學目標 3,教學內容 4,重點、難點 5,課的類型6,教學方法 7,教材教具準備8,教學時間 9,教學過程設計10,板書設計11,教學反思。

多媒體教學的方法

教學媒體的特性: 1,固定性 2,擴散性 3,重複性 4,組合性 5,工具性 6,能動性

優越性:一,擴大了教育傳播的範圍和規模二,能傳送活動圖像,能準確、直觀地傳送事物運動狀態,從而有助於教育質量的提高。

現代教學媒體運用應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1,教育性原則 2,科學性原則 3,技術性原則 4,藝術性原則 5,經濟性原則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注意:1,應該在以信息技術、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試試課程教學活動;2,課程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後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改變了學習者的學習方式。

教學評價的方法

教學評價的功能:1,導向與激勵功能 2,鑑定功能 3,改進提高功能 4,管理功能 5,研究功能

教學評價的分類:一,根據評價的時間和作用分類:

1,診斷性評價:指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狀況進行的測定與預測。

2,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指在教學活動計劃實施過程中,對教學計劃、方案執行的情況進行的評價。

3,總結性評價:又稱終結性評價,是指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後所進行的評價。

二,根據評價的標準分類,可分為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三種。

三,根據評價主體分類,可分為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現代教學評價強調三種基本理念:1,關注學生髮展 2,強調教師成長 3,重視以學論教。

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編制:1,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2,設計指標體系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3,設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策略 4,設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注意處理好的幾對關係(a,指標體系的全面性和重點性 b,指標的獨立性和相關性c,指標的可測性和概括性 d,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

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1,方向性原則 2,科學性原則 3,客觀性原則 4,發展性原則 5,可行性原則

現代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1,測試 2,檔案袋評價

現代教學評價的內容主要有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角色把握,學習環境的營造,教育技術的應用等。

現代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一,測試,二,檔案袋評價(是一種綜合性的過程性評價

教學研究的方法

教學研究指的是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學研究程序,通過對教學現象的解釋、預測和控制,探索教學規律的一種認識活動。

教學研究在教學改革與發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現在:

1, 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力

2, 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依據

3, 發展和完善教學理論的重要基礎。

4,提高廣大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

現代教學研究的特點:一,從過去只研究存在,發展到現在關注研究變化,演化;二,從過去只研究簡單事物,追求簡單性,發展為探索複雜性;三,從研究實體轉向研究關係,相互作用,非線性關係;四,從歸納法得出結論到更強調理性在認識中的作用;五,從僅採取邏輯推演,到邏輯推演與非邏輯;六,從分析意識發展到整合意識。

教學研究的功能:一,探討教育教學規律,揭示教學活動內在的特性,增長教學知識,構建,豐富,發展教育教學理論。二,改進實踐。

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

教學研究方法的類型,按研究目的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發展研究、比較研究和預測研究等。

教學研究的一般步驟可以歸納為:選定研究問題、查閱文獻和初步調查、制定研究計劃或方案、實施研究(蒐集並整理資料)、分析研究得出結論、形成研究報告。

選題一般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價值性原則 2,科學性原則 3,創新性原則 4,可行性原則

研究計劃的基本內容:1,課題名稱 2,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3,研究內容 4,研究方法與設計 5,具體實施步驟 6,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7,成果形式 8,經費概算及所需儀器設備

研究成果的評價:1,評價教學研究成果的作用 2,教學研究成果評價的內容 3,教學研究成果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4,教學研究課題鑑定的程序

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觀察法;二,調查法;三,實驗法;四,個案分析法;五,行動研究法;六,比較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直接觀察,記錄,分析的一種方法。

觀察法的特點:一,適用範圍較廣,研究課題較小;二,直接,客觀,有表面性;三有目的,有計劃,不能控制條件。

調查法的含義:調查法是指研究者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學問題,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有機會、有目的地蒐集有關的事實材料,從而做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具體建議的研究方法。

調查法的特點:1,調查對象的廣泛性 2,調查手段的多樣性 3,調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3,調查結果的延時性

常用的調查方法:一,問卷法;二,訪談法;三,調查表法。

個案分析法是指對單一人或事進行個別深入研究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