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高考作文怎麼教?掌握這兩點就夠了!

高考作文怎麼教?掌握這兩點就夠了!

對廣大考生而言,高考作文的“鉅額”分值是他們無法繞過的重要得分點,然而有人卻說作文水平的高低和考生自己的文學素養有關,老師是教不來的。那麼,高考作文到底應該怎麼教?我們來看下張必錕先生是怎麼說的。

高考作文以命題或者半命題的形式為主,這也成為傳統的作文訓練方式,其優點是能使學生受到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從而提高連貫表達的能力;其缺點則是容易把寫作方法變成某種僵硬的公式,束縛學生的創造性。

但有一些教師針對這種考試方式實行 “對路訓練”,發展了 “命題作文”缺點的一面。

名詞解釋

所謂 “對路訓練”,就是眼睛死盯著招生考試的作文試題,絞盡心血,以獵取高分。

在平時,往往是命題之後先念一篇 “範文”,再據此提出要求,名曰 “啟發”,實則示意學生照此辦理,鼓勵抄襲;臨考,或提供各種 “典型材料”,或抄錄若干精闢語句,或示以篇章大略,或代擬全文中心,甚至猜題押題,大講考場秘訣。 這還有什麼生動活潑可言?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葉聖陶早在六十多年前就曾說過:“苟題意所含非學生所克勝,勉強成篇,此於其興味及推理力摧殘殊甚。”

這話至今仍切中時弊,而且說得一點也不過分。看看現在學生的習作,“勉強成篇”之多,實在驚人,由此不難想見學生的 “興味”(寫作的慾望)和 “推理力”(思維能力)被摧殘到何種程度了!

難怪韓寒會在他的博客中寫:“高考作文很蠢”。

01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作業

作文允許學生借鑑某些成功的文章,但決不能提倡套用某些現成的公式。作文的創造性表現在 “獨立表達”這四個字上。

所以如此,是因為作文所反映的是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感受,而這種感受,不論其深淺程度如何,總是跟學生自身的思想、感情、性格、愛好以及生活經歷等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離開了學生的真實感受,作文的創造性將不復存在。

“典型材料”的泛濫會誘導學生作文摻假

一談到作文的創造性,有些教師就有意無意地把它跟文學創作混為一談。

舉個例子

記敘文的寫作訓練,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學生就被告知要選用“典型題材”或 “典型材料”;再加上升學考試的閱卷人又總是把 “材料典型”視為 “一類文”的主要標準之一,更使這個說法得到了理論上的支持而風行一時。

這樣做,從好的一面來說,可以讓學生重視選材———自然,也有可能寫出生動的文章,如果學生碰巧獲得了這樣的材料的話。

但壞處也不小:十二三歲的孩子且不說能否真正理解 “典型”一詞的含義,就是真的寫起來,也只能取材於自身的經歷和直接觀察,其中固然會有好一點的材料,但一學期作七八篇文,要篇篇都 “典型”,也實在難哪!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結果,必然產生兩種應付的辦法:一是以真實材料為基礎,再摻些假;二是把別人的 “典型”材料改頭換面變成自己的。無怪乎學生常說,寫記敘文就是先編好一件事,再抄點漂亮語句。

魯迅當年就曾經痛斥過文人們的作假文字。而我們今天竟然提倡在作文中作假,從道德培養上看,這對孩子們的影響是很不好的。

“典型材料”成為當代新八股

用 “典型材料”的理論指導作文,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也極為不利。常常聽到有些教師埋怨學生不認真看教師的批改,作文本發下去,看一眼分數就往書包裡塞。

殊不知學生對這種作文方式是極為不滿的,他們豈止是不看,連想也懶得想———因為是言不由衷嘛!這樣一篇篇地 “練”下去,儘管材料都比較 “典型”,而語言訓練的功效究竟何在呢?還不是像《聊齋志異》裡用 “羯鼓四撾”嘲笑的八股文那樣——— “不通又不通”嗎?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作文而至於 “編”,至於 “抄”,這個語文教學中的最大苦果,我們是嘗夠了的。學生長大了,進入社會了,到了不能“編”、不能 “抄”而要根據實際需要寫點東西的時候,他們會說些什麼呢?難道我們聽到的抱怨還少嗎?這種情況必須改變!

而改變的第一步,就要廢棄這種 “典型材料”的理論,來一個解放,讓學生自由地寫他們的所見、所聞、所作、所感,表達他們的真實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語言訓練就可以切實地進行了。

02

必須注意文章的實用價值

指導學生寫記敘文、議論文,從審題立意、選材佈局直到語言技巧,要講的東西越來越多,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寫出漂亮的文章;可是一到應用文,如日記、書信、總結之類,便覺得沒有什麼好講的了。

這也難怪,書信、總結之類的東西注重實用,一般都不太講究文飾,高雅氣少一點,自然不合某些人的脾胃。但這樣講下去,寫作訓練就會離實際需要越來越遠。

欣賞奇文的癖好在作祟

這種情形的發生並不偶然。“以文章取士”的科舉制度在我國搞了一千多年,並不大注重實用。而欣賞奇文的癖好代代相傳,至於這奇文有何實際用途,則往往無暇過問。這影響至今還依然存在。

試看每年高考、中考,“狀元”們的文章或私下傳抄,或見於報刊,總要熱鬧一陣子。這固足以引起我們的自豪,也有 “取法乎上”的意思。但由於人們並不瞭解 “狀元”們何以能寫出如此漂亮的文章,只是就文論文,指出它的幾大優點,因而競相模仿的,結果往往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

舉個例子

如立意高超,自然是這些文章的 一大特點,足以發人深思,有些人有感於此,便拿來幾個作文題,讓學生挖空心思地 “立”起 “意”來———殊不知 “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待到文章寫成,不僅高超的立意不見,連話也講得不通了。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但這樣說絕不是要把文章的欣賞價值和實用價值截然分開。在精神文明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欣賞正逐漸變成人們的普遍需要。

但單就寫文章而言,能寫出供欣賞的文章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學寫作主要是為了實用,即為了滿足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實際需要。人們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恐怕很少有閒情逸致去寫什麼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文章。

長期以來,在部分教師中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觀點:立意必高超,材料必典型,文辭必華麗。這 “三必”,都是正確的理論,但只可施於個別學生而不可用於全體。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對全體學生來說,能就一個實際問題,運用已經佔有的材料,清楚地說明自己的看法,這就夠了。至於文飾,則不論練習哪一種文 體,都是應該講的。

“文”和 “質”是統一體,沒有文飾,則 “虎豹之鱡猶犬羊之鱡”,但絕不是片面地追求辭藻華麗,要在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的前提下來講,這樣才有寫通的希望。

這些關於語文作文的真知灼見,來自於《我教語文——張必錕語文教育論集》。這本書囊括了張必錕先生關於教材教法、教學實踐、詩文創作三方面的思索,很多觀點都深受同行推重。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新書封面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作者手稿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劉國正先生題詞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顧振彪先生題詞

必錕先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編語文教材,研究語文教育,勤勉治學,腳踏實地,是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收在這部《我教語文》裡的,就是他大半生心血智慧的結晶。

必錕先生是學者型的語文教師。在全國同行中,就道德文章來說,如果不脫俗而排座次,雖然說不準他的編號應屬第幾,但總夠靠前的吧。其實績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二是教材,三是著述。十多年來,他參與“人教版”多套中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對語文教材建設和改革所做出的貢獻,於同仁中頗有口碑。

張厚感老師的文章

本文摘編自《我教語文——張必錕語文教育論集》中《命題作文的危機》、《作文須選 “典型材料”嗎? 》、《必須注意文章的實用價值》三篇文章,有刪改。

設計:薛雙嫻(實習)

主編:吳海濤

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高考作文怎么教?掌握这两点就够了!

點擊閱讀全文,將秘籍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