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一:起源

一戰之後的十年,法國雷諾坦克的360度旋轉炮塔已經成熟並不斷擴大,但大多數部隊仍以步行和馬匹機動,無法與快速移動的裝甲部隊結合,也無法支援它們。一種解決方案是發展一種用於快速突擊的坦克和一種較慢用於支持步兵的坦克。對蘇聯人理論是以快速中型坦克,配有用於“突擊”行動的綜合機械化部隊以支持一個廣闊的前線。而德國人更傾向於把坦克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來承擔滲透和進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初幾輪戰鬥中,德國陸軍取得了相當大的戰場勝利,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規模相對較小、但領導有方、訓練有素、鬥志高昂的裝甲部隊。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在1941年代中期蘇德戰爭開始後,蘇軍具卓越的機動性和可靠性的t34中型坦克很快就超過了他們,德國3.7釐米的PaK 36反坦克炮被證明不過是“對付蘇聯重型裝甲的敲門鼓”時,德國臨時把過時的國內和捕獲的外國裝甲車輛和反坦克炮拼湊在一起彌補這一缺陷,這些突擊炮放棄炮塔,轉而安裝更強大的主炮,古德里安將軍要求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來制定一套解決方案。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不像他們的德國對手,蘇聯最初沒有看到無炮塔突擊炮的好處,部分原因是他們的T-34/76可以大量生產。1941年下半年坦克遭受的嚴重損失促使蘇聯設計師迅速修正了這個問題,受到德國突擊炮能降低生產成本和多功能性的啟發,蘇聯將76.2毫米反坦克炮安裝在T-70輕型坦克的車體上,但是它的薄裝甲和半封閉的乘員區使它不適合寒冷天氣和城市戰鬥環境。隨著突擊炮的概念在戰場上證明了它的價值,蘇聯像他們的對手一樣,發展出了更重的突擊炮,他們只有兩種火炮選擇,一種輕型的76毫米火炮和一種中型的122毫米火炮,T-34/76的底盤是容納一門122毫米M-30榴彈炮的合乎邏輯的選擇。兩者都被視為機動火炮,因此組成混合團,為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提供綜合支援。其數量經常與坦克相匹敵。隨著戰爭的進行,雙方都試圖保持各自的裝甲優勢,儘管這種優勢轉瞬即逝,

二:裝甲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到1943年,蘇聯和德國在坦克和反坦克優勢上的競爭不斷升級,,1942年初,克虜伯公司在N號2型坦克底盤上安裝了一門Pak43型71倍ロ徑88毫米炮,軍械局本來很滿意,但要求換用“黑豹”的坦克底盤,與計劃中的“老虎”II共享主要部件,如履帶、變速器、懸架和車輪,以提高製造產量和維護,並降低成本,車身研製最終轉給MIAG公司,而克虜伯專注於設計火炮,該公司詳細的研究,發現加強裝甲後的“黑豹”I的重量增加了近800千克。建議將車體正面下部的裝甲厚度減少至50毫米,底部裝甲減至25毫米。經此可以減輕250千克的重量。1943年6月,該車的設計稿被確定,命名為“獵豹”,整車高度達到了2.72米,裝甲厚度為:正面80毫米,側面45毫米,後面40毫米,頂部16毫米。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獵豹”的軋製裝甲(RHA)加入少量鉻、鎳和鉬增強硬度和耐腐蝕能力,但1942年後,這些資源的庫存減少了,德國人用釩等代用品作為晶粒生長抑制劑來改善鋼的韌性,但可鍛性受到相應的影響。因為RHA的力量來自於擁有硬度一致,由於生產經常受到盟軍轟炸的干擾,反覆將原金屬加熱到800°C並在水或油中冷卻的回火過程,不可能總是達到生產最佳合金化鋼板所需的精度。這種“規模效應”的結果是,內部可能形成一種晶體微觀結構(統稱貝氏體),這增加了硬度和衝擊開裂的可能性。與美國的鋼板形成對比的是,德國鋼板較脆,撞擊的衝擊波將可能產生一種危險的金屬碎片,“獵豹”的布氏硬度值(根據力的單位確定衝擊特性的標準冶金試驗,較高的數值表示較硬/較脆的金屬,較低的數值表示較軟/較有延展性的金屬)在250到290之間,在戰鬥中,車輛的上甲板往往更容易開裂,盟軍測試顯示,美國90毫米和英國17磅炮彈打不穿獵豹的傾斜前裝甲,然而,如果裝甲已經開裂,接下來的幾輪炮彈就有可能實現穿透。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蘇軍對戰場上殘存的德軍黑豹和虎1坦克殘骸進行了調查,發現蘇聯原有的76毫米火炮和122毫米火炮己不足以對抗更重的德國坦克,剛剛裝備不久的SU-85自行火炮在1500~2000米距離上無法有效穿透“斐迪南”、“虎”式和“豹”式等裝備,據這一情況,蘇軍判定,必須研製一種主炮威力更大的自行火炮。於是1944年型D10S100毫米炮替換SU-85現用的主炮,稱為SU-100,SU-100的外觀與SU-85沒有大的區別,但炮管較長,主要部件都保持不變,包括髮動,變速器和底盤,只有16.5%的車輛部件是新的,其餘的來自現有車輛,包括T-34 (72%),SU-122(4%)和SU-85(7.5%)。全車裝甲均為軋製鋼板或鑄造鋼,車體正面裝甲加厚到了75毫米,其他部位厚度為20~45毫米。還在戰鬥室頂部右側裝有與T-34-85炮塔上相同的車長指揮塔。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雖然軋製裝甲在1944年中期很普遍,但由於製造厚板的回火過程增加了生產成本,為了增加生產數量,並保持低成本,考慮到擴大複雜、昂貴的銑削設備的開銷和由此產生的額外生產步驟,SU-100儘可能多地採用鑄造裝甲,平均硬度為250 BHN。通過簡單地將熔化的金屬倒入模具中,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冷卻後去除熔化金屬進入腔內的“澆口標記”,由於當時的製造技術和工藝,蘇聯鑄造的裝甲厚度不一致。由於熱處理不當或使用低質量合金造成的內部缺陷也很常見,用錳代替鎳會產生堅硬的高碳成品,顆粒結構沒有被改變,儘管整體彎曲的形狀暴露出較少的表面面積更好的分佈應力,一般來說,鑄造的裝甲比較堅硬,但也比較容易破碎。儘管更高質量的美國鋼變得越來越容易獲得,但嘗試使用回火來加固裝甲意味著生產時間和成本的增加。而且50度角的75毫米厚裝甲已經足以抵禦戰場上遇到的大多數來襲炮彈。事實證明SU-100的前裝甲對輕型和中型炮彈幾乎是無懈可擊的,但在正常射程內被一枚8.8釐米的反坦克炮彈擊中時易碎。

三:火力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1942年7月1日,克虜伯設計一種全新的8.8釐米反坦克炮,而他們的的競爭對手萊茵金屬-博西格公司只是簡單地提供了一種重新加工的41 L/74高射炮。前者由於較短和使用更小,更容易儲存的炮彈而中選,被命名為PaK 43,PaK 43最初是作為一種單體炮管開發的,但是由於發射高速炮彈產生了巨大的內部壓力和應力,需要改為兩件式,這也減輕了建造和更換的難度,Pak43型71倍口徑88毫米主炮射角為左右各12°,俯仰角-8°~14°,初速為100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30°傾斜的167毫米裝甲鋼板,

這就意味著它可以在當時所有盟軍坦克的有效射程之外擊穿它們的坦克裝甲。使用WZF 1/4伸縮瞄準器能夠與主炮一起橫向移動,18度視野十字線沒有範圍和偏轉設置,但是提供了歸零調整和照明。車前方有一挺MG 34機槍,仰角和橫弧分別為27度和30度左右,射速每分鐘850發,槍托、瞄準器和兩腳支架被儲存在一個木箱裡,以便必要時可以在車外使用。“獵豹”還配備了一件近身支援武器,可以發射39個煙幕彈,射程為7-10米,在離地0.5-2米的地方引爆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由於SU-85剛登場就已經過時了,蘇軍想不增加口徑增加身管長度以提高火炮威力的方法行不通。接著,蘇軍又考慮採用A-19122毫米加農炮或者D-15152毫米榴彈炮,但其無法有效的裝載在中型坦克底盤之上,別託洛夫研製了1944年型D10S55倍口徑100毫米炮,100毫米主炮比85毫米有明顯的改進,雖然它的射速從每分鐘5-6發降低到3-4發,主炮重1435公斤,使用4倍放大的鉸接式TSh-19瞄準具。射速為6~8發/分。

該炮俯仰角為-2°~+17°,左右射角各16°,炮口初速可達870~900米/秒,使用彈重為15.8公斤的BR-412B穿甲榴彈,炮口初速1000米/秒,在500米距離上穿透162毫米垂直鋼板,1000米穿透149毫米,2000米穿透124毫米,通常情況下交戰狀態在1000 - 1300米,可以有效的擊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裝甲。因為只作為支援或與掩護步兵行動,而不是獨立行動,所以SU--100沒有車載機槍,對於乘員防禦,戰鬥艙內有2支7.62毫米PPSh-41衝鋒槍和1420發彈藥(20個彈匣),4枚AT手榴彈和24枚F-1手榴彈。車輛後部安裝了一對後置TDP煙霧系統,

三:機動性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為了避免生產延誤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車輛硬件互換性,“獵豹”配備了邁巴赫HL 230 P 30水冷汽油發動機,它被用在德國的其他重型裝甲車,發動機額定功率為522千瓦,轉速為3000轉,但實際上在2500轉時有更合理的485kW,儘管“獵豹”在外形上比“豹”更低,製造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但它的重量和速度略差。由於早期的車輛使用的是源自黑豹的未修改過的前懸掛,所以它們經常出故障。

該車配備單半徑控制差速器、轉向杆、機械盤式制動器和8.7米轉彎半徑。每側裝有8個交叉、獨立懸掛的雙鋼圈橡膠減震車輪,雙扭轉杆懸掛為45000公斤的車輛提供了最好的支持,擺動臂向前(左)和向後(右)。這提供了獨立的車輪垂直運動,增加了剛度,有助於保持穩定的粗糙地形,理論最高速度為46km/h,與其他德國裝甲車一樣,“獵豹”依賴於汽油發動機,這比類似的柴油發動機更復雜,也導致了更高的維護和生產成本,可靠性也是一個問題,車輛的預期壽命只有500公里。儘管德國人打算糾正這個問題,但德國經濟轉向柴油發動機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令人望而卻步。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SU-100的動力裝置和變速器與T-34/85相同,12缸四衝程柴油機在1700轉/分鐘時額定功率為336kW,持續輸出接近298kW,在1800轉/分鐘時最大輸出功率為373kW。V-2-34發動機使用“DT”型柴油,以及“E”型(OST 8842)汽油。400升的燃料通過車輛內部的側面運輸,並通過一個NK-1泵與發動機相連,而80升的油則通過一個三節齒輪泵在系統中循環。在發動機的兩側,有兩個管狀散熱器提供冷卻後置的變速器由一個多片離合器、一個手動五速變速箱(帶有常齧合齒輪)、多片轉向離合器(轉向離合器制動器)和最終驅動器組成。為了彌補增加的30毫米裝甲,前懸掛系統得到了加強。克里斯蒂型螺旋彈簧加載扭轉臂,每個支持五個830毫米直徑橡膠鑲邊合金每側雙車輪。車內燃料量為400升,預備油箱裝油270~350升,最大公路速度48公里/小時,最大行程320公里(公路)或180公里(越野)。

四:乘員訓練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德國在整個戰爭期間的訓練都是通過替代軍隊進行的。還利用特別課程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人員成為可能的軍官和軍士。到1944年底,戰時物資短缺,需要迅速派遣士兵,基本訓練通常從16周減少到8周,包括個人、小隊和排培訓部分。專注於小武器和近距離戰鬥技能。健身、運動、講座、操練。各種武裝學校(武器學校)提供相關的設備、武器和戰術方面的指導,隨後是高級訓練,通常直到學員被送到戰場,雖然每個乘員都要熟悉其他人的職責,但指揮官、裝彈員、駕駛員和炮手之間的相互作用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的密切合作轉化成了快速的戰場反應。應徵入伍的士兵和應徵入伍的軍官一起參加訓練,兩組之間的同志情誼也就相應的加強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蘇聯從1943年4月23日開始,自行火炮從炮兵部隊轉移到裝甲和機械化部隊。這一變化也意味著自行訓練學校和第18、19和21個自行訓練團及其有關人員也進行了類似的重新分類,儘管SU-100是一種粗製濫造的、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車輛,但它強大的主炮、良好的裝甲保護和機動性使它深受乘員們的喜愛,車輛指揮官往往是一名中尉,其餘的乘員則是中士,需要接受了大約三個月的培訓,課程培訓主要集中在主炮的裝填、瞄準和射擊、彈藥保管、無線電操作以及技術和機械技能。額外的訓練包括戰術程序、應對各種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以及障礙物,以及大約三分之一的夜間演習和駕駛員訓練。大多數學員幾乎沒有裝甲作戰經驗。這些新兵隨後被送往前線後方的預備役訓練旅和團,最後被派往戰場。

五:戰術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自1940年以來,自行火炮一直與傳統坦克協同作戰,為了充分利用數量相對有限的這類車輛,德軍將這些車輛組成獨立的自行火炮營。分配給機動預備隊,以幫助支撐受到威脅的地區。與其他德國裝甲部隊一樣,“獵豹”自行火炮允許部隊以最有效的方式行動和戰鬥,指揮官必須完全熟悉周圍的地形,並花時間將信息傳遞給下屬,掃視四面八方的敵人是最重要的,保持嚴格的無線電紀律,雖然強調戰鬥但不鼓勵採取不必要的冒險行動。“獵豹”的主要任務是遠距離摧毀敵人坦克。如果有幾個目標出現就在2500米的射程內迅速攻擊它們,受到敵人坦克攻擊威脅的後方保持緊密隊形,並充分利用地形,在那裡建立了準備區和射擊陣地。“獵豹”可以在追擊行動中與其他機動部隊合作,前提是燃料和彈藥補給得到保障。在結束戰鬥時扮演機動後衛的角色,在完成戰鬥任務後,它將被撤回到恢復戰備狀態。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蘇聯人最初使用SU-100作為自行火炮,而不是像德國人那樣作為突擊炮。由於沒有旋轉炮塔,突擊炮兵不適合在進攻中進行反坦克行動,更適合用於防守,要麼幫助步兵突破到敵人防禦,他們要避免近距離攻擊,T-34/85和IS-2更適合這樣的角色。SU-100通常被佈置在適當的高地上,以支持從側翼的陣地發起的攻擊,因此,它們沒有配備機槍防禦。SU-100的大口徑主炮也能被用來摧毀敵人的反坦克炮,一旦建立了陣地,就要利用地形進行保護和隱蔽。敵人的裝甲和反坦克炮是優先目標,面對壓倒性的數量,自行火炮將分散和重新集結在一個更有利的位置。通常情況下,交戰是在森林裡或相反的斜坡上進行的,如果發現敵方裝甲,SU-100會停下來,準備對他們進行突然襲擊,儘可能長時間地保持火力,並與其他車輛合作,以發揮最大的火力,

六:結論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在二戰的戰場上,這兩種武器很少交手,但代表著雙方都試圖開發一種技術上、結構上或數量上都佔優勢的武器系統競賽,獵豹裝甲防護、火力和機動性的平衡使它成為對抗當代敵人裝甲的一個非常成功的設計,1939年至1942年間,德國在質量和數量上對蘇聯有絕對的優勢,但無數的戰鬥損失造成了不可持續的消耗,特別是盟軍的轟炸行動嚴重破壞了德國人生產設施,導致在戰爭的最後15個月裡只生產了419輛獵豹,而SU-100擁有傾斜的裝甲、可靠性和火力的坦克結構品質,非常適合大量生產,而蘇聯工業超出了德國轟炸機的航程,可以不受阻礙地運轉,從1944年9月到1945年4月底,共生產了1350輛——是獵豹數量的三倍多。德國在質量和數量上到1943年實際已經喪失殆盡了。


二戰自行火炮的代表,SU-100和獵豹全方位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