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趙家舊時光

白牆黑瓦的江南村落之間,泛黃的春聯還殘留在牆上,黃金葛爬滿了雕花的門窗;夕陽斜斜映在斑駁的磚牆,也將晚歸人兒的背影拉長;明月把灰濛濛的天空照亮,吳儂軟語散落在河邊小巷,刀槍棍棒又響起在那禮堂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趙家——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鎮,以香榧而聞名,來了之後你卻會發現這裡風景怡人,不僅有詩情還有畫意,頗有水墨江南的韻味。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而在趙家的歷史長河中

一直有一個村子忽明忽暗的影子

瞭解它你也就打開了一個窗口

去比較全面的瞭解趙家

那就是花明泉村

文武雙全的村莊

在我們走過的村莊當中,有的風景宜人,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的物產豐饒,逢年過節遊人如織;有的文脈深遠,上古之風綿延存續。但是,至於花明泉嘛,我實在想不出符合她的開場白。

因為,我記憶中的諸暨鄉村,還沒有哪一個像花明泉這樣:尚武之氣熊熊烈烈,耕讀之風綿綿延延,既有豐饒特產,又有怡人風物,古建古物沉穩挺拔,名人名家相得益彰;秉性方正、熱心公益的著名書法家何蒙孫,以及他的長子——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北京大學首任校長何燮侯,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都是花明泉文化底蘊的體現。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何燮侯故居)

別聽花明泉這三個字,就以為這是一個偏柔的村子,那你可錯了,走進村子,你會發現裡面好多老老少少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都耍得有模有樣,這就是花明泉和其他村子區別開來的地方了。

過去,當別的村子漁樵耕讀的時候,花明泉人正在以武會友,而花明泉的拳棒歷史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宋初,由檀溪何氏一脈世代相傳。咸豐年間,泉畈村何文慶率眾抗捐,組建“蓮蓬黨”,後又轉戰浙東,花明泉村建造武祠,外聘武師,偏重於實戰......即便在武學之風漸微的當代,花明泉人依然懷揣武學,頗具名聲。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花明泉文化禮堂

花明泉村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建有電影院, 是一代人的文化記憶。現在,曾經的電影院改建成為花明泉村文化禮堂, 是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家拳棒”的傳承基地, 陳列著趙家拳棒套路中使用的槍、刀、流星、叉、劍等兵器。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為了沿襲先人的一些傳統

在一些特定節日上

都會在文化禮堂

舉辦別開生面的武術表演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市美術家協會

走進花明泉村文化禮堂

現場揮毫撥墨

迎來村民嘖嘖稱奇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紹劇團演出現場

豐富了村名的日常生活

帶去了極大的樂趣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當然除了這些,現在的花明泉村農業也十分發達,像櫻桃採摘,藍莓採摘等也吸引了一批批遠道而來的客人。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諸暨這個能文能武的村莊,孕育出了第一任北大校長

既能遊山玩水

又能陶冶情操

還能習武強身

你確定不來逛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