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文 | 徐若風

走進影院觀看《復聯3:無限戰爭》之前,懷揣著對羅素兄弟之前兩部《美隊》的好感,我相當期待他們會如何佈局這部漫威MCU十週年最龐大、最昂貴的“英雄名人堂”作品。然而,令人些許失望的是,在觀看的大部分時間,我的內心毫無波動。

《無限戰爭》,是漫威走到第三個“十字路口”的一招不冷不熱的棋。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無限戰爭》一開場便緊接《雷神3》的結尾,阿斯加德飛船遭到屠戮,海姆達爾和洛基在雷神索爾面前被殺害,綠巨人則終於得以重回地球,漫威史上野心最大、最錯綜複雜的故事也隨之展開。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由喬斯·韋登掌舵的初代《復仇者聯盟》,故事的線索只需要在六個英雄之間進行切換,講故事的方式即使鬆散也能工整地編排進像樣的結構。但在《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他在掌控力上的不足便顯露出來,支離破碎的群像安插、被各色無關緊要的閒筆拉垮的節奏,致使漫威IP消耗過快、生命力驟減,這部作品獲得了很差的口碑成績和不在漫威影業期待值上的市場成績。隨後,漫威的大旗真正扛到了羅素兄弟身上。

整場“無限戰爭”就像一個跨越銀河系的巨型沙盤遊戲,分成兩派對立陣營。橫跨著多個地理位置(標題)而展開的多線敘事,是羅素兄弟為《無限戰爭》安排的敘事策略。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羅素兄弟

在二十多位英雄人物龐雜集結後,轉折失當、容量過度也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缺點,數量≠質量、奇觀>敘事,這些顯然不是導演的過錯。

面對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羅素兄弟的處理儘可能地趨於平均。作為一部粉絲電影,它的細節被埋藏於只有粉絲才能讀解的彩蛋式趣味,更多則是淹沒在宏大的框架與步伐匆急的節奏之中。它不再如之前的漫威MCU作品一般“路人友好”,粉絲電影的性質愈發濃重。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直到《雷神3》與年初的《黑豹》,MCU依舊選擇了在套路內趨向於全年齡段和去風格化的處理——即使你漏掉了之前的幾部作品,依舊可以在影片精細化的門檻權衡下,做到無礙觀影。最鮮明的一個例子,便是羅素兄弟在《美隊3》中對故事完整度的保留,能在讓觀眾眼花繚亂的時候,還能掌握住整個故事,前因後果都能梳理清爽,每一個英雄角色也都不僅僅是醬油,而是儘可能地發揮作用,並流暢地進行大場面打鬥。

而這些卻在《無限戰爭》中被丟失了,也許這也是它顯出臃腫、失控的原因,即身上堆砌了太多延續前作與開啟後作所需的重量。十年積攢起的角色們一起登場,錯綜複雜之下,人物又各無深挖,事件的發生迅速緊接另一事件。電影的結構表面看似緊湊,但實際上,“潦草趕製”和“精密運轉”完全是兩碼事,而《無限戰爭》更類似於前者。不同的場景間“遲滯感”的產生,便是因為缺乏必要的反應時間,也無法擁有足量清晰的解釋。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如網友們所調侃的,與其稱這部電影《復聯3》,不如管它叫《滅霸傳》。如果一定要在這個巨大且龐雜的戲臺上尋找中心,那麼用大量筆墨塑造的滅霸則無疑是主角,而非任何一位超級英雄。

這位臉長得像一顆紫薯、擁有“宇宙計生委主任”宏圖偉願的新一代“太空獨裁者”滅霸的人生目標,便是採集六塊宇宙原石(空間、時間、心靈、力量、靈魂、現實),劃一個響指就能對全星際進行種族血洗。為此,他甚至不惜犧牲自己養女的性命。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滅霸每次出手奪取寶石,都伴隨著一場雙方陣營的犧牲與交易,但這些在他主宰宇宙命運並讓它朝良性驅動的計劃之下,都不算什麼。可以說,這甚至不是個徹底走偏的“英雄理想”,而不過是愚蠢到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解決人口過剩計劃。

電影在人物塑造上的問題不止於滅霸,互聯網上興起大量辱罵“星爵”的言論甚囂塵上,也從側面表現出了《無限戰爭》劇作的又一處力不從心。對於影片中的諸多bug與不少悖於之前人設的粗糙書寫,粉絲們把槍口戲謔般地指向了克里斯·帕拉特,而他也戲謔地進行了無傷大雅的“公開道歉”。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一方面,這些都顯然是劇本欠缺打磨的結果。在匆忙的規劃中,漫威MCU在現階段還沒有能力用說服力強的行為動機與精準的細節,去對接與彌合單方作品與交叉作品間的縫隙。

另一方面,粉絲群體也對漫威要求逐步提高,已經不容易輕易滿足。畢竟,每位英雄角色的個性和人格魅力,才一直是MCU最根本的驅動力,而非花花綠綠的特效轟炸。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電影中有一幕令很多觀眾動容,也是全片最打動我的幾個時刻之一:雷神索爾隻身一人即便面臨生命危險,都要扳動中子星熔爐,那一刻是美的,錘哥傳遞出了人物決絕的高光時刻與力量,這也與開頭被殺害的洛基在臨死前的情感遙相呼應。這一幕如一個縮影,完美解釋了漫威為什麼如此受大家歡迎——我們需要偶像。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無限戰爭》的悲情結局,令我想起了去年漫威另一個系列(X戰警金剛狼系列)收官之作,《金剛狼3》。它將曾經叱吒風雲的超級英雄儘可能地“常人化”、“悲情化”,採用西部片混搭公路片的類型外殼,致力於詮釋遺存變種人對世界改變所做出的抉擇,以及他們在情感上生死疲勞的掙扎、臨終前心中的信念。

《金剛狼3》中有一個細節,被時代吞沒的老年金剛狼,不止一次地斥責“過時的超級英雄文化”給予勞拉愚蠢的幻想,這宛如是一種抱殘守缺式的最後救贖,深深刺痛人心。《金剛狼3》的最後,一場“有去無回”的死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是,英雄角色的死亡在大量前作的鋪墊之下,最終能釋放出如此真實可感的悲壯氣勢與情感能量。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金剛狼3》劇照

同樣是角色的死亡,反觀《無限戰爭》的結尾,即便消逝的數量如此之巨,卻都無法構建起影片最後的高潮。每位英雄的犧牲,本應當是可以令觀眾在十年的人物沉澱下,被呼喚起情感的。但尷尬的是,結局不僅沒有在情感上掀起高潮,反而幾乎“官方劇透”了之後的情節走向。

電影中,每個段落營造出的悲情時刻,都如同怒吼著“本處挖坑,請看下部復活”。由於商業合約與續集計劃,不少角色壓根不會現在死已是人盡皆知。當所有觀眾都能猜到下一部《復仇者聯盟》將是即將開掛的《復活者聯盟》,那麼無論是悲情化的英雄末路,還是開放式結局本身,意義都不算太大。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於是乎,《無限戰爭》終究成了即將到來的大戰前哨,一部耗資巨大的“預告片”,而漫威MCU系列的第三階段也不可避免地終將劃上一個結尾。

這對粉絲來說無疑是不想面對的一個現實,但如果我們保持冷靜,大概會預見在第四階段之後,未來即將發生的——另一堆超級英雄。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在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鳥人》中諷刺如今的“超級英雄文化”和對應的“粉絲狂熱”。

《鳥人》由曾經當紅,之後過氣,差點被遺忘的“蝙蝠俠”邁克爾·基頓主演,講述了昔日榮耀成明日黃花的好萊塢明星轉戰百老匯卻失敗的故事。同時,伊納裡圖在現實中也多次炮轟超級英雄電影是“強姦觀眾的文化垃圾”,因為“永無止境”。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鳥人》劇照

雖然我個人並不認同伊納裡圖的這番言論,因為有些太過極端。但的確,漫威的世界幾乎是永動的,永遠不存在真正的終結。正如《無限戰爭》的結局中所反映出的,哪怕連成批超級英雄的死亡,都不會真正傷及漫威MCU的IP容量,不會令它被限制或是被無端消耗,只不過是劃定了它可能性的邊界——

小羅伯特·唐尼與克里斯·埃文斯在本階段完結之後,新的鋼鐵俠和美國隊長又會在多久之後誕生呢?

距離錘哥與抖森第一次出現在漫威世界裡已經過去了7年,之後幾乎一眼望到了頭。

荷蘭弟已經是新世紀以來的第三任蜘蛛俠,第四任還會遠嗎?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復活與重啟恐怕在未來,會不間斷地繼續發生,雖然這是令漫威IP在生命力上受到挑戰的東西,但好萊塢從不會懼怕這類挑戰。畢竟,連超級英雄文化符號本身的衍變,都足以寫就一部歷史。

當看著MCU十年這場旅途中的所見、所感,我們會不由地感慨這種“去儀式化”的漫改作品,竟能用如此娛樂化的方式走到了如今這個高地。而好萊塢,便是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日落大道”,偶像們被生起、被興盛、被遺忘,一如那些被銘記、被改造卻又亡佚的神話傳說。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死亡與消逝是暫時的,偶像與狂熱的循環則是無限的。

文 | 徐若風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不冷不熱的《無限戰爭》,真正無限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