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中美談判信號紊亂,彼此試探對方底線

中美談判信號紊亂,彼此試探對方底線

(資料圖)

《財經》記者 金焱/文 發自華盛頓 蘇琦/編輯

6月2日至3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就兩國的貿易問題完成新一輪談判後,中美貿易何去何從一度信號混亂。

羅斯率領的美國代表團離開北京時沒有發表公開聲明。中方也沒有提及任何明確的新協議。對此,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世界兩大經濟體仍有可能最早在本月就開打一場1000億美元的貿易戰——第三輪中美貿易談判上週日在北京結束,雙方未能取得突破。《紐約時報》報道說,兩國沒有宣佈達成任何協議,中國官員拒絕在特朗普政府沒有同意不對中國出口產品徵收進一步關稅的情況下,承諾購買更多的美國商品。

美國時間6月5日《華爾街日報》的最新消息則是,接近美國貿易談判官員人士透露,中國的出價是,如果特朗普政府放棄關稅威脅,中國願意購買近700億美元的農產品,製造業產品和能源類產品。

同樣信號紊亂的還有關於中興事件的進展。美國時間6月5日路透社報道,中興已簽署一份撤銷美國商務部採購禁令的協議,允許該電信設備製造商恢復與美國供應商的採購業務。消息稱,初步協議內容包括,美國就該事件向中興開出10億美元罰款和另外4億美元暫由第三方保管的預防未來違規的資金。有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商務部計劃修改於去年達成的和解,將中興需支付的3.61億美元也做為和解的一部分。

美國商務部發言人則立刻回應稱,未與中興達成或簽訂具體協議。

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問題,中美雙方談判的底線在哪裡?

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對《財經》記者說,中方的底線是不能減出口,不能撤銷中國製造2025,不能把國有企業私有化。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願意購買的產品包括大豆、玉米、天然氣、原油、煤炭和其它製成品。

美國的底線又是什麼?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國際貿易專家愛德華·奧爾登(Edward Alden)對《財經》記者指出,美國的問題是特朗普政府還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兒。美國有很長的需求清單,但需要搞清楚的是在哪些方面願意妥協。

中方警告稱,如果美方出臺包括加徵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

美方是否會撤銷301調查,停止加徵關稅,西雅圖律所Harris Bricken的合夥人、曾任職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總法律顧問辦公室的威廉·佩裡(William Perry)對《財經》記者表示,301調查有截止期限,所以從現在到今年11月18日,6個月的時間內中美會一系列的貿易談判。

美國前紡織品貿易首席談判代表羅納德·索立尼(Ronald Sorini)對《財經》記者說, 以前其他國家和美國差距較大,因此美國在貿易談判中態度也寬鬆。現在美國貿易代表和特朗普都認為,克林頓政府和中國達成的加入WTO條款缺陷很多,導致了現在巨大的美中貿易逆差。在過去的談判中,中國獲得了優勢,現在要做出修正。特朗普認為達成此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對中國最大限度地施加壓力,這與以前的談判方式是決然不同的。

美方的用意是,索立尼說,他們必須使用301條款這樣的貿易工具來迫使中國嚴肅對待談判,並進行必要的讓步,否則雙方將無法達成合理的協定。維持現狀所帶來的風險,要遠大於施加25%的關稅達成更平衡的貿易關係可能帶來的風險。

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引發了很多不滿,包括他剛剛對歐洲、加拿大和墨西哥實施的貿易制裁,翰宇國際律師事務所(Squire Patton Boggs LLP)國際貿易聯席主席弗蘭克·塞莫利茲(Frank Samolis)對《財經》記者說,特朗普的行動引發了共和黨人的不滿,特別是這一舉動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帶來的可能威脅。 問題在於,美國商務部因進行“232調查”,對進口鋼徵收25%的關稅,對進口鋁徵收10%的關稅。這個調查給總統以寬泛的裁量權。

日本明治大學全球事務研究所(Musashino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Global Affairs)訪問學者奧村純(Jun Okumura)對《財經》記者說,中美關係註定要在穩定之前惡化一段時間,如果中國在投資、知識產權問題上對美國讓步,同時在量化目標上堅決不鬆口,最後就是一個美國、中國、WTO三贏的美好前景,但決策者會有不同的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