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林奕華改編“梁祝”,靈感來自這位音樂劇大師的三首歌

4月19日-21日,由林奕華編導及作詞的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時隔三年之後將在北京保利劇院開啟新一輪的演出。作為林奕華創作的第一部音樂劇,他在這部作品裡一人包辦了除《自畫像》以外的所有歌詞,音樂作曲部分則交給了有著“ 劇場音樂小王子”之稱的陳建騏進行創作,而舞蹈和形體部分林奕華則再次請來了與他合作過《賈寶玉》《三國》等作品的“黃金搭檔”——編舞家伍宇烈。

林奕华改编“梁祝”,灵感来自这位音乐剧大师的三首歌

《梁祝的繼承者們》創作團隊林奕華、陳建騏、伍宇烈(從左至右)。受訪者供圖

創作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裡的唱段歌詞時,林奕華都基於自己對當今社會和愛情的思考,這其中也有許多靈感來自早年間他看過的音樂劇,在向新京報記者揭秘影響《梁祝的繼承者們》創作的靈感來源時,我們發現,都跟音樂劇大師斯蒂芬·桑德海姆有關。

《拜訪森林》助攻“梁祝”的開場

最初創作《梁祝的繼承者們》時,林奕華覺得第一個要考慮到的情節是祝英臺為什麼要離家出走?如果父母為她安排的事情她可以“聽話”的話,她就不用讀書,不用女扮男裝,不用遇見梁山伯,所以林奕華決定,要改編中國最古老的傳說,最關鍵的還是要把故事帶回到現代來思考,《梁祝的繼承者們》用了父母與祝英臺的關係作為開場。

林奕華記得在很多童話故事裡,“很久很久以前”通常都是一個故事的開端,他覺得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裡面,常駐著一個父母對小孩的願望,也能打開孩子跟父母之間的交流:“有一部音樂電影《拜訪森林》就是表達這樣的故事。”林奕華所提到的音樂電影《拜訪森林》(Into the Woods)是美國當代音樂劇詞曲作家斯蒂芬· 桑德海姆的代表作:“在這部電影中有一首很重要的歌曲叫做《孩子會聽》,某種意義上講,孩子會聽話不一定代表的是‘會傾聽’,因為‘聽話’更多的是一種‘服從’,很多時候父母跟小孩說你要聽話,就是父母用自己的經驗來當成孩子的經驗。”

結合《拜訪森林》的啟迪,林奕華寫出了《為什麼不能跟父母談生命的意義,只能談生活的意義》這首歌,這是這部戲裡林奕華寫出來的第一首,當時劇本還沒成形,他想把自己對於“梁祝”思考的命題灌注到歌名裡,最終挑出了十八首。“藉由父母與孩子的視角可以看出生命跟生活的差別,生命要看長遠,生活就是看當下。那些當年很‘聽話’的孩子不能跟父母談生命的意義的原因是,很多時候父母比較注重看眼前,可孩子們總是要去看未來的幾十年的事,而當他們成為父母后,又讓自己的孩子不要看那麼遠,這是個死循環。”

林奕华改编“梁祝”,灵感来自这位音乐剧大师的三首歌

《為什麼不能跟父母談生命的意義,只能談生活的意義》歌詞。圖源見水印

“喬治”讓自己區分喜歡與愛

在創作《梁祝的繼承者們》的歌曲時,另一部對林奕華影響深遠的音樂劇同樣來自於斯蒂芬·桑德海姆,作品名叫《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1987 年,林奕華一個人在倫敦過聖誕,因身處異鄉沒有家人朋友一起慶祝,所以就翻看英國BBC 播出的舞臺劇,偶然看到了音樂劇《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這部音樂劇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是,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思考你看見的東西。我們有非常多的機會去跟看到的事情對話,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邊看邊想,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希望別人能夠懂自己,而問題是你自己並沒有讀懂自己。《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的最後一首歌《Move On》其實就是在講這個問題。”

通過《Move On》,林奕華聯想到現實愛情裡也有這類焦慮,創作出《梁祝的繼承者們》裡的《梁山伯嗆聲祝英臺》。《梁山伯嗆聲祝英臺》這首歌裡還蘊含著另外一層關係就是愛與喜歡。林奕華認為,“喜歡是容易的,可是你要把這個喜歡變成愛,就需要經過很多的錘鍊。這就像一個人在街上看到櫥窗裡的衣服哪個都喜歡,但是等到真正要拿錢去買的時候,反而不知道買來幹什麼。愛跟喜歡最不同的地方是,喜歡是照鏡子,愛是看到靈魂的一面。”

林奕华改编“梁祝”,灵感来自这位音乐剧大师的三首歌

《梁祝的繼承者們》劇照。三慄攝

《夥伴們》啟發寫出最後一首歌

1970年,斯蒂芬·桑德海姆寫了音樂劇《夥伴們》(Company),這部音樂劇故事的開始是鮑比35 歲生日那天,十個朋友都為他準備好了生日蛋糕,男主角卻失蹤了,因為他受不了被這些朋友催婚,在鮑比眼中他看到的每一個朋友的婚姻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都很甜蜜,因此他害怕結婚。在《Company》這個音樂劇裡,主人公鮑比最後唱了一首歌叫《Being Alive》,林奕華介紹,這首歌講的是如果愛情永遠都要符合你的條件和想象,你才願意打開自己的話,其實你還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現在最流行的愛情態度是你認真就輸了,就要告訴對方我不在乎你,你要先在乎我。而在《Being Alive》這首歌裡描述的是承擔,其實就是當你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重要的時候,才會有彈性地去對待所有發生在你面前的事情,由此受啟發,我寫了《梁祝的繼承者們》最後一首歌《為藝術犧牲》。”

林奕華強調列舉這幾部激發創作靈感作品的目的,“其實我是想告訴大家,音樂劇不是隨便模仿來的,它不是你找到一個橋段,寫出幾首好聽的歌,就有音樂劇的精神,其實需要很漫長的一個過程和積累,音樂劇能不能在我們文化裡開出花朵,最終主要看它在我們的《跟自己談戀愛》歌詞。 生活中能不能開出花朵。”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翟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