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有人說80年代教師水平高,中師生現在都能上985,網友:具體分析

有人說80年代教師水平高,中師生現在都能上985,網友:具體分析

說起現在的教師隊伍,大家都會感覺整體水平還不能盡如人意。實際上教師隊伍的整體狀況距離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需求,確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造成這一原因的情況是非常複雜的,其中由於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低,職業缺乏吸引力,優秀畢業生不願意從教是一個主要原因。但是這個鍋不能由教師隊伍來背,不能借此來否定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各個行業中還是較高的這樣一個事實,更不能因此來反對提高教師的待遇和教師的地位,這樣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至於現在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上世紀80年代相比,到底是高,還是低,這需要全面的進行分析,不能簡單地進行比較。

上世紀80年代的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並不能說是很高,應該說是參差不齊。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由當時教師隊伍的結構決定的。由於十年動亂,教師隊伍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當時的教師隊伍大約由四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相對年齡較大的教師,他們是文化大命前進入學校學習的。一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中數量較少的一批學生,稱為工農兵學員。一部分是77年恢復高考後進入學校學習,並分配到教育一線的,另一部分,主要是在農村地區,則是大量的民辦教師。這裡的學校包括大學和中專兩個層次。

有人說80年代教師水平高,中師生現在都能上985,網友:具體分析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這些教師,無論那一部分,其愛崗敬業的精神都是非常強的,這一方面要比現在的教師隊伍高很多。至於業務水平,文革前畢業的學生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而且絕大部分是師範院校畢業的,所以整體水平是很高的。恢復高考後分配到學校工作的教師,當時高校的招生數量很少,學生的基本素質是很高的,被稱為“天之驕子”,所以整體水平也是很高的。工農兵學員的水平由於沒有入學考試,有的只有小學畢業也被推薦到大學學習,在大學裡的學習也不夠系統,所以說其中有一部分人的水平是不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也有一些不錯的。另外農村學校大量的民師,他們為中國的鄉村教育付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就其整體業務水平,也可以說是不平衡的。

至於說當時的中師生現在可以考上985,這種說法是無法驗證的,只能做一個分析。當時的中師生分為高中中專和初中中專,這裡應該主要是說初中中專的學生,在當時稱為“小中專”。當時,為了解決教師緊缺問題,同時允許高中畢業生和初中畢業生考中師。但是對於“小中專”的數量控制比較嚴,是先選拔其中優秀的一批初中生報考中專,然後才報考高中。當時在農村,有一個普遍的觀點是要解決解決城市戶口問題,吃上國庫糧。所以,當時能進入小中專學習的學生都是初中裡的尖子生。他們如果上高中的話,考上大學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還能考上不錯的大學。而當時大學的招生數量很少,有些年份,全部招生人數也不如現在985高校的招生多。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當時的中師生現在都能考985說法的來歷,無論這種說法是否科學,這批中師生確實非常優秀。

有人說80年代教師水平高,中師生現在都能上985,網友:具體分析

那麼是不是說現在的教師隊伍就一定不如止世紀80年代的呢,這裡應該主要是指80年代後進入學校工作的人。由於當時是精英教育,所以當時的學生智國程度是非常好的,專業知識也很紮實,工作態度非常認真,這批人的基本素質應該說是相當好的。而現在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學校工作的大部分是二本層次的學生,所以說在整體上從入門來看,門檻要比當時低得多。但是,也不能因為這些就否定他們的整體水平。比如說,他們的知識面要比當時的學生寬得多,他們對學生的管理能力比當時的教師更強。當時的學生是很好管理的,現在的教師應對學校複雜情況要比當時的教師經驗多得多。

所以說,每一代教師有每一代教師的特點和優勢。不能用一代教師否定另一代教師,這是不客觀的,也是不科學的。更不能借用這樣一個理由來抹黑現在的教師隊伍,這樣做就是別有用心了。而且借用這樣一個理由來反對教師提高待遇,更是荒謬沒有道理的。社會希望有更優秀的人才從教,就要尊重現在的教師,現在的教師受不到應有的尊重,得不到應有的地位,優秀人才怎麼可能願意地進入到教師隊伍中來。所以說,必須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機制,以良好地待遇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從教,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有人說80年代教師水平高,中師生現在都能上985,網友:具體分析

關注教育新聞熱點、分享個人觀點,拙木侃教育,感謝您的關注、閱讀、評論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