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只會跟孩子講道理的家長,你真的很二

因為控制、不平等、嘮叨,這三點觸犯了孩子的底線,這種方法只會讓他越來越叛逆,與我們的期望背道而馳。


一個讀者給我留言:

“老師,向你求教。我家孩子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寫作業磨磨蹭蹭,不好好吃飯,一身毛病,軟硬不吃,真是要崩潰了。為什麼我掏心掏肺地講道理,卻毫無效果呢?”

這個留言道出了了很多家長的無奈。

極端負責,苦口婆心,掏心掏肺,可孩子卻油鹽不進,甚至更加逆反。

只會跟孩子講道理的家長,你真的很二

為什麼孩子對家長講道理如此厭惡?

道理往往含著評判,你是對的,我是錯的;你是高的,我是低的,你常常正確,我一貫錯誤。所以,講道理的人居高臨下,被講道理的人往往逆反和對抗;

道理暗含著你“應該”,卻未必符合真實。講道理的人很權威霸道,但實際情況往往是多變發展的,看似無比正確的道理,在當時未必符合當事人心理需求;

講道理的人拘泥於僵化的結論,無視當事人的感受。顯得特別不體貼,情商低,這樣講出的道理,即使正確也不會被接受;

講道理的人往往不厭其煩,囉嗦重複,像轟炸機一樣令人膩煩。

動輒耳提面命,孩子成了被指令控制的木偶,獨立思考,獨特個性,完全被壓抑,被封印,將來就會長成一個傀儡和木偶,生活事業一敗塗地。

過度的道理會讓孩子變成空心人。過度講道理和要求是在圍繞一個外物來構建自我,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會關注自己內心感受,當然也就不會體會別人感受。一個低情商的人,事業家庭都不會太成功。

只會跟孩子講道理的家長,你真的很二

盧梭曾在《愛彌兒》中說: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如果我們和孩子處於一種教育和被教育的關係時,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關係的。講大道理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灑脫。

一旦我們開始管制他,孩子從內心是牴觸的。因為,控制、不平等、嘮叨,這三點都觸犯了他的底線,這種方法只會讓他越來越叛逆,與我們的期望背道而馳。

真正的教育不是傳授知識,提高智商,而是維護孩子的心力。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溫暖滋養孩子的心靈,然後去引爆大腦的潛能。

如何跟孩子講道理?

1.教育需要的是雙方平等交流,不是單向灌輸。是你怎麼樣,有什麼想法,我能幫助你做什麼?而不是你必須怎麼樣,應該怎麼樣balabalabala……

只會跟孩子講道理的家長,你真的很二

2,教育就是管理情緒,先感受後教育。設身處地共情被教育者的真實感受,讓對方感覺到被看見,被體諒。當一個人被別人感知到的時候,他往往會感到溫暖,往往會感到安全和穩定,讓他情緒穩定下來之後,你再給他講道理,這時候的道理可能才被他聽得見。

3,用規則說話。美國暢銷書作家凱瑟琳•路易斯講過:孩子其實很喜歡“規則遊戲”,當家長能夠在教育中做到“提前溝通、互相尊重、講道理、培養責任感”時,所有的問題都將引刃而解。當一切都可以讓規則來樹立權威,你只需要享受教育的甜蜜。

4,用背影說話。貝貝寫作業認真仔細及時,從來不用家長督催。熟悉他家情況的都知道。每天晚飯後,是全家學習時間,爸爸看書寫作,媽媽練毛筆字,貝貝寫作業。環境影響,身邊的榜樣,一切盡在不言中。

5,採取“自然後果法”,比事先告知更有力。早晨磨磨蹭蹭,那就讓幼兒園遠足大巴開走,讓孩子體會時間不等人的道理。午飯不好好吃,過了飯點餓得心慌怪誰?不要講大道理,讓他去撞南牆,去犯錯和經歷,然後他就刻骨銘心了。

只會跟孩子講道理的家長,你真的很二

6,直觀感受法。小孩子對大道理沒感覺,可以通過看得見摸的著的生活來滲透。比如孩子不愛護傢俱,可以跟他講,你踢傢俱他會很痛的。孩子不願讓媽媽去上班,可以告訴他,媽媽不去上班,賺不到錢,就無法給寶寶賣好吃的藍莓蛋糕了。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一個人能夠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

我們講過很多道理,卻沒能教育好孩子。

因為,教育是不講道理的,是講愛與理解的。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