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大規模減稅降費為企業發展“添翼”

大規模減稅降費是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最直接的措施之一。今年截至12月5日,國務院召開了38次常務會議,其中16次就減稅降費措施作出相關部署。其間,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利好政策密集落地。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佈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834億元,已實現今年全年2萬億元減稅降費目標近九成。

紅利持續釋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並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減輕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今年減稅降費在力度和進度上都超出了市場預期。”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向國際商報記者分析,從力度上看,調減增值稅和所得稅兩大主力稅種稅率直接降低了企業成本;從進度上看,先降低增值稅稅率,再降低所得稅稅率,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減稅總規模已超過市場預期的1.5萬億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亦表示:“從2018年中國的減稅降費規模看,1.3萬億元的規模超過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減稅降費力度不小。而從今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減稅降費力度更大。當前,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正在得到更好的細化和落實。”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鄒蘊涵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通過減稅降費直接改善企業的經營現金流能明顯減輕企業的負擔。與此同時,在中美貿易摩擦仍在持續之時,通過減稅降費能對沖美國加徵關稅給中國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穩定企業信心,一定程度上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減稅降費能夠穩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從而穩定就業大局。”鄒蘊涵說。

力度繼續加大

減稅降費是一個動態調整和完善的過程。鄒蘊涵表示,未來在完善優化增值稅稅率稅檔的基礎上還應做到因時因地制宜。“我們要在做好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在準確判斷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降低企業所得稅等方面的政策空間。”

此外,受訪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應進一步引導企業用好減稅降費紅利,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和開展創新活動。

劉向東分析,從目前來看,民營企業等在發展中存在抗風險能力偏弱的問題,往往會成為最先受到衝擊的對象,如在國內去槓桿政策下,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凸顯;面臨外部貿易摩擦風險時,企業市場受到壓縮,經營困難等。“減稅降費等措施的落實一方面將直接提振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將為企業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支持其開展持續的創新,進而提高自身競爭力。未來,中國的減稅降費規模和力度預計還將不斷加大。”

鄒蘊涵談道,對於企業的創新活動而言,如何在研發初期尚未實現經濟效益時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尤為重要。“減稅降費系列措施的落地為企業發展特別是創新發展提供了充分的‘資金彈藥’。”

不僅如此,鄒蘊涵認為,未來中國還應大力發展股票、天使投資等金融市場。“目前中國金融機構仍以商業銀行為主,在承擔研發風險、對創新企業進行資金傾斜方面,銀行具有天然的內在避險需求,不能充分滿足企業創新發展要求。這本身不是商業銀行的問題,而是其他金融市場發展不夠充分的表現,中國應進一步發展完善金融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