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重疾險的最強指南,建議收藏

重疾險,是家庭保險配置的核心保險。

之前小七也科普了不少相關知識,這次為了方便大家查看,我把一些比較重要的點集合起來,一文解決你90%的疑問。

建議先收藏,再閱讀~

首先目錄奉上:

01 為什麼要買重疾險?

02 重疾險的分類?

03 買哪種?給誰買?買多少?

04 重疾險包括哪些保障?

05 如何判斷及挑選一份好重疾險

06 重疾險常見問題
*

01 為什麼要配置重疾險?

重疾險,就是保重大疾病的保險,如果發生了保單上的疾病,保險公司會一次性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這筆保險金給了你之後,並不限制使用用途,你可以用去治病,也可以用去幹別的。

重疾險的作用,不僅僅是賠一筆錢用來治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補償收入損失。患重疾無法工作的這段時間,中斷了收入,還有後續的康復費用、護理費等,也需要依靠重疾險的賠償金來覆蓋。

幾十萬的重大疾病治療費用,對一般家庭來說是很大的壓力,所以建議給家庭的每個成員都配置一份重疾險。

*

02 重疾險有哪些分類?

看上去都是重疾險,但實際的保障內容卻差別挺大。
我們可以主要把它們分為3類:消費型、儲蓄型、返還型

  • 消費型重疾險:

只保障疾病,如:重疾、中症、輕症、癌症等,不含有身故責任。如果整個保障期間都沒有出險,保費不會返還。因此,保費設置得相對較低。

保障期限也相對靈活一些。可選擇保終身,也可以選擇保到70歲、80歲。

這類重疾險槓桿率非常高,節省下來的保費可以去購買專門的理財工具。

  • 儲蓄型重疾險:

在保障期內,無論什麼原因身故了或者患了重疾,都能得到賠償。

一般來說,儲蓄型保險大多為終身保障,身故和重疾反正會賠一個。

儲蓄型的重疾相比消費型,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現金價值。

儲蓄型重疾險的現金價值會一直增長,到老的時候如果不想要這份保障了,還可以退保拿回來一筆錢養老。

上面說的這兩種,都是保障型的重疾,保障重疾、身故、全殘等責任。

  • 返還型重疾險:

返還型重疾險通常都會帶身故保障和滿期金。

滿期金是指到一定期限沒有出險,保費退還給你;比如:你購買了一份保單保30年交了13萬,30年內沒有出險,13萬或增加一點利息返還給你。

這種保險購買時保費比一般的保險貴很多,給你返錢讓你產生買保險不花錢的錯覺,實際幾十年跨度的通貨膨脹就是你付出的最大成本。

這種類型的重疾,小七一般不建議購買,我們去購買儲蓄型或者消費型的保險,把省下來的錢去買銀行理財都划算多了。

*

03 買哪種?給誰買?買多少?

  • 買哪種?

上文說的消費型和儲蓄型的重疾險,都是不錯的。像返還型的保險,由於其性價比太低,所以不推薦。

  • 給誰買?

家庭每個人都應該配置重疾險,因為重疾風險,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

但有一個情況比較特殊,55歲以上的老年人就不建議買重疾了。因為那個年紀買重疾有很多限制,如保費倒掛、保額限制或無法通過健康告知等。

  • 買多少?

重疾險的保額 ≥ 治療費用 + 康復費用 + 收入損失 - 社保報銷

具體的計算依據可見這篇文章→

考慮到如果得了重大疾病,即使在非一線城市,也會傾向於去一線更好的醫院看病。所以,建議大家至少配置40萬保額以上。

  • 保多久?

如果是第一份重疾險,建議保終身。可以不選擇身故責任,但保額一定要在40萬以上。

*

04 重疾險包括哪些保障?

  • 重大疾病

在保監會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中,規定了 25種,其中 6 種屬於必保疾病,另外19 種屬於可選疾病。

目前市場已經達成共識,重疾險的病種都會覆蓋這25種。根據數據統計,這25種重疾的理賠率高達95%以上。所以,重疾的病種覆蓋多一些、少一些,不用太糾結。

重疾險的最強指南,建議收藏


  • 中症/輕症

相對“重疾”而言的,是重疾的較早期症狀,或未達到重疾程度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也容易惡化成大病。 輕症的誕生,使得患者在疾病早起就能獲得理賠、接受治療,是非常利於投保人的設計。

而中症,也很好理解,未達重疾、重於輕症,就是中症。中症的賠付比例往往高於輕症。

重疾險的中症和輕症保障,有的直接含在重疾合同內,有的則需要另外附加。

一般來說,附加了輕症,費率不會增加太多。所以如果產品可以附加輕症的話,還是建議大家附加上,能大大提升理賠概率。

高發的25種重疾是保險行業協會規定,每款重疾險都有,而輕症則沒有統一規範,保險公司的自由度比較大。

但要注意的是:

輕症沒有統一規範,保險公司可以自己選擇、定義。所以我們要留一個心眼,看看輕症保障是否涵蓋高發輕症/中症。跟重疾一樣的道理,發病率高,理賠的可能性才大。

最重要的6種高發輕症,在下圖中列出。通過一張對比圖,大家能更清楚一些:

下圖的金福人生、完美人生(尊享版)、倍吉星都是中症/輕症保障比較優秀的,而國壽福(至尊版)的輕症保障缺失1種高發輕症,保障就不那麼全了。

重疾險的最強指南,建議收藏

  • 身故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重疾險都涵蓋身故責任,有的身故返保費,有的身故賠保額。也要一些消費型的重疾險,可以不選擇附加身故保障。

不過,重疾險的身故責任和重疾是共享保額的,也就是說如果重疾賠付過,身故保障就不存在。

  • 豁免

豁免簡單來說就是,發生了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後(包括輕症、重疾、全殘、身故),後期的保費不用交了,但保障依舊還在。

目前來說保費豁免的對象有以下兩種:


1)投保人豁免

投保人豁免是購買保險的人出險了保單可以豁免。

舉個栗子:

父親給兒子買了一份重疾險,附加了投保人重疾豁免責任,繳費20年,保終身。當保單繳費到第6年時,父親發生了重疾,兒子的保單之後保費就豁免了,未來14年的保費可以不用再交了,兒子保障依然有效。

投保人豁免主險合同一般不自帶,而是以附加險的形式存在,投保人可自由選擇,附加了需要支付一定的附加費得到這項保障。

投保人增加投保人豁免時,投保人也需要注意健康告知是否符合。


2)被保人豁免

被保人豁免就是被保障的人出險時保單可以豁免保費。被保人豁免一般是保險合同中自帶的,不需要額外選擇也不需要額外支付費用。

舉個栗子:李先生給自己投保了一份重疾險且有被保人豁免的功能,李先生是投保人也是被保人,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若李先生髮生了被保人豁免條款上的疾病,則剩餘的保費將會被豁免。

*

05 如何判斷及挑選一份重疾險

我們先來看看最重要的基礎保障如何選:

重疾險的最強指南,建議收藏

現在的重疾險,保障花樣越來越多,那麼多附加險,要不要選呢?

1、二次癌症

注意兩次癌症之前的間隔期,如果間隔期為5年,建議不附加;

如果間隔期小於5年,比如3年,建議附加。

2、特定疾病

可加可不加。如果想要重疾保障更高,可搭配一款不含身故責任的純重疾,價格也差不多。


3、豁免保障

一般比較優秀的重疾,都自帶被保人豁免。而投保人豁免,如果是給本人投保,就不用附加了;如果給孩子、父母或夫妻互保,建議加上。

雖然上面所說的挑選維度,在預算充足、產品費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優先選擇保障病種更多,對病種理賠條件更寬鬆的產品當然更好。但如果費率相差較大,就要好好斟酌是否值得了。


4、身故責任

如果是保定期,如保到70歲,就不必附加身故責任了,搭配個定期壽險更好。

如果是保終身,可選身故賠保額、也可不選身故責任。如果一個是身故返保費,一個是無身故責任,而年保費又相差比較多的話,優先無身故責任的。

*

06 重疾險常見問題

Q1:百萬醫療可以代替重疾險嗎?

不可以。

這二者的區別,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舉個栗子:

C先生不幸患了癌症,需要長期治療,肯定沒法工作了,治療費用每年大概需要20萬。C先生的太太需要辭職照顧他,家庭收入也斷了。

家裡還有房貸、車貸、孩子上學等開銷,家庭直接陷入了困境。


  • 如果是購買了百萬醫療:

除去免賠額之後,承擔住院期間的合理醫療費用,花多少報多少。也就是說,如果C先生只買了百萬醫療險,最多可以報銷19萬。

百萬醫療的保額看起來很多,但一般能花費到百萬以上的醫療費用是很少的。

雖然醫療的費用解決了,但是後期的營養費護理費、家裡的貸款和未來各種生活開銷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更糟糕的是家裡的收入斷了,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 如果是購買了重疾險:

只要是符合賠付條件,就能一次性拿到約定的保額,比如:買的50萬就賠50萬。拿到錢之後怎麼花,保險公司是不管的。

也就是說,19萬用來交醫療費,剩下的31萬可以用來填補家庭的開銷,緩解短期內的經濟壓力。

所以,理解了嗎?重疾險的作用主要是補償收入損失。

百萬醫療和重疾險的區別,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

重疾險的最強指南,建議收藏


  • 如果預算充足,強烈建議百萬醫療險和重疾保險都做配置。

還記得上面C先生的例子嗎?如果他兩種險都買了。

先用百萬醫療把19萬醫療費給報了,然後再拿重疾險給付的50萬補貼家用,妥了。


  • 若保險預算有限,建議先行配置重大疾病保險。

萬一得了重大疾病,保險金不僅可以用於治療,還可以補償患病後不能工作帶來的經濟損失。

*

Q2:多次賠付的重疾險,賠多次的概率有多大?

所謂多次賠付,是相對於單次賠付而言的。

  • 單次賠付:指被保險人第一次患病,保險公司就按照保單要求支付保險金。賠付後保險合同終止,原有保障失效。
  • 多次賠付:指被保險人第一次患病拿到賠償後,保單依然有效。如果
    再次患病,符合條件就可以繼續獲得賠付,直到所有賠付次數用盡,保險合同才終止。

這裡說得很清楚,多次賠付就是首次患重疾了之後,如果再得病,只要符合條件,就還能繼續拿到賠款,直到賠付次數用完。


先說結論:

線上的多次賠付重疾險,價格和傳統線下的單次賠付儲蓄型產品差不多,甚至更便宜。

如果預算充足,可以考慮多次賠付重疾險;如果預算沒那麼多,買單次賠付的重疾險也基本夠用了。無論買哪種,保額要夠,二次癌症建議選上。


結論依據:

從總體數據上來看,多數癌症病患的五年生存率都呈現上升趨勢。概率最高的,乳腺癌患者存活率高達83.2%。未來,醫療水平會越來越高,而存活率也會更加高。

但一方面,由於患病後,免疫力等各方面身體機能下降,抵禦病菌的能力變弱;

另一方面,一些治療方法本身也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影響,如化療是用化學藥物對體內癌細胞進行抑制,殺死癌細胞,也會損傷正常細胞。

因此,得過重疾的患者二次患病的可能性比一般健康的人要高。

但是第一次得重疾、賠付後,就買不了其他重疾險、醫療險了,如果再次得病便需要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多次賠付重疾險的出現,就是為了降低這種情況出現的風險。

重疾險的最強指南,建議收藏

香港某保險公司人壽險“多次理賠率”

而同時,從理賠概率來看,不管是癌症、心臟病還是中風,都有“二次獲賠”的可能。而“三次獲賠”除了癌症,其他重疾概率都很低。

從理賠概率和患病概率綜合來看,購買多次賠付重疾險,建議要勾選上“二次癌症”,否則意義不大。

至於重疾賠付次數,不必過分追求,2-3次就夠用了。

*

Q3:返還型重疾險值不值得買?

一般不建議選擇返還型重疾險,原因有3個:

1)保費貴

同等保障條件下,消費型或儲蓄型的產品價格要便宜得多,槓桿更高。

2)返還的錢不值錢

經過幾十年通脹的侵蝕,返還的錢的價值會大大降低。比如:30歲購買50萬保額的返還型重疾險,按照3%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50 年後返還的50萬,只相當於現在的11.4萬。

3)想拿返還不容易

很多產品都要 80 歲後才能返還,而中國的平均壽命是76歲,這意味著一多半人拿不到返還金。如果想早點進行返還,保費就要增加,越早返還交的錢越多,所以也不划算。


重疾險的最強指南,建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