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甘肅省打贏藍天保衛戰階段性成效顯著 空氣質量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今年以來,甘肅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打贏藍天保衛戰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來抓,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作出批示,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監督管理責任,通過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重點因子“四個重點”,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四大結構”,重點治理燃煤、揚塵、機動車、工業企業“四類汙染源”,全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空氣質量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空氣質量穩步改善。2019年,全省13個市州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省14個市州所在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3.1%,同比增加4.5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空氣質量鞏固改善的年度目標任務,為最終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隴南市PM10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4%;PM2.5年均濃度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1%;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幅度排名全省第一。平涼市一季度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37.5%,二、三、四季度精準管控、持續發力,通過不懈努力,全年同比下降20%。甘南州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9.1%,位居全省第一。

重點任務紮實推進。深入推進全省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今年完成了10臺計335.5萬千瓦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累計完成了43臺計1516.5萬千瓦,提前1年全面完成了我省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穩步開展“散亂汙”企業排查整治,年內共整治“散亂汙”企業781家,其中關停取締370家,整合搬遷55家,升級改造356家。不斷強化散煤汙染治理,完成了1143臺4183蒸噸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建成運行煤炭集中配送一級市場105個、二級配送網點2377個,完成了城鄉居民取暖小火爐、土炕清潔能源改造40餘萬戶。全面實施揚塵汙染綜合管控,城市建成區及周邊施工場地“6個百分百”抑塵措施落實率為99.6%,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0%。提升大氣環境質量精細化管理水平,建成了14個市州所在地空氣質量微測網,實現了市縣區大氣監測全覆蓋。同時,部分市州在完成省上年度任務的基礎上,自加壓力,超額完成工作任務。嘉峪關、武威、張掖、慶陽、甘南5個市州縣城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實現全面清零;金昌、武威、隴南、臨夏4個市州超額完成省上下達城鄉居民取暖小火爐、土炕、土灶清潔能源改造任務;蘭州、張掖、金昌、酒泉、定西、臨夏、甘南7個市州全面完成“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工作;蘭州、白銀、天水、平涼、慶陽、定西、臨夏7個市州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

有力措施全面落實。堅持事前部署、事中督促、事後考核的閉環管理模式,在年初召開會議、印發方案、制定政策,全面安排部署基礎上,實行每月調度、分析、預警通報制度,有效推動工作落實。做到不同時段採取對應措施,元旦、春節等節假日重點管控煙花爆竹燃放,春季施工場地開工前後全面管控揚塵汙染,供暖期間全力打好“冬防”攻堅戰,實現對症下藥、精準施策。把調研和督導相結合,在“冬防”期間,先後多次赴市州開展調研督導,既提要求,也找辦法,全力為市州做好服務工作。注重將科技手段的綜合應用作為治汙最大的助力,為靶向定位、精準治汙、科學管控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特別是建成了由27臺先進的環境監測儀器組成,可監測上百種大氣汙染物的蘭州大氣組分超級監測站,通過組分重構、PMF受體模型等技術手段分析大氣汙染物來源,實現了蘭州主城區大氣汙染的立體監測,開啟了蘭州市“地空天”全方位立體管控的多層次綜合應用新時代,為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蘭州市充分利用重點企業在線監控、城市網格化監測、揚塵智能監控、機動車尾氣遙感、航拍取證、秸稈焚燒遠程監控等技防新技術,探索開展走航雷達監測,全時段、全方位監控各類汙染源,逐步實現了從“人防”向“技防”的轉變。

2020年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和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甘肅省將提前佈局、認真謀劃、科學研判、精準發力,全面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各項重點工作,穩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