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劇情愈演愈烈,如今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就是朱棣北征。
在劇中,朱棣決定御駕親征,帶上漢王和趙王一起,同時留下太子監國。朱棣一向勇武,擁有諸多輝煌的戰績,然而這次出征,卻是屢屢受挫。原本戰事就不大順利,誰知連老天都和明軍作對,風雨交加導致朱棣進退兩難。這邊太子為了監國,已是疲勞不堪,勉強支撐著,只想等到朱棣勝利的消息。可是傳來的戰況,卻是十分不利,於是朱高熾一時急火攻心,當眾吐血。
太醫診斷過後告訴三楊(輔政大臣楊士奇、楊榮、楊溥,合稱“三楊”),太子心力交瘁,如果不好好休息的話,恐怕凶多吉少。可朱棣戰事未平,短時間內肯定回不來,太子身負監國重任,根本無法好好休息。
此時就有個重要的抉擇,擺在三楊的面前,就是要不要將太子的病情,告訴朱棣知曉。這就引來了後面三楊“密謀亂政”的故事。
三個人坐在一起商議此事,楊士奇率先發話。他認為不能將太子病情告訴朱棣,這樣一來會令朱棣分心,既不利於戰事,又對朱高熾無益。二來如果漢王和趙王得知,說不定會趕回來傷害太子,這對朱棣和太子來說都很危險。
接著,楊榮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如果朱棣知道太子的病情,說不定會產生易儲的想法,而最有可能繼位的,就是漢王朱高煦。或者還有個可能,就是效仿朱元璋,直接傳位給皇太孫朱瞻基,然而如此可能導致“靖難之役”重演。
兩人表達了各自的看法後,都想知道楊溥是怎麼想的,楊溥則直接用“好聖孫”三個字,來表明自己的立場。他說其實漢王當皇帝,雖然也沒什麼不妥,畢竟他勇武善戰,也是朱棣滿意的兒子。
可唯一遺憾的是,朱高煦的兒子中,沒有一個能與皇太孫朱瞻基相比,如果是太子和朱瞻基繼位,可保大明五十年繁榮強盛。
當三人仍有些猶豫時,楊士奇提出,眾人皆知他們是太子一黨,一旦儲君變成了別人,不管是誰繼位,他們都難逃懲罰。只有極力擁護太子和太孫,才能保三人家族平安。楊榮和楊溥聽後,便下定決心。
就這樣,他們開始實行自己的計劃。首先就是隱瞞太子的病情,防止漢王和趙王找到奪位的機會。接著將漢王、趙王留守在京城的部隊調出去,再將太子的兵力換進來。
劇情發展到這裡,相信觀眾已經看出來,朱棣馬上就要下線了。因為在歷史上,他就是死於北征歸途中。劇中三楊“密謀亂政”,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太子太孫,以及他們自己性命,那麼歷史上,三楊是怎麼幫助朱高熾登上皇位的呢?
永樂二十年,朱棣在北征回來的途中病逝,當時隨行的宦官不知道如何處理,便通知了楊榮和金幼孜。楊榮與金幼孜商議時認為,這裡距離京城甚遠,如果公佈皇帝死訊,可能會有幾大弊端。
第一如果被敵軍知道,他們可能會趁機來攻,這樣對明軍是極其不利的。第二皇帝駕崩,軍中必然引起騷亂,到時候軍心渙散,勢必會全軍覆沒。第三要是漢王和趙王得知,一定會馬不停蹄趕回北京,與太子爭搶皇位。
考慮到這三種情況,楊榮最終決定秘不發喪。他們小心翼翼將朱棣屍體保護起來,每天照常去彙報事情,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接著,楊榮快馬加鞭回到京城,將情況如實稟報給太子得知。
朱高熾知道後,馬上派兒子朱瞻基去迎喪,最後朱瞻基將朱棣遺體接回京城,這個階段瞞過了所有人。如此一來,漢王和趙王完全被矇在鼓裡,根本沒機會奪位,等到朱棣死訊公佈時,一切已塵埃落定。
就這樣,三楊“密謀亂政”,將朱高熾順利推上皇位,為大明朝保護了兩位好皇帝。可惜的是,朱高熾在位僅二百餘天,就不幸去世了,朱瞻基在位也只有十年光景。這與楊溥之前說的五十年,實在相差甚遠。
之後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繼位,是為明英宗。可是朱祁鎮遠不及自己的祖父、父親,明朝在他的統治下,開始有盛轉衰 ,甚至出現“土木堡之變”,這樣具有諷刺性和侮辱性的事件。
《大明風華》中朱棣也即將下線,之後朱祁鎮等歷史人物,也會悉數登場。至於後面的劇情,會以怎樣一種形式呈現歷史,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閱讀更多 筆寫趣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