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900個全自動液壓千斤頂支撐的國際機場!建築史上的又一壯舉

關西國際機場在工程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不僅可以抵禦地震、颱風的侵襲,還要解決人造島嶼沉降的問題!

19世紀的機械師發明的液壓系統給關西機場的設計團隊提供了靈感和頗見成效的解決方案!

關西國際機場坐落在日本大阪灣東南部的泉州近海離岸5 公里的人工島上。它也是全球首個建在人工島上的機場。由於孤立在海中的人工島上,機場與日本本土的地面運輸只能靠長度3.7公里的聯絡橋來聯絡。

900個全自動液壓千斤頂支撐的國際機場!建築史上的又一壯舉

關西機場是在城市用地緊張的背景下建立的,它始建於1987年,當時,大阪的擁擠狀況堪稱日本之最,但又因需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機場,於是工程師們想到了一個新奇的辦法-在人工島上修建。機場所在的人工島長4000米,寬2500米,耗時3年建成。

900個全自動液壓千斤頂支撐的國際機場!建築史上的又一壯舉

當時,有1萬名工人動用80艘船隻挖掘出了2100萬立方米的堆填區。經過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8億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達17至18米的大海里填出了5.11平方千米的機場用地。

機場終於在1994年9月正式竣工啟用。它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土建工程,工程總耗資200億美元 (約人民幣1227億元)。在三十多年前的日本,這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900個全自動液壓千斤頂支撐的國際機場!建築史上的又一壯舉

關西機場可以說是當時日本最貴也是最著名的基建工程了,機場剛建成就廣受全球建築界讚譽,被贊為“轟動世界的壯舉”。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甚至稱讚它為“新世紀的豐碑”。

900個全自動液壓千斤頂支撐的國際機場!建築史上的又一壯舉

但是這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機場卻有一個極大的缺陷,因為大阪灣海底的地質屬於黏土層,是很厚的淤泥,這使得機場從建設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的沉降之中,據統計,從機場建成到2001年7年的時間裡,機場所在的人工島下陷了約11.5米。要知道當時建設時的海水深度也不過20米。

900個全自動液壓千斤頂支撐的國際機場!建築史上的又一壯舉

有了漏洞必然要不斷的修補,從開放之日起機場方不得不花費2700億日元(約161億人民幣)巨資用於在地下室建造一堵水泥牆以防海水滲入和後續維修。不斷的修補工作令機場方負債累累,截止2000年,關西機場累計虧損額高達93億人民幣。

儘管深處不斷下陷、負債累累尷尬局面,機場方仍從96年起歷時十幾年的時間陸續填海擴大航站樓面積。這意味著關西機場至少在2017年之前都不可能擺脫赤字。更有一份可怕的預測,隨著全球變暖趨勢的加劇,這座曾經的建築奇蹟或許會在50年後沉沒於海底。

900個全自動液壓千斤頂支撐的國際機場!建築史上的又一壯舉

為了讓不斷下陷中的機場仍能在海面保持水平,工程師們想出了一套能讓地層長高的方法,機場地底埋了906根柱子,每根柱子重量700噸,千斤頂能承重300噸。每一根柱子配套4個千斤頂定時把柱子頂高。這套精密設計的調整系統每隔兩個月就要調整一次。

900個全自動液壓千斤頂支撐的國際機場!建築史上的又一壯舉

雖深陷下沉風波,在建成20多年的時間裡,關西機場仍發揮了巨大作用,它是日本第二大國際機場,也是日本第一個24小時營運的機場,也是全世界第一座採用民營方式運營的機場。根據2015年數據,關西機場每年總旅客人次約2500萬人,總貨運量約100萬噸,是全球最為繁忙的機場之一。

歡迎加入【機加工(外協)交流】圈子,和百萬機加工朋友交流,還可以免費發佈採購信息、二手機床、技術解決、求職招聘等: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