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蘇商風采」徐金根:打造中國製造業的“夢之隊”

「蘇商風采」徐金根:打造中國製造業的“夢之隊”

從2003年崑山的一間私營企業做起,默默無聞,到2017年2月上交所主板上市,一鳴驚人。科森科技董事長徐金根,起步於電視散熱板上的鉚釘製造,如今,他和他的企業成為了蘋果、亞馬遜、華為、強生、柯惠等一流品牌的全球合作伙伴。誰能想到,崑山人制造的這顆“鉚釘”,扎進了世界科技的中心。

回顧這段成長曆程,可以說,科森科技,幾乎抓住了行業中的每一個時代機遇。它的每一次轉型升級都準確而有力,它的每一段埋頭奮鬥都無聲而投入。一路前行,企業也被打上了這位崑山人身上的精神烙印:低調、刻苦、冷靜,心底卻留有一份不滅的熱情。

熱情,是的。這座不落伍於時代的精密加工企業,仍不甘在這條順暢的道路上只做綠葉。崑山企業家、科森科技董事長徐金根,正走在向全世界打響中國品牌的路上。他心中留有一份製造業之夢:讓中國本土品牌,在世界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從幕後走到臺前。

「蘇商風采」徐金根:打造中國製造業的“夢之隊”

大膽轉型 緊抓時代機遇

徐金根不會忘記那些艱苦的歲月:他曾是一名普通的銷售員,為了推銷產品,三年間,他跑遍了江蘇、安徽、山東的幾乎每一條鐵路。他至今還記得,十幾年前的冬天自己到連雲港出差的經歷。為了省下一晚上十幾元錢的住宿錢,徐金根裹著大衣,從一個電線杆走到另一個,直到天色漸漸亮起,掐準時間走到客戶家裡。每一個企業家的發跡都起於微時,當奮鬥成為習慣,機會總會在前方等你。

2003年,徐金根與先前供職的臺資企業的老闆合資,在崑山城南辦起了精密機械廠。這樣的小型機械廠,在當時的崑山並不鮮見。然而商業嗅覺靈敏的徐金根,洞見了市場的變化:“2003年,電視機行業迎來革命。傳統的CRT電視機逐漸被液晶電視、超薄的等離子電視所淘汰。”新的商機正在孕育。依靠著與松下的合作關係,機械廠逐漸與夏普、日立、東芝等日資企業巨頭做起了生意。三年後,原有工廠的場地設備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要了,公司為擴大生產,搬遷至崑山千燈鎮。這就是科森科技的前身。

2008年,科森迎來了發展陣痛。“長虹、海信等中國的彩電企業也完成升級,一下子起來了。”進口的電視機要賣一萬多,而國產電視殺入市場後,價格直接降到了千元級。適逢國際經濟危機,海外電視市場逐漸縮小,價格也隨之降低。“如果還是做電視機上的零部件,註定是沒有前途的。”徐金根開始重新思考行業的未來。轉型迫在眉睫。

徐金根為公司的轉型設計了兩個方向:一是汽車行業,二是醫療器械領域。一個偶然的機會,徐金根接觸到了全球第三大的醫療企業——美國科惠,順勢殺入了醫療器械加工行業。

鮮為人知的是,這背後是徐金根“背水一戰”的故事。

作為一家訂單式精密機械加工企業,科森科技非常重視網絡推廣。美國柯惠通過科森的廣告找到了公司。然而,這一次考察,科森並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麼太多區別於其他傳統制造型企業的印象:無論是設備、場地還是對醫療器械生產的基本認知上,科森都很欠缺,更不要提符合歐美公司對供應商的管理和生產能力的要求。

但是,此次科惠之行,卻深深觸動了徐金根——醫療機械與民生息息相關,穩定而前景可圖。臨走時,徐金根向來訪者許諾:當你下一次來中國的時候,我一定會讓你看到一個嶄新的科森。

徐金根當機立斷:短短的3個月,他斥資3000萬元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建造了10萬級無塵車間,打造一座符合歐美企業標準的精密加工工廠。這幾乎是徐金根當時的全部家當。

“這是我喜歡的環境,符合我們的要求。”當柯惠的高層再來科森考察時,非常滿意。徐金根至今清楚記得,那天是2009年12月15日。柯惠當時還考察了另外2家臺資公司,“3家企業中,科森最小、最沒有經驗,但優勢也十分明顯:環境最好,過程控制能力最強,更願意接受客戶的要求。”

憑藉執著和誠意,科森闖進了柯惠供應商體系;此後連續4年,科森都獲得了美國科惠的全球供應商大獎。要知道,在這家行業巨頭的4000多家供應商中,徐金根是唯一一位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儘管起步時間不長,卻因為一份果敢、用心,讓徐金根獲得了在波士頓和世界精密製造巨頭們同臺對話的機會。

「蘇商風采」徐金根:打造中國製造業的“夢之隊”

矢志創新 追求技術突破

鮮為人知的是,在創立科森之前,徐金根的“第一桶金”便來自於對技術的“創造性”運用。二十多歲的徐金根曾是一名汽車尾燈推銷員,在去往山東的路上,他偶然接觸到了遙控車門、電動車窗等進口設備。在商業敏感的驅動下,徐金根進一步打磨技術,在崑山開起了第一家專事車門自動化改造的汽配店。

因而,對技術探索的堅持、熱愛,深深植根於科森這家企業的底色之中。

2012年,美國蘋果公司的新產品橫空出世,手機實現了從模擬到智能的變革。冥冥中註定,此時,徐金根正與蘋果公司涉及同一個項目,公司代表來他的廠裡調研。臨走時,蘋果公司的代表問徐金根:“Peter,有沒有興趣直接跟我們合作?”原來,在短短的接觸中,科森行業領先的設備、環境,給這位蘋果高管深刻的印象。“你們做醫療設備能細到幾個μ(精度單位),那麼,做我們的零件肯定沒有問題。”

徐金根被這句話深深地攫住了。確認對方行程後,他連夜飛往深圳,探討合作的可能。“只要你給我這個機會,我一定會做好。”他說。科森本就具備加工電子配件的經驗,在工藝升級之後,生產精度大大增加。搭上電子巨頭的快車,彷彿命中註定。

當時,科森精密機械剛從千燈鎮遷至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址,成立科森科技,滿足蘋果公司的要求勢必需要新的技術和設備,建造新廠房,拓展業務領域都需要大量投入,公司的資金鍊一時捉襟見肘。憑藉著一股破釜沉舟的力量,科森在規定的時間內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剛上市的iPad設計了兩個小零件。

此後,憑著一絲不苟的精神,科森強力的研發水平和匠心品質,科森與蘋果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由原來的蘋果公司的小件供應商轉換為大件供應商。2014年進入iPhone供應鏈,2015年100%地承接了全新的apple pencil的供應。這也是讓徐金根津津樂道的一段經歷:一隻小小Applepencil,科森科技從0的良率,做到百分之幾、百分之十幾,最終,突破90%的大關。

“發售前幾天,蘋果副總裁就在工廠盯著。”中間過程之艱苦難以想象。然而徐金根卻感到:做這一行,給我帶來的,是樂趣。

近三四年,科森科技對蘋果公司業務的比重平均超過60%。科森科技已經位列蘋果材料、製造和裝配採購額97%的全球前200位供應商名單。那幾年,隨著蘋果取得了全世界範圍內奇蹟般的成功。乘著這艘快艇,徐金根的“中國製造”趕上了“蘋果速度”。

更多源於世界一流電子消費品牌的合作意向,接踵而至。在科森的車間裡,走出過Google智能音箱、Amazon的Kindle電子書、走出了華為旗艦機的手機外殼。徐金根卻感到:做這些國際客戶,沒花多大精力。因為它們相信科森的技術,科森值得信賴。

徐金根說:“創業16年,一直在精密金屬加工中深耕,沒有做過任何投資。”目前,科森每年的研發經費高達1億-2億元,這一比例還在逐年上升。

「蘇商風采」徐金根:打造中國製造業的“夢之隊”

自我進化 爭做“中國創造”

迴歸家庭的徐金根,溫和滿足。幾乎每一次出差,只要有條件,徐金根都會帶上夫人同行。拿起辦公桌上的照片,談及孩子的發展,他的言語中也充滿驕傲。

而當話題回到商海,這位企業家的眼中,便溢滿渴望:如今的科森,已經做到了“與巨人同行”;未來的科森,要成長為“領跑的巨人”。

2017年2月,科森科技登陸上海證交所。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科森進入了真正的高速發展、全面佈局。除了醫療器械、電子消費領域,也佈局了液晶面板、智能汽車和新能源領域。並全資收購崑山元誠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在鹽城設立了科森科技東臺有限公司和江蘇科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為今後的產能擴充做伏筆,設立北美科森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展海外業務。

有外力助推的同時,徐金根也不忘修煉內功:這就是管理和人才。在創業之初,徐金根曾為了學習管理經驗,赴臺資企業打工3年。如今,這種不斷學習、渴望進步的姿態,也注入了企業。

“科森的秘訣,就是依靠和大客戶的合作,向現代化企業的轉型升級。”“我們一開始創業就是跟業界最高端的客戶合作,這成為了科森科技的傳統。”徐金根說。在客戶的倒逼下,科森不僅在產品品質上有嚴格的把控,而且在環保、消防、人文關懷等細節上,都實現了“接軌國際”。這也保證了無論是企業的初始元老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得以各顯其能。

“我們從松下學到誠信,與柯惠學管理,在蘋果獲得極致和突破精神。”華為的高管來到科森,也感嘆道:“科森的文化和華為很像。”回想起16年來創業時光,徐金根對每一個客戶充滿感激:“科森與客戶互相成就了彼此。”

在未來發展上,徐金根不願意讓科森永遠做綠葉、做配套。徐金根有自己的品牌夢,一個“中國創造”之夢。“未來,科森要在目前深耕的行業,打出自己的品牌。為老百姓、為祖國獻上應有之力。”

往期精彩回顧

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創贏未來

【蘇商風采】張近東:打破舒適區 創新無止境

【蘇商風采】周耀庭周海江父子:傳承紅色基因 書寫紅豆樣本

【蘇商風采】崔根良:光通信產業的領航人

【蘇商風采】陳建華:恆力之志在於實業興邦

【蘇商風采】吳耀芳:永鋼是這樣煉成的

【蘇商風采】周立宸:一鳴待驚人

【蘇商風采】朱明:26年磨礪修出大“匠”風範

【蘇商風采】張世元:做人做事做事業


「蘇商風采」徐金根:打造中國製造業的“夢之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