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1979年2月17日6時40分,擔負廣西龍州方向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任務的廣州軍區42軍,以25個炮兵營和35個團營屬炮兵連的火力,對那花、佈局、水口當面越軍前沿和淺近縱深工事、障礙、火力點、兵營等58個目標實施了兩次火力急襲,歷時15分鐘。在炮火準備的同時,工兵分隊開闢通路、架設浮橋。6時55分,42軍對越軍發起全線攻擊。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作戰的第一天,擔任開口子任務的126師從佈局出擊,沿靠松山向東溪攻擊前進。由於步炮坦協同密切,戰鬥進展比較順利,於當日18時完全控制了東溪及其附近要點,圓滿完成了打開突破口,保障後續部隊進入戰鬥的任務。緊隨其後的軍主力124師先頭部隊利用126師打通東溪公路的效果,於當晚19時在東溪稍事整頓,便以坦克為先導,沿4號公路向高平實施突擊。

然而位於軍主力右翼,從水口方向突破,進攻復和地區的125師打得卻很不順利,進展相當遲緩。該師原計劃最多用6個小時的時間攻佔復和縣城,沒想到打了一個白天,天都快要黑了,擔負主攻任務的374團還受阻於大弄、糖廠、坡街南側無名高地以東地區。擔任右翼攻擊的373團情況尤其糟糕,他們遭到谷芳西側無名高地附近越軍三面火力阻擊,組織了多次衝擊均不能得手,結果也沒有就地佔領陣地組織防禦,反而撤回了位於國內的原進攻出發陣地。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2月18日上午,許世友在南寧指揮所接到作戰部的報告,獲悉125師還沒有拿下復和縣城,也沒有佔領平江渡口預定架設浮橋地區的制高點,水口至復和的公路還沒有打通,373團甚而至於還退回了國內的情況。頓時就火冒三丈,大發雷霆。

“誰叫他們退回來的!這些怕死鬼,殺他們的頭!” 許世友震怒了,臉色變得鐵青,拳頭越握越緊,就像一對鐵錘,要是這個師的主官此時就在他面前,他很有可能會用拳頭狠揍他們的腦殼。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就在周德禮參謀長等人正在緊張研究如何處置這個意外情況時,作戰部又來報告說,擔任戰役預備隊的54軍162師已經到達龍州。向仲華政委主張使用162師換下125師,完成攻殲復和地區之敵的任務。但是許世友不同意,他說:“不理他們,非叫他們打不可,打光拉倒,打不下來殺他的頭”。許世友真是被氣急了,表情活像個煞神,雙手顫抖,臉色鐵青,一個勁地罵125師“窩囊廢”、“孬種”、“怕死鬼”。

許世友歷來對部隊要求十分嚴格,軍令如山必須執行,誰要是違背了他的命令,那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許世友說:“不準回來,回來的,再打出去,怕死的先死!”戰場上許世友的形象就是如此,令出必行,不行的就要執行紀律,絕不使後退者得逞。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許世友對周圍的的人說:“對這種部隊,不能換,一換,他就鑽空子,他正想叫你換他下來呢,幹不得,影響壞,別人會跟他學!”許世友進一步解釋說:“怯場的部隊,就是戰鬥作風不硬,而戰鬥作風就是在打硬仗是鍛煉出來的。如果把他們換下來,他們就失掉了這次鍛鍊的機會。不換他們,硬是逼著他們打,部隊就可以得到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

一番震怒之後,許世友拍著桌子讓周參謀長親自給125師師長打電話:“告訴李庭閣,明天天亮前再打不下復和,讓他以後就不要來見我。要他帶一個團,親自打到復和去,不準回來。”許世友這是下了死命令,周德禮參謀長於18日16時48分親自給李庭閣打去電話,下達了指定他親自帶一個團插到復和的命令。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許世友畢竟是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他知道越是情況複雜,越要保持冷靜。待心情平復之後,他馬上召集司令部人員研究解決辦法。10分鐘之後,許世友下達了具體的戰術指示,要42軍加大復和方向的進攻力量,採取機動靈活的戰法,避開正面,取其兩翼,多路多方向攻擊,分割包圍,逐一殲滅,利用夜暗,和敵人打夜戰打近戰……

李庭閣接到電話後,深感壓力很大。於20時30分在糖廠北側召開了有師、團主官和配屬的水陸坦克團團長、中型坦克團副政委參加的會議,傳達軍區首長意圖,調整戰鬥部署,組織協同動作。最終決定使用預備隊375團,利用夜暗沿公路直插復和。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2月19日1時5分,李庭閣帶領375團從糖廠北側出發,沿公路徒步向復和秘密穿插,部隊利用夜色的掩護靜肅行進,於4時50分進至復和縣城南側。擔任前衛的2營經過10分鐘戰鬥便突入復和縣城。7時許,完全控制了縣城,在對外警戒的同時,守備城內重點目標。

雖然完成了許世友下達的命令,可是125師的戰鬥進程仍然十分艱難。先是師前指把自己的坦克誤判為越軍的坦克,接到這一錯誤通報的部隊以為被越軍四面包圍了;接著375團團指又遭到越軍炮火襲擊,團長、政委同時負傷,參謀人員也傷亡不少;師基指以為情況真的萬分危急,把374團的機關和保障人員都組織起來,由副政委和團長率領,跑步向復和增援……一時間,整個部隊的氣氛相當緊張。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總的來看,由於125師各級指揮員始終沒有掌握準確情況,對於下級上報的情況未作核實與分析,就輕信以訛傳訛的錯誤報告,因而定下了錯誤的決心,結果就造成了組織指揮上的忙亂和部隊行動上的混亂。

更為嚴重的是,125師向軍區前指也報告了錯誤情況,先報告說“部隊傷亡很大,375團被敵人四面包圍”;19日晚軍區催促該師迅速向廣淵方向發展進攻時,該師又把374團團指帶的一個營剩274人寫成“374團(欠1營)僅剩274人”。致使軍區前指接到電報後感到該師的情況十分嚴重,只得同意該師暫緩向廣淵發展進攻。

可實際上,125師在復和地區打了3天,傷亡並沒有報告的那麼大,不足1000人,完全有力量繼續向廣淵攻擊前進,由於上述原因,喪失了乘勝發展進攻的機會,教訓是極為深刻的。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大發雷霆,“誰叫他退回來的,殺他的頭”

隨後,廣州軍區前指變更了125師的任務,改為清剿水口、復和、東溪、魁南公路沿線殘餘越軍,並負責維護上述地區的交通安全。作為戰役補救措施,許世友命令剛剛到達戰區的軍區戰役預備隊54軍162師接替125師任務,繼續攻打復和、廣淵。

結果,125師沒有完成殲滅復和地區越軍,爾後分兩路向廣淵發展進攻,殲滅該地區之敵的預定任務。奉命執行清剿護路任務之後,375團1營在7連的加強下,於2月26日利用夜暗的掩護,採取偷襲與強攻相結合的戰術,只用了80分鐘的時間就拿下了了威脅平江浮橋和復和地區交通運輸的班佔西側長形高地,斃敵567團2營上尉營長阮文丁以下236人,俘敵副班長1人,打了一個漂亮的山嶽叢林地夜間殲滅戰,成為125師在整個自衛還擊作戰中最大的亮點,《解放軍報》於1979年3月5日第二版刊登了關於這場戰鬥的通訊,標題叫做《出其不意、克敵制勝,1營指戰員打垮越軍一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