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後來的我們》票房6天破10億!為什麼這麼火?

《後來的我們》票房6天破10億!為什麼這麼火?

後來的我們 暢銷產品 主流題材

最近有部電影票房乎乎的上漲,上映不到6天,票房已經破10億了,而且還在強勁增長中。雖然有爆出第三方平臺的退票風波,但是小編估計票房真實數據落差也不會太大。

這部電影就是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

今天小編不去做影評人,而是站在一個營銷人的視角,把這部分電影看做是一個產品,來分析下這部電影為什麼會火?

拳勝認為:一切皆產品,任何事物走紅的背後,都有其產品邏輯,遵循一些產品火爆的規律。

第一、主流的題材,更容易催生主流的產品

任何產品都是依附於某一個題材而存在的,這個題材就代表著需求。做辣椒醬背後的題材就是“辣椒”,做老壇酸菜方便麵背後的題材就是“老壇酸菜”等等。

《後來的我們》票房6天破10億!為什麼這麼火?

後來的我們 暢銷產品 主流題材 老壇酸菜面

當產品所依附的題材,越具有廣譜性,越與大眾有交集,這個題材就容易催生出暢銷產品。

很顯然,《後來的我們》所依託的一個題材,是一個主流題材,是一個永遠會暢銷的題材,是一個跟大眾有交集的題材。

為什麼這個題材這麼有生命力呢?

因為這個題材跟觀眾的經歷是有交集的,大部分觀眾都能從這個題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誰沒有青春呢?誰的青春故事裡沒有一個難忘的人呢?人們會代入其中,感慨自己那段遺憾而又無法回頭的歲月和青春。所以有人能看得自己淚流滿面。

所以這個跟大眾有廣泛交集的題材,是這部電影火的基因。

2013年,《致青春》電影打破國內電影票房紀錄,高達7.26億,超過大部分美國大片在中國的票房,這部電影所依託的題材,就是這個有生命力和廣泛性的題材。

《後來的我們》票房6天破10億!為什麼這麼火?

致青春 暢銷產品 主流題材

2017年12月底,《前任3》火爆了,票房逼近20億,甚至掀起了廣泛討論前任的社會話題,雖然影評人對這部電影評分不高,豆瓣給的評分才5.7分,但是不影響它的火爆程度。

《後來的我們》票房6天破10億!為什麼這麼火?

前任3 暢銷產品 主流題材

就像《後來的我們》目前評分也不高,有的人甚至罵這個主題太老套了,有審美疲勞了,但是不要緊,評價歸評價,該去看的人還是會去看。

所以說,做產品選題材太重要了。

《後來的我們》在題材選擇上是一個聰明的決策,因為這個電影原來的題材是《回家過年》,它講述的內容,也是以幾個春節為主線的,但就是同樣的內容,被變換了一個題材,在同樣的敘事框架中,強調了兩個人的青春故事,它就具備了暢銷的基因。

當然,並不是所有選擇這個題材的電影都會火,關鍵要看誰有能力去喚醒它,這裡面涉及的學問又很多了。光有好題材,如果不能在觀眾大腦中去激活它,也很難火起來。

第二、命名和廣告語,是喚醒題材的關鍵

這部電影在命名和廣告語上也特別值得一說。

先說名字《後來的我們》為什麼特別好?

因為這部電影其中有一個特別大的賣點就是:劉若英首次導演的電影,而大家都知道劉若英有一首被廣泛傳唱的歌曲《後來》,用《後來的我們》作為電影名字,一下子跟大眾大腦中的既有認知產生了關聯,調用了顧客大腦中的既有認知。尤其是看到後來這首歌,就情不自禁的唱起那句經典歌詞:後來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後來的我們》票房6天破10億!為什麼這麼火?

後來 劉若英 暢銷產品 主流題材

“後來”這個歌曲的既有認知和歌詞內涵,是特別適合去喚醒這個關於無法回頭的青春題材。

而且熟悉劉若英的人,都知道她跟陳生的那段讓人揪心的戀愛,觀眾在看到劉若英拍的《後來的我們》就本能的跟這個故事有了聯想。

所以,產品命名一定要去喚醒你想銷售的那個題材,比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名字是能喚醒這個題材的、《前任》也是能喚醒這個題材的。

再說這部電影的廣告語“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後來的我們》票房6天破10億!為什麼這麼火?

後來的我們 暢銷產品 主流題材

這句話又是威力強大、擊中人心。對這個題材的喚醒力度很強。說出來很多人內心的聲音。

好的廣告語一定要跟人內心中都有的那句話、那個聲音產生交集,這句話非常簡單、凝練的傳達出那段青春遺憾、悲情的心理狀態。

以上就是我們從產品的視角,去分析這部電影走紅的營銷邏輯,當然一個產品的走紅原因有很多,包括上映時機、演員演技等等,以上只是我們選擇了兩個關鍵點去剖析,藉此給所有做產品的人一點啟發,要想做一個暢銷產品,一定要選擇一個主流的跟大眾有交集的題材,這是第一步,其次要通過各種工具去喚醒、去佔有這個題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