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建馬術中心 選址費思量

環球馬術冠軍賽將落戶上海至2021年

体育|建马术中心 选址费思量
体育|建马术中心 选址费思量
体育|建马术中心 选址费思量体育|建马术中心 选址费思量

晨報記者 王 嫣 攝影 顧力華

過去這個五一小長假,坐落於上海地標中華藝術宮正南廣場的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和天氣一樣火爆了三天。週六、週日兩個休息日,一大早售票亭前“今日無票”的牌子高掛。據賽事官方統計,3天賽事入場觀眾超2萬人次。 環球馬術冠軍賽落戶上海第四年,參賽選手也創下歷年最佳:8位世界排名前十的選手帶著他們的寶馬,一同飛到東八區來參加只此一站的比賽,不僅聯袂為中國觀眾奉獻了世界頂級的馬術場地障礙賽,另一方面也是用行動表達對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品質的肯定。

獲贊“GCT全年旗艦賽事”

不僅是世界頂尖騎手“用腳投票”肯定了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賽事創始人兼總裁揚·託普斯更稱上海站是環球馬術冠軍賽(GCT)的“全年旗艦賽事”。

超越前三年的參賽陣容和高上座率,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可謂“三年大變樣”。觀賽禮儀已不需強調,豔陽之下,身著禮服戴著禮帽的女士們自如地穿梭在賽場內外,顯然賽事已經成功移植了我們原先不太熟悉的生活方式。賽事為中國的時尚女性提供了難得的自我展示的平臺,雖然這與真正領會馬術運動的韻味還有距離,但賽事作為社交平臺已顯出巨大能量。

賽事運營方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亦斌透露,上海已經與國際馬聯簽署了一份新合同,未來4年賽事將繼續留在上海。“2013年上海與國際馬聯簽署的2加1合同,得益於前三年上海成功的辦賽經驗,獲得國際馬聯和各國選手認可。上海已經與國際馬聯簽署了一份新合同,該項賽事將一直舉辦到2021年,以進一步培育中國馬術市場。”

臨時馬場美中不足

雖然賽事總裁、選手、贊助商給出了100%的好評,但今年賽事美中不足的是,30度高溫曝曬之下,觀眾席沒有遮擋,堅持看完一場比賽不容易。外場區域有限,餐飲區位置不夠多,很多觀眾不得不席地而坐。即便站著進食,女士們只能就近找一張桌子放餐點,站著進食,勉強保持形象。中午時分,進餐的、休憩的摩肩接踵,畢竟整個馬術場地只有這一片區域上方有花傘遮陽。

對此,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瀾表示,雖然這幾年的運營證明,賽事已被上海這座城市、被觀眾接納,但作為賽事運營方,還是希望能提升觀眾的觀賽體驗。

賽事引進4年來,雖然“固定”在中華藝術宮正南廣場,但卻始終是臨時建築。每年賽前4個月入場搭建,要在觀眾看臺上架設頂棚,不僅鉅額造價難以負擔,安全性也難以保障。因此久事方面也始終在尋覓場地,建固定的馬術中心。不過,永久性場地選址頗費思量,一要符合歐盟的檢驗檢疫要求;二要符合“環球馬術冠軍賽”各站選址的標準,尋找城市地標; 三要交通便利;四要能跟社會共享資源,比如在舉辦馬術比賽之餘,能兼容小型音樂會等活動,或成為向市民開放的公園。

做體育產業的“公交汽車”

每年搭建臨時賽場,尤其是每年包機運送馬匹,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的辦賽成本居高不下,導致賽事第四年賬面依然虧損。但姜瀾表示,“久事體育”引進賽事IP的立意更高,更多會考慮符合城市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對社會多產業的拉動。

有人將精品賽事IP比作“公交汽車”——利潤不高,卻能帶動“上車”的各行各業共同前進。以環球馬術冠軍賽為例,2016年度中國的馬匹進口比前一年增加了4000匹,馬術俱樂部增加100多個,如今已破千家,是2008年時的10倍。因此,即便賽事本身還有虧損,但“久事賽事”依然堅定續約,從其他賽事的經營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來補缺。

“我們辦賽不僅僅是為賺錢,也希望通過賽事在未來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期待帶動作用。”姜瀾歷數旗下賽事,F1、馬術冠軍賽、田徑鑽石聯賽、ATP網球大師賽、WEC世界耐力錦標賽……他表示,經營上,“久事體育”的標準是:盈虧平衡、保證微利。賽事經營成功的幾率有多大當然是需要考量的問題,承擔也有邊界。但相比一般社會產業資本,“久事體育”考慮得更高、更全面,也更完整。

“這些賽事對上海酒店、交通、旅遊、公關等行業的帶動很難統計,但這些賽事影響著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態度和評價。國際化不是空洞的概念,但這種評價給我們帶來更多投資、更多人才,這就是我們城市的活力。”姜瀾表示,未來“久事體育”新的定位,就是以專人的精神、專業的能力和專業的人才,規劃、引導、推動賽事市場的繁榮,培育更多品牌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