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高職就業率首超本科,社會對人才的定義改變?

畢業季到來,什麼樣的應屆生求職時最受歡迎?

近日發佈的《就業藍皮書: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7屆中國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9%,其實值得注意的是,高職高專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

“目前社會對人才的定義以及對人才的評價正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看中學生的能力,而並非僅僅是學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在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畢業生,拿什麼歡迎你”上如是表示。

韓民同時強調,"企業看重的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兩部分。前者主要指人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後者指從事某一專業領域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與技能。不同企業對兩類能力的側重可能有所不同。但從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看,社會對畢業生能力的要求不僅是專業能力,對通用能力特別是應對變化的能力,創新創能力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高職就業率首超本科,社會對人才的定義改變?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 (侯宇 攝)

專業對不對口不重要 關鍵是能力的高低

《報告》中提到,2018年本科就業情況較好的專業分別是: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其中,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工程三個新興產業的專業已經連續三屆都被評為就業率較高的專業。

而2018年高職高專就業率較高的專業中,信息安全技術、軟件技術等新興產業的專業也都榜上有名。

“未來社會發展變化越來越快,隨著產業升級,有些職業或崗位會消失,被新興產業行業與職業所取代,這要求從業者不斷地適應變化。從這個意義上,年輕人要以積極的心態來應對,不能總想著一勞永逸的就業。畢業生在求職時不要過分看重待遇,關鍵要看行業,企業和崗位未來的發展性,看哪裡更適合自己,更有利於自己能力的發展”,韓民表示。

根據中國青年報發佈的一則統計數據顯示,除專門技能外,僱主在招聘信息中提及所採用的通用能力要求的樣本比例達到97.1%,這說明僱主普遍看重畢業生的通用能力,甚至對通用能力的要求要比專業技能更為普遍。

韓民說:“思考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等,這些通用能力對於哪個企業,哪個崗位來說都非常重要。而且,一個人具備更強的通用能力,有助於其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這兩種能力是相互聯繫的。"

此外,他還指出,“不必糾結與專業是不是對口,專業對不對口在未來社會中將越來越不重要,關鍵在於就業者的職業志向以及他所具備的適應能力。從未來社會的變化趨勢看,從業者最需要的是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適應變化的能力。”因為,"未來社會最大的趨勢就是它的不可預測性,人們無法準確預測變化,應對這種趨勢,唯一有效的就是提高人們應對未知變化的能力。”韓民說。

多維度吸引人才 “事業留人“才重要

以前的高校畢業生們還發愁“畢業即失業”,如今拿著一紙文憑跨出校門的應屆生彷彿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各個城市青睞的對象。

據媒體報道,目前已有天津、南京、武漢、成都、西安等20多個城市接連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有的送房、有的送錢、有的送戶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對此,韓民表示:“城市通過一些優惠政策吸引人才是件好事,說明他們重視人才。但城市招攬人才,不能僅靠優惠政策。為人才施展才能及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和提供支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事業留人’更重要。換言之,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重要的是給人才創造一個可以不斷成長,能力可以不斷得到發展的環境。”

韓民說:“城市能不能給人才提供自身發展的環境以及讓其施展才能的環境,在一定意義上講,比這些承諾優惠的條件更重要。只有在政策環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多方面共同發力,才能讓城市真正吸引來人才,留得住人才,也才能夠讓吸引來,留下來的人才真正地人盡其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作用。”

(本文根據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在“國是論壇——畢業生,拿什麼歡迎你”上的發言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