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34萬億注資新基建,是老套路還是新曙光?

導語:就在各省陸續發佈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之後,其中的8個省市公佈的總投資額已近34萬億。

3月伊始,湖北省內雖然還呈現出一種膠著的狀態,湖北以外地區的疫情形勢已經開始呈現逐漸向好的態勢。很多省份的人都笑言稱,“湖北妹妹,你慢慢養病,不著急,我們先復工養你!”

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雲南、四川、重慶、寧夏等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項目,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另有8個省份公佈了年度投資額,合計約2.79萬億元。

34萬億注資新基建,是老套路還是新曙光?

8省34萬億流向新基建

從已經披露具體投資計劃的8個地區來看,基建投資是各地投資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地區基建計劃投資額甚至佔到了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上。


34萬億注資新基建,是老套路還是新曙光?


而如果將新基建領域剖析,能夠分為四個層次:

最內核是為數字、信息經濟的六大支柱——即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IDC數據中心等;

第二層次是電子化、智能化改造現有城市的傳統基建設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項目;

第三層次是在城市中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應用設施,例如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支持的充電樁、光伏、垃圾發電等;

第四層次也是最外層,實際上並不能稱得上新基建,更多是補短板基建,如科技園區的開發、連接城市群內部的城際高速鐵、輕軌等。

對此,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各地對基建投資的拉動作用寄予期望,傳統基建投資領域仍佔到較大比重,而不少地區將視野投向醫療等民生領域也表明,補短板不僅侷限於交通能源等方面,其他板塊同樣大有可為。

基建類項目大有可為

至於為何選擇基建項目,因為相比消費拉動,基建投資作用機制更直接、政策見效更快。其次我國中西部地區、新農村等短板領域,基建投資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從1、2月份經濟數據看,疊加疫情衝擊,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以基建穩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會更加凸顯。

在重慶計劃投資的各類領域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大。重慶在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中,將建設交通、市政、水利、生態環保、能源、通信等項目367個,計劃總投資約1.45萬億元,年度投資約1600億元。此外,重慶還積極謀劃將市級和區縣中心應急醫院等一批公共衛生應急服務體系項目納入市級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劉學智還表示,其實從去年四季度基建投資就已開始發力,加之目前工作重心是抗疫情和穩增長並重,預計地方還將陸續出臺穩投資項目,以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

除了交通、能源等傳統基礎設施“重頭戲”以外,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多地較以往更為重視衛生、醫療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江蘇安排了10個民生項目,年度計劃投資958億元,其中就為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增安排了南京市第二醫院(省傳染病醫院)擴建等公共衛生項目;廣東省將針對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衛生、環保、農村基礎設施等領域短板,抓緊謀劃儲備一批新的項目,補充納入今年的重點項目計劃統一管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對此表示,地方政府關注醫療衛生投資是一種補短板的策略,因為作為公共基礎設施特別是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醫療服務硬件的短板其實長期存在。

而此次增加衛生基礎設施公共投資,不僅有助於短期兜底經濟運行,而且能夠長期改善區域醫療衛生條件,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這些行業將普遍受益

相比於以前的基建項目,這次提到的新基建項目,顯然引起了更加廣泛的關注。

新型基礎設施內涵更豐富,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產,而是“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這句話出自去年年末的經濟工作會議。今年以來,發改委累計批覆基建項目近60個,涉及金額已超1.5萬億元。


34萬億注資新基建,是老套路還是新曙光?


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導致過剩浪費和“鬼城”現象。

本次新基建的“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基建會發生在新的地區。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60.6%,而發達國家平均約80%,中國還有很大空間,但城鎮化的人口將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我們預測,到2042年左右中國城鎮人口達峰值時,新增1.9億城鎮人口的80%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60%將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7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教育、醫療、5G等基礎設施將面臨嚴重短缺。

34萬億注資新基建,是老套路還是新曙光?


第二就是新的領域。本次新基金將會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屆時上述產業或許會迎來一番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