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小說:他走過崎嶇山路,去到一座寺廟,求方丈可以收下自己

小說:他走過崎嶇山路,去到一座寺廟,求方丈可以收下自己

  楊五郎隨身攜帶著一個包裹,這個包裹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身體。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包裹是山西五臺山太平興國寺的方丈睿見和尚贈送給他的。

  楊五郎是怎麼認識睿見和尚的呢?原來宋太宗遊覽五臺山,到太平興國寺禮佛的時候,正是楊五郎保的駕。宋太宗的行宮離寺廟不遠,因此,楊五郎在不當值的時候,經常到寺廟中,成了寺廟的常客。

  在幾次接觸中,楊五郎很賞識睿見淵博才學,睿見也喜歡楊五郎的性格,兩人情投意合來往密切。在每次接觸中,睿見總是有意無意地灌輸一些有關佛教的思想和戒規,什麼普渡眾生啦,什麼不傷生靈啦,什麼正身修心啦等等,並旁敲側擊地勸他棄甲出家。關於出家當和尚,在沒來五臺山之前,楊五郎連想都沒有想過,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說,但也沒有足夠的勇氣。睿見看出楊五郎已接近佛門,只要他在戰場上失利或精神上受到剌激,就一定會走當和尚這條路。在臨別時,楊五郎前來辭行,睿見送他一個包裹,並叮嚀說:這個包裹平時不要打開,當你在戰場上受挫或精神上受到剌激時,再打開這個包裹,它會幫助你擺脫困境。

  馬的驚嚇勁兒已經過去,楊五郎端坐馬鞍橋,任憑馬匹邊走邊吃。保衛宋太宗來北國的時候是弟兄七人,現在的楊五郎是孤身一人,想起不知身在何處的父親和兄弟,楊五郎頓時覺得心如刀絞。這時候睿見大師的話又縈繞在耳邊:“在你戰場失意的時候,打開包裹。”

  現在的楊五郎精神上已經沒有了任何依靠,他想,我現在不打開包裹更待何時呀?想到這裡,他順手把包裹從背上摘了下來,輕輕地解開包裹一看,原來裡面是一身僧人衣服。

  楊五郎一見,心裡嘆了口氣,心說,我佛慈悲,收下弟子吧。想到這裡,他換上僧服,打馬直奔五臺山。

  隨著崎嶇、蜿蜒的山路,楊五郎慢慢向前行走,終於一座寺廟出現在眼前。楊五郎走到近前,抬頭一看,太平興國寺五個斗大的黃字映入眼簾,楊五郎“哎呀”一聲,滾鞍下馬,把馬拴在寺旁邊的一棵樹上,走上臺階,扣打門環,嘴裡喊著:“睿見大師,弟子求見。”

  當值的一個小和尚聽見門口有說話的聲音,到門口觀看,恰好他曾經認得楊五郎,急忙來到楊五郎近前,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施主要見我家方丈?”

  楊五郎趕緊說:“是呀,是呀。”

  “那你跟我來吧。”。小和尚領著楊五郎來到睿見和尚的禪房。

  楊五郎進來以後發現,睿見和尚正在閉目養神,一旁的桌子上擺放著一杯香茗。香茗還冒著熱氣,顯然是剛沏上不久。

  楊五郎雙膝跪倒在睿見和尚面前,一動不動,一聲不吭,靜靜地等待著老禪師的醒來。

  小和尚來到睿見和尚近前,在他耳邊小聲地輕喚了兩聲師傅。睿見和尚這才把眼睛睜開。他一睜開眼睛,就發現了跪在面前的楊五郎。

  楊五郎一見睿見醒來,趕緊說話:“老師傅,你發發慈悲,收下我吧。”。睿見和尚本來就喜歡楊五郎,有心把他渡入佛門。現在聽楊五郎一說,正合心意,於是收了楊五郎作為他的弟子。

  睿見和尚自從收了楊五郎以後,整天讓他在禪房唸誦經書。楊五郎是員武將,在禪房呆的時間一長,渾身就感覺不舒服。有一天,他偷偷遛出寺廟,來到山林中間。

  到了林中空地,楊五郎看見一棵槍桿粗細的松樹。他雙手握住樹幹,兩臂一用力,硬生生地把松樹給折斷。恰巧遇見了一個樵夫,借用人家的斧子,把松樹製作成了一根棍子。

  待樵夫走遠,他把棍子舞動如飛。棍當槍使,一趟楊家槍法下來,渾身汗如雨下。出了一身汗,楊五郎別提身體有多麼清爽了。

  自此以後,他每天都要偷偷逃出寺廟一兩個時辰,來到寺廟後面的山林中間。

  睿見和尚的本意是讓他消磨消磨在軍旅生涯中的火氣,結果,楊五郎的火氣不僅沒有消磨,還時不時地遛出寺廟。睿見和尚是一名武林高手,早年闖蕩江湖,練就一身的武功。

  後來,仗著自身武功出眾,他在少林寺前面的空地上面擺了一座擂臺,揚言打遍天下無敵手。立擂一十五天,遍請天下英雄。只要有一人能打敗他,他就歸隱深山,從此再不過問江湖。結果前十四天,沒有一個人能夠打敗他。

  十五天頭兒上,正在他揚揚得意的時候,少林寺主持惠能方丈和東方世家的當代主人東方不惑聯手登臺,雙戰睿見。結果惠能方丈的一指禪點中睿見的前胸,東方不惑的一腳踢在他的左肋上,把他踢下擂臺。

  被踢下擂臺的睿見和尚負氣而走,來到山西五臺山,時任主持悟能方丈與少林寺方丈惠能是一師之徒,兩人一文一武。武僧惠能主持少林寺。文僧悟能主持太平興國寺。睿見到了太平興國寺,舊傷復發,病倒在寺院之中。

  睿見一邊在寺院之中療傷,一邊聽悟能禪師講道。久而久之,他悟出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擂臺之舉是一個錯誤的行動,因此打消了去少林寺和東方家報仇的念頭。不僅如此,他還一心向善。憑著過人的頭腦,他對佛法的鑽研比一般僧人要透徹許多。悟能一見,心中大喜,暗道,我佛開眼,後繼有人了。

  既然有了此心,悟能更是有意無意向睿見宣揚佛法。這樣一來,在悟能圓寂以後,太平興國寺的主持就由睿見接替。

  一開始,楊五郎逃課並沒有被睿見發覺。有一次他路過楊五郎讀經的房間,沒有聽見楊五郎朗誦經書的聲音。他隔著門縫聽了聽,裡面聲息皆無。他推開房門一看,屋裡面沒人!

  來到門外,經過詢問,眾僧人異口同聲說沒有看見楊五郎。睿見納悶,難道是楊五郎私自離開廟宇不成?

  自此以後,睿見就留上了心。終於讓他發現,每天上午十點鐘左右,楊五郎短衣襟,小打扮,從窗戶離開房間,穿房躍脊,直接跑到廟宇外面。

  睿見和尚在後面偷偷跟隨。以睿見的武功,楊五郎是絕對發現不了的。到了林中空地,楊五郎繼續練棍。

  這時候的楊五郎,把自家的槍法和刀法,都融會貫通於他的棍法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琢磨,五郎的棍法已經日漸成熟。

  楊五郎並沒有發現睿見和尚就躲在不遠處的一棵樹後面,偷偷地看他練武。他把棍子擺開,呼呼呼練了一遍。睿見在暗中看著,楊五郎練的好,他就點點頭;招數里面有破綻,他就搖搖頭。

  觀察了一會兒,睿見發現他的棍法裡面破綻太多,不自覺地“哎”了一聲。這極輕微的一聲恰好被正在練棍的楊五郎聽見了,只見楊五郎把棍尾攥在手中,一舉大棍,一勢楊家槍中的“分心就刺”,瞬間直達睿見和尚的藏身之處。

  睿見和尚心中道個“好”字,身體並未停頓,雙腳一點地,一晃身形,躲到了相距有一丈開外的另一棵樹後,身法、步法特別迅速。楊五郎就見眼前黑影一閃,是誰,沒有看清楚。

  等到他來到發出聲音的樹後面一看,哪有半個人影?莫非是鬼不成?楊五郎心裡納悶,我的手、眼、身法、步在中原武林之中也有一號,怎麼連人家的面兒都沒有看見呢?敢情這塞外也有高人!

  楊五郎這一愣神的功夫,睿見和尚也是有意試試楊五郎的武功,在新藏身之處又輕輕地“咦”了一聲。這一回,楊五郎聽清楚了,這回肯定是人的聲音。楊五郎聽見了聲音,用聽聲辨術之法在腦海之中仔細搜索了一遍,卻認不得這個人的聲音。原來睿見和尚早年練成過魔音神功,為的就是怕仇家聽出自己的聲音。這一次為了試驗楊五郎,睿見和尚又開始使用自己的獨門絕技。

  楊五郎既然不知道是誰,在心裡就認定肯定不是自己認識的人。想到此處,楊五郎從地上撿起一根樹枝一抖,用內力把樹葉全部震落。這一手,暗中的睿見和尚也看得讚歎不已,不知道楊五郎震落樹葉做什麼,他在樹後靜靜地觀察著楊五郎的動靜。

  就見楊五郎把樹葉震落之後,把內力灌注於樹枝之上,原本軟綿綿的樹枝一下子筆直地挺了起來,樹枝的尖兒正對著睿見和尚的藏身之處。楊五郎舌尖一頂上牙堂,丹田之中混原氣。楊五郎暗中一咬牙,心說,我倒要看看你究竟是誰。

  說著話,楊五郎一抖手,就見原本繃直的樹枝突然散成數斷,掛著破空之聲,直奔睿見和尚的藏身之處而去。

  樹枝有快有慢,有高有低,一根樹枝震斷成數截,要想全身而退,勢比登天。

  楊五郎震斷樹枝後,傻眼了。為什麼?他發現樹枝飛出去的方向,一遛黑線一閃而逝,根本超出了人的運動範疇。楊五郎心說,莫非那不是人,而是鬼不成。

  楊五郎正在納悶,可氣的是,那個聲音又在另一棵樹後出現。楊五郎明白了,這是有人故意在和他作對。楊五郎心說,好啊,我非把你揪出來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