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咸陽國際機場,陝西"男神"教授攻克關鍵技術!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咸陽國際機場等超級工程的背後,是中國製造裝備業、中國工程技術水平和中國科技智慧的集中體現,這離不開我國無數科技工作者的汗水付出與艱辛攻關,

長安大學李加武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咸陽國際機場,陝西

李加武,安徽舒城人,本科、碩士畢業於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現長安大學),博士畢業於同濟大學,現為長安大學公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安大學公路學院橋樑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測控專委會委員、風工程專委會委員,主要從事橋樑抗震與抗風研究。

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咸陽國際機場,陝西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多年以來,李加武教授帶領著他的團隊一直在橋樑抗震與抗風研究中不懈探索,並取得了累累碩果。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之一"橋樑斷面雷諾數效應的幾個關鍵技術問題"的研究中,他們對四個數量級(1000~1000000)的雷諾數範圍內在大型風洞試驗室內對模型進行測力、測振、測壓試驗並進行CFD計算,開展系統、多方法的橋樑斷面雷諾數效應研究,揭示雷諾數效應發生機理提出克服雷諾數效應的措施,對生產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在完成基金之二"中高雷諾數區兩類典型橋樑斷面氣動特性研究"中,利用行駛於高速跑道的汽車和風洞實驗室對模型進行自然風場及實驗室風場的測力、測振、測壓試驗,對認識橋樑斷面雷諾數效應發生機理,解決橋樑風荷載計算偏差過大問題。

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咸陽國際機場,陝西

多年以來,李加武教授不僅積累了很強的理論功底,還在工程實踐中取得了技術性突破,其中很多項目都是各界矚目的焦點,如咸陽國際機場T3航站樓、杭州灣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等。在接廣東省深圳市與中山市的通道——深中通道伶仃航道橋中,他開展了風洞試驗及風致振動控制措施的研究,初步擬定了中央穩定板等多種氣動優化措施,提高了顫振穩定性。在曾保持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紀錄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中,他通過風洞試驗,獲取合理的風荷載,為海中觀光平臺建築設計提供了有效保障。

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咸陽國際機場,陝西

在橫跨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門,總長55公里,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建設中,劉健新、李加武教授團隊承擔主體工程橋樑工程施工圖設計通航孔橋樑(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結構抗風性能試驗專題研究。他們申請了"欄杆+風障"專利,成為國內消除渦振三大措施之一。

港珠澳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咸陽國際機場,陝西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鉅的勞動。在長安大學李加武教授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潛心治學,不斷攀登科研高峰,服務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為行業發展貢獻著長大力量。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陝西省教育廳、同濟風工程、陝西衛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