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山西碛口-李家山

从山西平遥过来在吕梁的黄河边上,有座古镇叫碛口。历史上的碛口,依傍黄河,地处要冲。

黄河在碛口镇前这一段,宽阔的河面陡然变窄,虽然没有像壶口那样形成太大的落差,但水流明显加快。黄河的河水在这浅滩上浪花飞溅,激起雪喷般的浪花,成为一道景观。碛口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当年两岸或是说两省的人来人往,都靠渡船的摆渡。

现在的渡口已经废弃,只是在旅游旺季有一些快艇游船,载着游人在黄河上兜上一圈。或者有小船接一些表演性质的商演。

我们一行就浅略转了一下碛口老街。

哪哪的小孩子都一样,都成了低头族。

山西碛口-李家山

老杂货店的店门上倒映着两位挑桶路过的妇女。

山西碛口-李家山

我们一行的暖男在给我们挑西瓜,美女在给他拍照记录。

山西碛口-李家山

小超市的店门口。

山西碛口-李家山

老人与狗。

山西碛口-李家山

去往李家山,必须要经过碛口,渡过湫水河,桥头的石狮还用大红绸蒙着整个脸部。过桥右转直行看到去往李家山的标识就可以转弯上行了。七月的路边尽是卖本地瓜果的农民。黄河的河滩边上已经被山上下来的人全部种上了庄稼。

山西碛口-李家山

上山的路有点崎岖,并且在重新规划修建。

山西碛口-李家山

到达李家山村口 ,村口还有一个小广场,每天村里的兼职导游或者大妈就在枣树下等候游客或者拉拉家常卖卖山枣。

广场上的公共厕所。

山西碛口-李家山

常驻的李编剧(右)和当地人拉家常。

山西碛口-李家山

拉家常。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黄河人家”的老板娘,杨燕梅。

山西碛口-李家山

村里的老汉带着小外孙,教他如何牵驴模特。

山西碛口-李家山

待出租拍照的花裤子。

山西碛口-李家山

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大厦、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每年吸引着许多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吴冠中先生有言:“(李家山)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找到。” 李家山村于2009年1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李氏宗谱簿》载:“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间(1465—— 1487),由临县上西坡村迁往临县招贤都三甲李家山村。”

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据(宗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在碛口可以与西湾村陈氏比富。

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他们请来风水先生观看,见李家山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风翼了。这个四面环山的地形,风水先生连连说好:“此屯系艮龙庚向,东山月出中格穴也,毋逶迤者恐丑寅气入也,富而且贵龙之应……”(载宗谱)

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东西财主好象在暗暗较量,在几百米约 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原来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 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凤的左翼沟里,依然还称旧村或小村,住着陈、崔两姓人家,他们说在李姓迁来之前,这儿叫陈家湾。

小村和大村相比,建筑风格完全是两个天地。小村至今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生活,那就住房而言,一点儿也不是夸张。另外村子里多以土窑接口子,石拱窑洞,砖瓦建筑是很少见的。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正如专家们说,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西财主大院。

山西碛口-李家山

西财主大院,现在被分割成了两块,一个是西财主大院一个是黄河人家。

山西碛口-李家山

西财主大院,正吃早餐的游客。

山西碛口-李家山

西财主大院。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东财主大院外简易厕所,急匆匆下山的摄影人。

山西碛口-李家山

东财主大院的老板站在自家院子前。

山西碛口-李家山

同伴的右斜对面就是东财主大院。

山西碛口-李家山

老汉和他的驴模特正打算出演,给外来的摄影团在山坳坳里来回走上好几趟,酬劳五十元。因为天气太热,热心村民怕穿羊皮褂系羊肚巾的老汉中暑,给他力争到酬劳一百元。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站在屋顶上的摄影团,等待老汉和驴模特就位。

山西碛口-李家山

最左边的是摄影指导老师、导游兼导演,挺年轻的一个小伙子,和他的摄影团。

山西碛口-李家山

老汉和驴模特已就位开始工作。

山西碛口-李家山

我们几个人跟着蹭拍了几张,因为没有带长焦,将就看看吧!

山西碛口-李家山

村子里的青壮年都搬到山下去了,有的住在河滩边边方便种植,有的就住在了碛口,只留下一些老人苦熬在这陡峭的山村。

孤寡老太。

山西碛口-李家山

老太睡的窑洞。

山西碛口-李家山

正在做晚饭的一对老夫妻。

山西碛口-李家山

坚持叫我们请她做模特或者做导游的老板娘,不然不让给拍照。

山西碛口-李家山

晚饭后唠嗑的人群。

山西碛口-李家山

串门。

山西碛口-李家山

擀面皮。

山西碛口-李家山

揪面片做晚饭的老汉。猫、鸡、狗,就是他生活中的伙伴。

山西碛口-李家山

夜晚的李家山村,黑漆漆的,只有四合院门前微弱的路灯。

山西碛口-李家山

西财主大院的老板带我逛逛李建新家的民宿。

山西碛口-李家山

他说实际上,现在这个村子里,绝大多数人都是亲戚。他和李建新家的男老板就是亲戚。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据李建新家民宿老板娘介绍,说她家院子以前叫“宝善处”,是以前大财主给贫户人家施粥的地方,现在也只还有院外的这道门能够依稀可见“宝善处”几个大字。

山西碛口-李家山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事组,2001年春节前夕就来到李家山村,他们要以本村李全生一家为主线,纪录二十—世纪中国人的生活。

李家山村人能演会唱懂五音,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就闻名遐迩。传说清朝未年,西财主家出了个活跃人物,名叫李建奎。他在碛口做生意觉得太没意思,就在一年冬天回村成立起一班戏,那时候初兴“坤角”(女演员),他就在东路请了一名女旦角,并请师傅,招娃娃,昼夜排戏。

古语云:“开窑领戏,先捉子弟。”经过一冬的排练,戏倒是演红了,出州过县倍受欢迎,就是没二年,一份家产踢踏了个精光。李建奎穷了,村里却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大人小孩在劳动之余,都能唱几句山西梆子,“哪依呀哈哈……”响彻山谷。

“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李家山村的剧团,就是根深叶茂的梧桐树,它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它诱惑着少女的心灵。在那政府号召解放妇女的浪潮中,不知有多少芳龄妙女期望自己当一名演员,表现自我。李家山村的小伙子一个个都很精明,他们耍出浑身解数,择其身段苗条,脸蛋俊俏,嗓门甜亮的姑娘作偶,互帮互学同台演出。

如今,剧团解散了,剧团里的有对夫妻开起了民宿,就叫“黄河人家”。

我们一行就住宿在“黄河人家”。

清早,老板娘在打扫自家院外。

山西碛口-李家山

透过老板娘家的小卖部窗子看向外面。

山西碛口-李家山

民宿里,历来写生作画的朋友给老板一家画的人物肖像。

山西碛口-李家山

老板娘曾经在农民歌手大赛取得不菲的成绩。

山西碛口-李家山

我和同伴住的窑洞,干净整洁。

山西碛口-李家山

透过门帘看山村。

山西碛口-李家山

老板娘在自家厨房给我们做饭。

山西碛口-李家山

老板家爱吃快餐面的猫。

山西碛口-李家山

站在老板家外面的平台上,可以看见下面的人家和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住过的四合院,夏季时分,四合院的老板娘来来往往每天都是穿的一套花衣衫,村里的人都爱叫她“花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四合院外。

山西碛口-李家山

临走前和“黄河人家”的老板夫妻合个影,拿着老板娘的表演的道具玩的不亦乐乎。老板夫妻看着我乐得不行,最后老两口干脆就给我们拿起乐器唱上了一段。

老板娘表演时的扁担,给我舞的四处乱飞。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