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始建於唐,歷史悠久,影響廣遠的安徽界首市大黃廟景點

大黃廟位於安徽界首市大黃鎮大黃行政村,始建於唐,歷史悠久,影響廣遠,為紀念人祖爺伏羲氏所建。每年廟會期間,善男信女,人山人海,飛簷斗拱,香菸繚繞,煞是壯觀。是一座建築眾多,而又規模宏大的廟宇。

始建於唐,歷史悠久,影響廣遠的安徽界首市大黃廟景點


大黃廟佔地13畝,30多間房屋,廟內還辟有大黃公園,正在進行規劃建設。大黃廟解放後被大黃小學使用,1998年才遷居他處。一進大門正中是東嶽大帝之殿,供著黃飛虎神像,兩邊分別站著四大天王護駕。

始建於唐,歷史悠久,影響廣遠的安徽界首市大黃廟景點


而東嶽大帝之殿則是大黃廟最早的廟,上面雕刻的木雕還能見證著時光的久遠。古老的木柱子已被重新粉刷,但從其裂開的木紋處還能依稀看到其滄桑,下面的石鼓已經磨損得非常光滑。除此之外,還有大殿屋子後面牆壁上的大磚,都是一尺多厚的方磚。屋子上面的彩色琉璃瓦還存在,帶花紋的瓦當則寥寥無幾。大黃廟建築按三層院落設計,最後一層院落,有一間很小的廟,供奉的是人祖像。還有一個很大的土堆,世代相傳是人祖墳。在解放前墳墓高達10米,1958年平墳,將其挖成平地。現在人祖墳堆的二米多高土,都是祭祀的香客自發地用手一捧一捧堆出來的,絲毫沒有用農具堆砌。

始建於唐,歷史悠久,影響廣遠的安徽界首市大黃廟景點


界首縣誌記載:大黃廟,縣城東北10公里,大黃鄉大黃集中路北80米。原廟規模宏大,分東、西、中三院,前、中、後三門,其中有伏羲樓、神農樓、鐘鼓樓、三關閣、祖師殿、關雲長殿、嶽武穆廟等共108間。另有金橋、銀橋、臥虎橋、奈何橋及點兵臺等。面積達3000平方米,有廟地480畝。每年農曆三月廿六日,逢香火大會,會期達7天之久。香客來自河南、山東、江蘇及本省內10餘個縣市,經營者雲集而至,日達數萬人。相傳此廟始建於唐,元代重修,原有碑記,今已不存。據現存中殿大梁上文字記載,最後一次重修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閏四月初二日。參加此次重修的總會首李符時,主持僧源緒。現僅存中殿三間,娃娃殿三間,建於臺基之上,柱礎粗大,柱上加梁枋、斗拱,廟頂覆蓋五色琉璃瓦,金碧輝煌,光彩奪目。1985年10月23日,經界首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