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國泰君安證券疑似“殺熟”被指多收佣金近700萬

現階段,國內券商佣金的定價採用的是浮動機制,即監管部門規定了不得高於千分之三的“上限”,以及不低於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和證券交易所手續費的“下限”。在上述價格區間內,券商可以“自主定價”。該項政策的初衷,是引導券商通過差異化服務,滿足投資客戶多樣化的投資需求。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券商或客戶經理出於各種目的,利用“自主定價”的不透明、不統一,同樣的服務,針對不同的客戶,收取的佣金相差懸殊,甚至對部分老客戶“殺熟”。佣金亂象,近兩年來一直是投資者對券商投訴的焦點。

口頭承諾

2016年6月至9月間,天津80後投資者劉先生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新開路證券營業部(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證券新開路營業部”)從業人員劉凱。

“劉凱從朋友處得知,我的資金量到了1000萬,剛好達到當時線下打新的門檻,為了完成個人開戶任務,就極力邀請我去他所在的營業部開戶,並承諾給予我現金賬戶、融資融券賬戶萬分之三的佣金費率。”劉先生告訴新金融記者,2016年9月13日,他在國泰君安證券新開路營業部辦理開立了融資融券賬戶,也的確在《融資融券合同》、《客戶授信確認書》、《佣金調整單》等一系列業務合同文件上籤了名,“但上述文件資料,最後都被劉凱以需要歸檔為由收走保管。”

劉先生還特別提到,他當時就感到簽署的合同資料比較多,想仔細看看,但是為了節省時間,他就按客服人員要求在相應空白文件上籤了字,“而且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文件上的電話及電子郵箱等信息均是由劉凱代填的,事後我才知道這其實是違規的。”

雖然沒拿到什麼材料,但劉凱對劉先生信誓旦旦地表示,“放心,佣金肯定是萬分之三。”同樣是出於對劉凱的信任,加之確實對開戶流程不熟悉,劉先生在事後並沒有追要上述的協議書。

轉眼間,時間就來到了2019年6月份,劉先生一直以為自己的券商交易佣金是萬分之三。但一次和股友在線交流得知,他和朋友恰好同價位賣出相同股數的同一只股票,但兩個賬戶的成交明細金額卻不同。朋友告訴劉先生,他的賬戶佣金肯定不是萬分之三,建議他去找營業部核實清楚。

劉先生當即撥通了客戶經理劉凱的電話,詢問賬戶佣金為何沒有按約定調降為萬分之三。最初,劉凱推說可能是公司系統問題,總部未能完成將佣金調降為萬分之三的審核;而後,劉凱又解釋說自己層級低,調整佣金費率需要營業部負責人確認,這中間可能出了問題;最後,劉凱甚至通過朋友找到劉先生,希望能夠“私了”此事,並現金補償一定佣金費用。

至此,劉先生才感到“事情肯定不簡單”。在劉先生的多次要求下,國泰君安新開路營業部打印出劉先生自2016年9月份至2019年6月份的全部交易資金流水。詳細對比每日交易後,劉先生才發現其融資融券賬戶的佣金費率,一直是“普通買入”萬分之十五,“融資買入”萬分之二十七,跟劉凱所承諾的萬分之三,分別相差5倍和9倍。

成本差異

在一般投資者看來,萬分之三和萬分之十五的佣金,雖然相差5倍,但對一筆市值100萬元的股票交易來說,佣金差異只不過是300元和1500元。劉先生雖然吃了虧,但也應該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而實際上,劉先生的股票操作風格是“快進快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短線客”,其交易策略屬於“日內交易”。據劉先生自己介紹,“我每天的交易額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新金融記者也拿到了劉先生的日常交易流水明細,僅在2016年10月17日這一個交易日,劉先生的股票買賣交易就超過70筆。根據初步測算,僅僅在這一個交易日內,劉先生的交易佣金就多出了1萬元。

根據劉先生從國泰君安新開路營業部打印的全部交易明細,再經由相關專業人士核算,在2016年9月份至2019年6月份之間,劉先生的股票交易賬戶的佣金費率一直是“普通買入”萬分之十五,“融資買入”萬分之二十七,相比萬分之三的佣金水平,劉先生多繳納的佣金高達690餘萬元,算上利息更是達到了730萬元。

“我總體賬戶規模才1000萬,佣金就多收了近700萬,我感到難以接受。”劉先生還告訴新金融記者,他很難相信這是券商或是客戶經理的工作“失誤”,因為他經常和劉凱就投資問題進行交流,甚至在2018年還通過朋友詢問過,佣金是否還有繼續調降的空間。劉凱當時還表示,“萬分之三是他能給出的最低值,也希望你能幫忙完成業績,不要遷戶。”

也許有人會問,作為有著多年A股投資經驗的劉先生,難道連自己的佣金都搞不清楚嗎?

但如果投資者打開券商的交易軟件就會發現,很少有券商直接公示具體的佣金比例,客戶在“交割單”中才會看到自己的費用明細,包括成交金額、佣金、印花稅、過戶費等。也就是說,客戶想知道自己的佣金水平,需要自己用佣金除以成交金額才能計算出來。

在採訪期間,新金融記者也通過在線客服、電話和電子郵件多次與國泰君安證券取得聯繫,希望瞭解作為客戶經理的劉凱調整客戶佣金的權限,以及國泰君安證券調整客戶佣金的具體執行標準。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獲得國泰君安證券的回覆。

不過天津本地一些券商從業者告訴新金融記者,客戶經理對券商佣金是有一定權限的,比如,有的券商是萬分之八以上客戶經理可自行決定,但再次調降佣金比例需要營業部負責人簽字,或是總部審核通過。也有券商表示,客戶經理對“普通交易”佣金調整權限較大,對“融資交易”的佣金和“融資利率”,則需要營業部負責人來把握。

但無論如何,券商客戶經理都應該掌握客戶的佣金情況,即便系統出現問題或者是 調降佣金的申請未能通過,也應及時向客戶告知。

目前,劉先生堅持要求國泰君安證券退還多收佣金部分,並根據他在國泰君安的交易情況以及資金存量,按照市場正常收費水平收取佣金。“你去看看手機廣告,新開戶的佣金都是萬分之二點五,為什麼我就不行?”劉先生對此感到很難理解。

行業頑疾

實際上,近年來針對券商佣金亂象,始終是投資者投訴的焦點。新浪財經2018年組織的一次網絡調查,券商佣金亂象在所有問題中排名第一。

投資者都能理解,在買賣股票時,不考慮股票漲跌也會有成本,比如印花稅、佣金等。單說佣金,可以理解為證券公司向股票投資者收取的中介費。畢竟,券商就是股票撮合交易的平臺,與房產交易的中介費概念差不多。

其實,券商的佣金最早也有明確的監管規定,比如上海證券交易所此前就規定,“A股的佣金為成交金額的0.3%,起點為5元。”簡單來說,就是買賣股票,券商收取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但如果一筆操作總價過低,則按最低每筆5元收取。

“當時的千分之三的佣金水平是合理的,因為券商要為投資者提供交易場所,以及操作電腦,這些都有成本支出。”上海一位資深投資者告訴新金融記者,“但現在投資者都在自己家裡電腦操作,自然不能按照這個標準來收費了。”

不可否認,佣金一直是券商經紀業務重要的收入來源,但從2014年開始,事情的邏輯發生了變化。一方面,隨著券商數量的增加,券商間的市場競爭加劇,為了吸引客戶,不少券商通過降低佣金的方式吸引投資者來開戶;另一方面,券商的業務收入開始多元化,佣金佔比總收入出現下降,因此部分龍頭券商也就對佣金打折幅度逐步放寬。

2019年7月26日,證監會就《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在第二十六條中明確提出,“證券公司收取的交易佣金應當與代收的印花稅、證券監管費、證券交易經手費、過戶費等其他費用分開列示,並按照規定與約定提供給投資者。證券公司應當在公司網站、營業場所、客戶端同時公示對各類別投資者的具體證券交易佣金收取標準。證券公司實際收取的證券交易佣金應當與公示標準一致,與投資者確定、變更交易佣金收取標準應當妥善留痕。”

但一些資深A股投資者告訴新金融記者,“問題的關鍵在於券商佣金採用的是浮動機制。”只要不高於千分之三,也不低於經紀業務的服務水平,中間區域券商可“自主定價”。監管政策雖然要求公示佣金費用收取標準,但實際上券商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監管的問題,因為差異化定價,本是希望針對多樣化的投資需求,券商能夠提供差異化的投資服務。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券商或是客戶經理卻借佣金收取的不統一,利用信息不對稱優勢“牟利”。

比如,同樣的服務,針對不同的人,佣金差別巨大,千分之三是“上限”,最低卻可以達到萬分之二點五,直接導致客戶交易成本差異顯著。

這也是很多投資人不理解的地方。因為在一般的行業,資金量大的老客戶都能自動享受到“優惠價格”。但在證券公司這裡,即便是老客戶、日均交易量大,想調整佣金也要和券商經理“討價還價”,即便如此還不一定能拿到最優惠的價格。

“我的股票賬戶在這個營業部20年了,最初管理我的客戶經理都退休了,但直到我說要轉戶走人,券商才給我把佣金降到萬分之五。”天津河西區一位投資者這樣告訴新金融記者,他是做零售行業的,“現在連鎖店都要求統一零售價,怎麼金融行業還需要和菜市場一樣‘討價還價’?”

我們常說,“金融的本質是信用”,“明碼實價”本應是誠信的最低要求。證券公司也應該清楚,沒有哪家公司能持續依靠信息不對稱贏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