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關於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無動於衷是我態度的正確站姿

關於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無動於衷是我態度的正確站姿

上午,被刷屏,巴黎聖母院崩塌在一場熊熊大火中,塔尖在大火中坍塌,屋頂的三分之二已被破壞,全球網民同步轉播這場人文災難,有大量現場目擊者紛紛下跪唱讚美詩為之祈禱……

關於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無動於衷是我態度的正確站姿

在一片關於世界文明的巨大損失嘆息聲中,我在朋友圈聽到了最真實的聲音。

“老實說,這場大火讓我想起了1860年那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大火,面無表情是我最利索的反應,沒毛病。”

“自家羊窩被燒個精光還心疼仇家牛棚”。

關於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無動於衷是我態度的正確站姿

1860年,還沒有我,相信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還沒有,然而,我們知道歷史。

那一年的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搶掠之後焚燒,八國聯軍之後再遭受打劫,成為一片廢墟。而這片廢墟的前身是經歷了150年創建經營下的“造園藝術的典範”。法國作家雨果曾經稱之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那個時候的中國人也一直認為圓明園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然而,被毀在了當時的強國英法以及八國聯軍。

無動於衷是種態度,我並不為此感到有多痛心,因為我們經歷了比這更值得痛心的歷史,我也不為此歡呼雀躍,因為我們理解這種失去的痛,所以,不喜不悲,無動於衷是我們關於這場大火態度上的最正確站姿。

寬容不代表忘卻,我們只是把傷痛埋在了心底,敞開懷抱迎接的時候,別期望我們絕對的不會心存芥蒂,畢竟,我們丟掉的不僅僅是一座園林,還有那時候的心靈家園。

時間會沖淡一切,但是絕不包括國恨家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