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關係再好,也會翻臉的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關係再好,也會翻臉的

說話這個技能,是父母從孩子小時培養的,孩子長大後,說出的話是什麼樣子,大概率取決於父母親教孩子的方式。雖然說,說話人人都會,但未必每個人都能把話說好。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一句好話可以讓人從心底感覺到說話人散發出的溫暖,這句說出來的好話就如同“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一樣,溫暖了自己,也溫暖了別人。

“惡語傷人六月寒”,有些話不是說話的人不是特意說出來的,但是如果不注意表達,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就容易讓人心生寒涼,特別是在對自己最親近的人,說出難聽的話時,更是讓人感覺心中不舒服。

發朋友圈表達個人心情,同樣也是說話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朋友圈也同說話一樣,需要注意表達的內容和形式,注意自己說的話,不要傷害到別人。

有些話,就算兩個人關係再好,親如夫妻,或者朋友,雖然在說話人看來有可能只是開開玩笑而已,但是聽者有意,說得不恰當,有可能會導致兩人關係破裂,走到翻臉的地步。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關係再好,也會翻臉的

第一,別在朋友圈裡發議論他人的話

這裡的他人指的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個體與生命,包括丈夫、妻子、孩子、父母親,親戚、朋友、同學等等,有人總覺得“我們關係好”,隨便開個玩笑也使得,所以平常大大咧咧,嘴上不把門也就罷了,還把這些話發在朋友圈。

聽到的人沒有在意這些不像樣的話,是大度,而且兩個人當面說時,這些開玩笑的話也只有對方聽過,對方聽聽也就罷了,不會計較其他什麼。但是如果發在朋友圈,整個圈子的人都知道你對他人的這種評價,口口相傳,就算最初只是開玩笑,最終卻成了事實,想要補救,想要挽回,最終卻發現有心無力了。

小明的媽媽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平時對於小明的學習,也頗為關心,但是有一些傳統的觀念,也根植在腦海當中除之不去,就比如,如果孩子犯錯了,不論是什麼事,首先要承認錯誤,如果孩子取得成就,不管怎樣,先要謙虛一番。

比如有一次小明和同學打架了,小明的媽媽沒有問清楚前因後果,就直接叫小明跟同學道歉,讓小明承認,打人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其實事情的真相,是跟小明打架的那個同學先說了一句壞話,然後動手打個小明,小明在心中氣不過,所以才回擊。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關係再好,也會翻臉的

但是此刻,媽媽卻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做法,完全不問青紅皂白,直接讓自己去道歉,這讓小明心中感到非常難受,委屈不已,最終低頭道歉了,但他回到家之後委屈地哭了起來,心中還有些埋怨媽媽。

本以為此事就此了了,但是小明的媽媽還特意為此發了一條朋友圈,說自己的兒子調皮搗蛋不懂事,其實這個朋友圈發來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老師看見而已,並沒有其他意思。

而且她也如同往常一樣在意小明,但是這件事情在小明心中一直像陰影一樣,讓他感覺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想的是,難道人世間就沒有是非曲直了嗎?

本來小明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自從發生這件事以後,心中有委屈的他,對母親有埋怨,學習也荒廢了,成績一落千丈,本來一個乖乖的三好學生,硬生生被逼成了他媽媽口中的調皮搗蛋鬼。

別在朋友圈裡面議論別人,就算親如自己的兒子,照樣也需要自尊,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要在他們心中植入是非觀,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別輕易在朋友圈這種場合議論孩子,讓他們自尊心受到傷害,因為這種傷害一旦種下,想輕易除去就很困難了。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關係再好,也會翻臉的

第二,別在朋友圈發打擊別人的話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在遇到困難時,有的夫妻能夠攜手共同度過,留下了美好的時光,但是也有的夫妻,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和諧,實際上感情早已百孔千瘡,當自己委屈無處發洩時,有可能就選擇在朋友圈議論,在朋友圈去打擊自己的伴侶。

小軍跟小麗是一對小年輕夫妻,小軍開了一家飯店,前期收益很好,但是幾年之後,飯店的營收下降了,賺來的錢也變得很少。

小麗看見朋友圈裡面閨蜜和同事過著非常好的生活,她們的生活都是由自己丈夫來提供的,早些年時小軍也能夠提供小麗這種很好的物質生活,但現在生意漸漸衰敗下來之後,沒有了資金週轉,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奢侈時,小麗就忍不住在朋友圈開始抱怨自己的丈夫:

  • “真是不知道嫁給你這種人有什麼用!”
  • “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跟你離婚了!”
  • “嫁給你天天受罪,我能過過幾天好日子啊,下輩子再也不要嫁給你了。”

這些話並沒有屏蔽朋友圈其他人,對所有人都公開,本來小軍在眾人面前還能維持自己偏偏君子和成功人士的印象,但是被小麗這麼一鬧之後,每個人都知道他生意失敗了,欠債的人,個個都上門來討債,以前的朋友也漸漸遠離,籌不到錢,還要還欠款,他的店很快就倒閉了。

也許他的店倒閉,還有別的外在因素,但是加速這個店倒閉,他的妻子小麗功不可沒。

本來小軍還能夠調動自己的資源人脈,來為自己的事業撐住一段時間,只要撐過這個困難時期就過去了,但是有這樣一位賢內助,小軍的店不想垮也男了,他甚至一度認為自己就是像妻子小麗口中所說的,一無是處的男人,他最終也漸漸活成了那個樣子,再也沒能東山再起。

一個聰明的女人,能夠讓男人東山再起,一個愚蠢的女人,能夠讓尚在巔峰的丈夫跌下神壇,從此一蹶不振。

別在朋友圈發佈一些打擊人自信心的話,雖然心智堅固的人不受影響,但是這種行為,時間長了之後,也讓人漸漸認識到你的內心,就是看不得別人好的人,特別是親密如同丈夫,還能發出這種言語攻擊,會置別人於何地?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關係再好,也會翻臉的

第三,別在朋友圈說自傢俬事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矛盾,在一個家庭當中,難免沒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這些矛盾或大或小,小的尚可調節,但如果把這些小事,這些家庭裡的私事都發到朋友圈去讓人圍觀,就算還能調解,最終調解完了,關係也不會如同從前一樣好了。

就像受傷長了一條疤,去掉疤還剩下疤痕一樣,再也不能光潔如新了。

小翠一直埋怨婆婆不給她帶孩子,平時這話也只是放在口頭說說而已,這天小翠跟婆婆之間又起了一些爭執,本來這爭執如果兩個人能夠坐下來,好好跟對方商量商量還可以和好如初的,畢竟都是一家人,不是有著不共戴天的仇人,大家心裡還是向善的,能原諒的都可以原諒。

但是矛盾沒有解決時,小翠心中越想越氣,於是在朋友圈發佈了一條消息,直接抨擊婆婆沒給自己孩子,本來小翠想著婆婆沒有手機,就算髮了朋友圈她也不知道。

但是婆婆她也有朋友啊,婆婆的朋友,從她們的年輕一輩那裡聽說了這件事情,又告訴了婆婆,婆婆知道這件事以後,對於這個媳婦更加討厭,本來可以和解的一件小事,最後也變成不能調節的大事了。

不會調解婆媳矛盾的小翠,任由這件事情發展,並且她發現,只要把家裡的私事發在朋友圈,能夠得到很多朋友的問候,也不管這些問候是不是善意的,她似乎都覺得這是一種殊榮,所以她每一次跟婆婆吵架之後,都把事情發在朋友圈,讓大家來評評理。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關係再好,也會翻臉的

容易輕信小翠說的話的人,說終於認識婆婆這個人的真面目,以前這麼長時間都沒看出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說能在朋友圈說別人壞話的小翠難道就不會因為一些瑣事,在朋友圈發抨擊別人的話了嗎?這樣的人,誰還敢跟他交往呢?

於是小翠漸漸被孤立了起來,因為一些私事往往沒有正確的選擇,自家是什麼情況只有自己清楚。但是如果一味標榜自己是正確的,而別人是錯誤的,別人也不是傻瓜,漸漸的別人都知道小翠這個人的認知有偏差,再也不願意跟她做朋友了,小翠的朋友越來越少,最終一個朋友都沒有了。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隨意議論別人的話,隨意打擊別人的話,和隨意議論家裡的私事,這些話猶如像一盆水,一旦說了,就像潑出去一樣,再也收不回來。

對於那些被說的人,有可能造成心靈一輩子的傷害,這些傷害,就像陰影一樣揮之不去。

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可貴,擁有善良,人就可貴;

做一個善良的人,看盡世間美好,才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做一個善良的人,用善良的溫暖,培育至美的心靈之花。

朋友圈裡別發這三種話,關係再好,也會翻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