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爆發前夜:晶澳蓄勢待發

2019年12月13日,資本市場上再次迎來光伏行業的高光時刻,從美退市的晶澳太陽能借殼天業聯通正式亮相A股,證券簡稱“晶澳科技”,這也是這家龍頭光伏企業鮮有曝光於聚光燈下。

“忠誠於行業,忠誠於市場。”秉承領頭人氣質,晶澳太陽能可謂業內最為低調的巨頭之一,但卻每每能為市場交上一份靚麗的答卷。作為2005年第一批成立的元老級企業,歷經行業週期性波折,晶澳始終在產業第一梯隊穩穩地書寫著自己的名字:全球第一大電池生產商、全球第二大光伏組件商、PERC專利持有者、PERC雙面電池組件專利持有者、率先量產九主柵PERC半片組件……

當下,光伏行業即將轉換平價上網新賽道,而站位新起點的晶澳,早已為第二征程的躥升積蓄火力。

“二次創業”

“002459”

從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退市一年多之後,晶澳終於在A股市場成功拿到了企業夢寐以求的一串數字。自此,國內資本市場、投資機構將更加熟悉這一代碼,以及簡稱“晶澳科技”。

2018年7月晶澳從美股私有化退市,隨後與天業通聯簽署重組協議,2019年12月晶澳正式登陸A股市場。

對於熟悉晶澳的人來說,這一神奇故事或許並不陌生。2005年5月,晶澳剛剛成立,而2007年2月,不到兩年便火速敲響了美國納斯達克的開市鑼。

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曾言:"沒有人能夠左右變化,唯有走在變化之前。"晶澳為之做了最佳註解。正如第一次創業赴美上市是光伏產業大勢所趨;晶澳迴歸A股,開啟“二次創業”同樣是趨勢、也是必然之果。

隨著國內光伏產業的崛起,無論是產業規模亦或技術迭代,我國均毫無爭議地佔據著全球龍頭位置。作為經濟“晴雨表”,資本市場上的光伏概念股隨之“紅色”霸屏,最高市值突破千億元。

國內資本市場為晶澳打開了一扇新窗。而晶澳押注的則是未來光伏產業的爆發前景。

不可否認,在國內光伏產業多年狂飆突進之後,政府於2018年踩下了急剎車,產業驟然間陷入低谷,2019年光伏新增裝機更是斷崖式下跌,中電聯數據顯示,前十個月光伏裝機僅17.14GW。

然而,對於光伏未來前景特別是平價上網模式下的光伏新時代,市場未有質疑之聲。僅就2020年國內光伏市場而言,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以坊間流傳的17.5億補貼規模測算,5億戶用補貼可滿足7GW裝機,剩餘的12.5億元則可支撐約15GW的競價項目,加之領跑者基地獎勵項目、特高壓配套項目、可再生示範基地光伏項目,以及2019年未完成併網而結轉的競價項目、平價項目和2020年新增平價項目,若政策落地早,土地、電網接入、消納等工作順暢,預計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量可達40GW以上。

平價模式下,研究機構保持樂觀態度,國金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光伏將在未來新增電力裝機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平價後將迎來裝機高峰。

靜待市場爆發,新增資本優勢的晶澳可謂如虎添翼。

PERC待續N型漸起

迴歸企業本身,作為全球領先的光伏製造企業,晶澳長期專注於研發和生產高效電池組件。

而縱觀市場上的高效電池技術,PERC首屈一指。該技術從2015年起,伴隨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的推廣實施,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當下更是製造企業的產線標配。

謀局PERC,以單晶起家的晶澳佔據先發優勢,其動作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企業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晶澳開始進行PERC技術的實驗室研發,2012年獲得技術專利,2014年PERC電池量產效率超過20.3%,成為行業首家量產PERC組件的企業。憑藉產品優勢,晶澳成為2015年大同首批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組件商的最大贏家,供貨佔比42%,其中40%為PERC組件。

近兩年來,圍繞PERC技術,晶澳不斷提升該技術的效率“天花板”。“雙面雙玻、半片、MBB等,PERC電池可以和多重高效前沿技術相結合,從而實現更高功率。”晶澳表示。

PERC雙面雙玻組件,雙面發電,發電量增益可達10%以上。2016年,晶澳拿下PERC雙面電池組件的自主知識產權,2017年率先量產PERC雙面雙玻組件,併為國內首次大規模應用PERC雙面雙玻組件的黃河晨陽共和100MW光伏電站供貨組件,根據TUV萊茵實地測試數據顯示,與常規單晶相比,晶澳PERC雙面雙玻組件的單瓦發電量平均提高了10.5%。

爆發前夜:晶澳蓄勢待發

黃河晨陽共和100MW光伏電站

PERC半片組件,採用電池切半技術,降低電阻損耗,增加電池間隙促進電流提升,組件功率提升5~10W。2018年,晶澳單晶PERC半片組件訂單爆發,其中光伏技術“領跑者”江西上饒餘干縣250MW項目全部採用晶澳PERC半片組件。

2019年,晶澳進一步在硅片、MBB高效組件技術方面升級PERC。硅片端,晶澳獲得日本信越集團摻鎵專利許可,摻鎵硅片可摒棄當下傳統P型摻硼硅片製成的光伏電池長期受困於初始光致衰減(LID)的問題,確保P型光伏組件能夠長期保持更穩定、更良好的發電性能。

備受關注的MBB技術,晶澳在業內率先推出九主柵PERC半片組件,極大減少銀漿耗量,提升電池有效受光面積,同時疊加半片優勢,組件功率提升顯著,72型組件的量產功率高達410W。

眼下,有關PERC之後下一代主流高效技術的討論已然是市場熱點,其中N型高效電池技術逐漸說服市場。雖然在更多業內專家看來,N型接手市場仍須時日,但作為領軍企業,晶澳已經擁有充足的技術儲備,並持續研發著更前沿更高效的產品技術。

站穩全球GW級市場

著眼市場,當下全球化已然是業內主流企業的標準定位,特別是2018年“531”巨震後,國際市場廝殺異常激烈。

不過,從國內光伏產業誕生起,歷經數次危機淬鍊,以晶澳為代表的龍頭企業顯然對國內、國際市場雙佈局的認知更加深刻。

“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由深諳電力行業之道的靳保芳掌舵的晶澳,可謂從始至終堅定地執行著這一均衡發展戰略。市場方面,晶澳憑藉優質的產品品質迅速打開全球市場,組件出貨一路遙遙領先,2011年揮軍歐美市場,2011年進入日本市場,2012年東南亞市場、2013年印度市場、2015年南美市場……2016年~2018年,晶澳國際市場出貨佔比分別為46.56%、50.27%和57.37%。2018年全球市場佔有率近10%,產品成功輸出至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數字也闡釋了晶澳2018年安然渡過“531”劫且成功超升至全球第二大組件商的奧秘所在。

2019年,晶澳歐洲、日本、美國等國家地區的市佔進一步提高,此外在新興市場越南、韓國、阿聯酋、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地市場佔有率提升迅猛,全球GW級市場逐一突破。

值得重視的是,打開並不是重點,晶澳的目標是站穩全球GW級市場。企業公開資料,產品先行、服務至上、把脈市場發展脈絡可謂晶澳的重要法寶。

其中,順應市場發展規律、搶佔新型應用市場為晶澳提供了“快車道”。以美國和日本市場為例,在深耕分佈式屋頂主流市場的同時,晶澳率先佈局“光伏+儲能”等新興應用項目,如日本北海道32MW光儲一體項目、美國得克薩斯州420MW光儲一體項目,為下一個市場爆點立下根基。

爆發前夜:晶澳蓄勢待發

日本北海道32MW光儲一體電站

當然,全球GW級市場中,國內市場地位舉足輕重。2019年,梳理晶澳的國內市場訂單,技術領跑者項目、競價和平價項目、分佈式和戶用項目等百花齊放。此外,令業內側目的還有部分新型應用項目,如“綠色新國門”北京大興機場項目。

據悉,晶澳2019年組件出貨量再創新高,展望光伏行業的第二場賽道,晶澳潛力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