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2019是不平凡的一年,經歷了很多變化和無常。但是萬法本來就是這樣,也沒有什麼值得詫異。

一生很短,相聚不易。2020年的第一天,我們精選了珍寶一般的教言,做成年曆。願我們把每一天都當做鑽石來珍惜,不忘初心,精進用功,堅強歡喜,愛自己,更愛他人。

一生也很長。如果每一天都能夠全然地投入,有所體悟和進步,不荒廢每一個當下,有限的生命就會在這些點滴裡得以擴容。這是最大的快樂。

新的一年,一定會更好!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一月:再忙,也不要忘了家人

一個人對工作很負責,我們理解,但是人畢竟活在世間,哪怕一個月抽出一天,或者一個禮拜抽出一兩個小時,陪伴一下家人也是應該的。否則一直忙忙忙,最後家人也變得不像家人了。這種怪現象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問題。

其實家庭的狀況直接影響國家,國家的情形又影響整個世界。

只有每個家庭都和諧、幸福,國家和世界才可能走向光明。

——《滋心養智》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二月:健康很重要哦—愛自己的身體,也是愛眾生

如果你是修行人,那不僅要為今世的父母考慮,還要為天下無邊的一切父母有情考慮。

身體是臭皮囊、是怨敵,這是佛教的說法。但《中觀四百論》也要求修行人保護好身體,因為一個具有戒律的人,活得越久,越能做利益眾生的廣大福德。這也是佛教的說法。

那怎麼保護呢?第一生活要有規律,第二多活動。

——《漫談弟子規》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三月: 一年之計在於春—應下苦功

工人工作要用功,農民種地要用功,牧民放牧犛牛也得用功,我們每個人不論幹什麼事、從事哪種工作都要用功努力。而在如此多的可供用心下功夫的領域中,我們應該向哪方面努力邁進呢?

以世間角度來衡量,一般所謂的上等人也即一些具有遠見的智者,他們往往對國家、民族的未來下功夫;中等人則為家人的利益奔波勞碌;下等人就在自己的溫飽上大做文章了。若以佛法衡量,最有意義的舉動當然是從事佛法的聞思修,我們一生的用功都應該對準這個方向。

——《博士訪談錄(八)》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四月:從現在起,一定要早起

“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年當一冬。”這句客家諺語告訴我們:三天早起,相當於多出了一天;三年都早起,相當於多出了一年。一冬指一年。

生命是一天天減少的,以早起的方式賺取一些有用的時間,相當於延長生命,我認為非常划算。尤其是在家人,我們學佛本來就晚,白天又忙,沒時間,所以早上是最好的修行時刻。

今天早上睡懶覺,明天早上睡懶覺,後天早上睡懶覺,一天浪費了;習慣下去,一生就浪費了。

請記住陶淵明的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漫談弟子規》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五月:要精進,也要不鬆不緊,才是長久之道

修行是終生的事情,不是一兩天、一兩個月的熱情。有些修行人很著急,覺得自己那麼長時間沒遇到佛法,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定要馬上開悟、馬上得感應,這是不現實的。修行是一項漫長的工程,你們讀大學都不可能兩三天就立竿見影,出世間的解脫更不用說了。因此,大家一定要把這個道理弄懂,特別放逸時要求自己不要太懈怠,每天把該用的時間用上;特別精進時也不要太內收,要有一種放鬆感,切莫急於求成,否則很容易出事。

——《前行廣釋》第9課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六月: 利他利他,成就自他

幫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彼得·辛格有一本書,裡面說“幫助他人並不是自我犧牲,而是自我實現”。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

一般人幫助別人時可能認為,“我佈施錢給他,我很厲害”“路上遇到一個人特別痛苦,我把他送到醫院”,或者“一個老人走路很艱難,我扶了他一把”等等。自認為了不起,在為別人付出。

實際上助人者得到了更多,也可以說,你並沒有付出而是獲得了。

——《為什麼要利他》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七月:生死疲勞中,知足最快樂

以為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就是最快樂的事,實際上,這種快樂並不長久。最長久的快樂,是我們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八大人覺經》也說:“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所以,內心沒有太多貪慾,才能享受到生活中的美好。過於貪戀、執著金錢,一輩子都會活得很累。

——《苦才是人生》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八月:一切都在變,歡喜心不變

人生的旅程,不會永遠是那麼平坦寬暢,風和日麗,作為因善惡業力交雜而投生的人,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違緣,特別是修持佛法時,更是充滿著種種不順遂的惑業和魔境。在遇到這些時,修行人千萬不可擾亂自己的歡喜心。所謂的歡喜心,是不樂意相反的心態,包括種種因世出世間善法而引生的愉悅安樂心。在《無盡意經》中,歡喜心定義為隨唸佛法而生起的信心和勝解心。

作為一個修行人,保持歡喜心非常重要,這其中有許多深妙的道理。淺層次來說,如果一個人總能保持著平和安樂的歡喜心,則不易為外境改變,做事情能高度專注,易於成功;如果總是悶悶不樂,修法做事自是無法順利進行,就連身體也會弄得病羸不堪。

——《入行論廣解》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九月:有一種癮,叫“只有學習能讓我快樂”

佛教也講“聞思修”,先從老師那裡聽聞,然後學習、思維,再去修持、串習,到後來,當你的修行達到某個境界時,就已經上癮了,根本不會放棄。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對某部法,剛開始不想聽,但慢慢聽出了感覺,就特別有癮,捨不得放下:“哇!這對我很有幫助,以前的人生那麼迷茫,現在卻充滿樂趣,無論如何我都要學下去,再忙也不放棄!”一旦對學習有了這樣的好感,那的確是件快樂的事。

——《論語講記》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十月:放下包袱,才能輕裝前行

當今很多在家修行人,時常被各種瑣事所纏繞,父母、兒子、工作、家庭……時刻懸懸在唸,始終捨不得放棄;而應當以修行為主業的出家人,雖然披上了袈裟,卻整日忙碌於建道場、塑佛像、攝受弟子……執著一些名相上的善事,往內觀的時間實在是微乎其微。

這些不正常的現象,令人生出無數感慨:作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應放下外緣,內觀心的本性。

這也是歷代大成就者成功的要訣。

——《旅途腳印》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十一月:滿願,也發個願

大家都會念《普賢行願品》,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它的意義?今後,大家除了要念《普賢行願品》,還要多思維其意義。《普賢行願品》中有很多高深的境界,雖然現在我們無法真實行持,但是可以緣它們發願。比如,對於此處提到的智慧、福德、禪定、方便、解脫,凡夫人雖然都不具足,但只要自己發願,以三寶的加持力、自己的發心力、法性諦實力,將來一定會現前這些功德。

——《普賢行願品釋》第6課

2020,智慧老人送您一份新年年曆

十二月:靜靜坐,有大樂

現在大多數人忙忙碌碌,為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為了快樂。可他們在追求的路上,往往事與願違——生活瑣事多、工作壓力大……一堆說不清的煩惱。這時候該怎麼辦?

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告訴我們:“禪為清淨水,能洗諸欲塵;禪為金剛鎧,能遮煩惱箭。”意思是,禪就像清淨的水,能洗淨慾望的塵埃;禪又像金剛鎧甲,可以遮擋煩惱的毒箭。所以,適當地禪修,能有效化解這一切。

希望大家通過禪修,讓疲勞的心得以休息,不要每天忙碌地活著。

——《你在忙什麼》


心安寧了,

才能快樂。

2020,祝您慢慢樂,得大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